茶文化藝術品圖片

  中國茶的歷史及其發展,不僅僅是形成簡單的一種飲食文化的過程,而同樣映射出一個具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質。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

  1

>

  2

>

  3

>

  4

>

  茶文化的茶具介紹

  茶具,古代亦稱茶器或茗器。茶具是所有泡茶過程中必備的器具,不單指茶壺、茶杯,被認為對茶的品質有著莫大的影響。

  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權所著的《茶譜》中列出10種茶具,這還是比較少的了:

  茶爐、 茶灶、茶磨、茶碾、茶羅、茶架、茶匙、茶筅、茶甌、茶瓶。

  最早的茶壺使用金、銀、玉等材料製成。唐宋以來,由於陶瓷工藝的興起,逐漸被銅和陶瓷茶具代替。銅茶具相對金玉來說,價格更便宜,煮水效能更好,陶瓷茶具盛茶又能保持香氣,更重要的是價格相對較低,所以容易推廣,又受大眾喜愛。

  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博物館儲存著一套完整的唐朝皇帝用的純金茶具。

  宋代湖南長沙出產的茶具,十分精美,價值以白金計算。趙南仲曾出黃金千兩定製一副茶具具獻給皇上。

  各種茶壺明代 供春、時大彬手製的紫砂壺更成為昂貴的藝術品。

  茶文化的歷史

  1.說起茶的發現,人們會自然地想到神農嘗百草的傳說,然而把茶作為飲料、作為一種精神享受,真正有歷史記載的還應該從西漢算起, 王褒《僮約》中“烹茶盡具”、武陽買茶和記載,充分證明了當時飲茶風俗的形成和茶葉市場的存在。東晉常璩在《華陽國志.巴志》中記述了巴蜀地共的很多共梧甚至把茶作為貢品。 魏晉南北朝時一些有識之士“以茶養謙”巳成風氣,如晉吳興太守 陸納已養成只招待茶水的習慣,客來敬茶這也許是最好的例證。

  2.唐代是歷史上比較興旺的朝代,陸羽《茶徑》系統總結了唐代及其發前的茶葉生產、飲用的經驗,也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陸羽及其同時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視飲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規範,而且非常講究飲茶用具和 煮茶的藝術,可以說中國的茶道、茶藝從此產生。當時比屋皆飲的民間茶俗,乃至豪華隆重的皇室宮廷茶宴,以及文人的茶詩詞與茶書畫,都是茶文化形成與發展的集中表現。

  3.到了宋代,茶葉生產進一步發展,飲茶更加普及,作為貢品的建州龍團鳳餅更是花樣翻新。 宋徽宗皇帝趙佶著《大觀茶論》,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親自寫茶書的皇帝。跟隨其後的不少文人雅士也紛紛寫詩 作茶畫。同時飲茶藝術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點茶”技藝進一步規範,“ 鬥茶”之風盛行,佛門茶事興旺,飲茶技藝也隨著佛教的傳播而迅速走也國門傳至海內外。

  4.明清時代散葉茶迅速發展,多茶類的結構逐步形成,飲茶方法也從點茶發展成泡茶,而且泡茶用具也越來越講究,工藝精巧的紫砂壺、蓋碗瓷器茶具等也應運而生。客來敬茶、以茶待客風氣更為普及,都市茶館林立,利用茶館休閒、談生意已是平常事,茶館文化教育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