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收藏品的故事

  有很多,那麼你們知道關於收藏品有哪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獻血換來的雷鋒徽章

  2007年,褚士奇的朋友馬子輝到北京出差,見到很多人都拿著一枚金色的、樣式少見的雷鋒像章從無償獻血車上走下來。他想到自己的朋友褚士奇痴迷於收藏與雷鋒有關的物品,便試著走上獻血車想要一枚徽章,結果被告知,只有無償獻血者才能得到一枚這樣的徽章。於是,馬先生二話沒說,立即擼起袖子,獻出了200毫升鮮血,領到了這枚特殊的雷鋒徽章。

  其實,這枚金色的雷鋒徽章在褚士奇收藏的700枚徽章中並不顯眼,但他卻把它放在了心頭重要的位置,他隨時都會在上萬件藏品中準確找到它的位置。褚士奇說,這是因為這枚徽章裡不僅有美好的記憶,更有一份深深的感動。

  2

  二十四孝故事之郭巨埋兒?哪個版本更殘忍

  二十四孝故事之郭巨埋兒?郭巨“埋兒奉母”的故事,由於入選郭居敬的《二十四孝》,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並不為過。有人認為這個故事很殘忍,其實需要看你讀了故事的哪個版本。

  《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兒奉母”,原文是這樣的:

  “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得黃金一釜。上雲‘官不得齲民不得奪’。有詩為頌,詩曰:郭巨思供親,埋兒為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就這個官方認定的故事而言,郭巨的“殘忍”很難成立。物質極度匱乏的時代,“人相食”也是正常的,讓大家都活下來才是真“殘忍”!

  問題的關鍵,是郭巨一家是不是到了要搶“生死牌”的地步。

  二十四孝故事之郭巨埋兒?哪個版本更殘忍_郭巨埋兒

  但要尋找真實的細節,又並非易事,因為《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大都取材於劉向的《孝子傳》,也有一些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而“郭巨埋兒”更有正史支撐,《晉書》所載與之並無二致,看來郭巨確實是個好人!

  東晉學者幹寶《搜神記》中,也有一則“郭巨埋兒得金”的故事:“郭巨,隆慮人也,一雲河內溫人。兄弟三人,早喪父。禮畢,二弟求分。以錢二千萬。二弟各取千萬,巨獨與母居客舍,夫婦傭賃,以給公養。居有頃,妻產男。巨念舉兒妨事親,一也;老人得食,喜分兒孫,減饌,二也。乃於野鑿地,欲埋兒,得石蓋,下有黃金一釜,中有丹書,曰:‘孝子郭巨,黃金一釜,以用賜汝。’於是名振天下。”

  兩相比較,幹寶至少告訴讀者:郭巨是個假“貧困戶”!郭巨為什麼日子不好過呢?因為分家的時候,錢歸了另外兩個弟弟。故事中不難看出,郭巨所在的大家庭,家風實在很惡劣:三分之二是壞人,三分之一很窩囊,兄弟三人沒有一個人說,家裡的錢要留一部分給母親養老,害得最後要滅掉孫子,給老人省下口糧!

  家風惡劣的家庭,居然出了感天動地的孝子,至少有點不“科學”。有沒有科學、靠譜的解釋呢?

  郭巨是晉代隆慮即今河南林縣人,《河南民間文學整合•安陽故事卷》中,載有出自林縣橫水的故事:《郭巨真孝母假埋子的傳說》,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二十四孝故事之郭巨埋兒?哪個版本更殘忍_郭巨埋兒

  郭巨兄弟三個,從小沒了爹,日子窮得叮噹響。郭巨上山砍柴,上集賣柴,認識了一些響馬,跟著他們打家劫舍。響馬當中,郭巨運氣最好,有一次在河北成功幹了一票,發了大財。沒有錢日子不好過,錢多了日子也不好過:昨天還是窮光蛋,今天榮登福布斯,不“科學”呀!

  為了免於群眾舉報、官方問責,郭巨想出一個好主意:把這筆財換成金子,裝到一個小鍋裡,在上邊寫了兩行字,埋到了村外。然後回來跟老婆唱戲,要埋兒子云雲。老婆拗不過他,只好揹著娘,讓兒子吃頓好飯,穿上新衣,抱著孩子跟著丈夫,來到了村頭小河邊。郭巨假裝刨啊刨,那鍋就刨出來了,上寫:“天賜郭巨,神不能佔,鬼不能奪”。夫妻二人掀開鍋蓋一看,裡面還是一鍋金子!郭巨娘聞聽兒子埋孫子,一路哭喊跑了過來,見到這場面也傻眼了。這時的郭巨乘勢說:“娘,咱人窮志不短,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昧心食,這金子咱不能要。”娘說:“傻孩子啊,這是天賜給咱的,咋能不要咧?還不趕緊謝謝老天爺。”於是三個人一起跪下叩頭,謝天謝地恩!

  這件事很快傳了出去,於是皇帝封郭巨為孝子。後來,村邊立了碑,修了廟,豎了牌坊,建了郭巨墳——郭巨從此名利雙收。

  這則傳說也不一定真實,但故事的原理倒很“科學”: 郭巨“鉅額財產來歷不明”順利漂白,“白手套”都沒用上一隻!“先進事蹟”個人需要,社會也是需要的……

  3 

  收藏家的故事

  我有一朋友,他自詡為收藏家,因為他的生肖屬馬。所以,他酷愛收藏有關於“馬文化”的一切藏品。比如,寫有馬字或者繪有馬圖案的字畫、以馬形狀製作的陶瓷工藝品、以及形形色色跟馬相關的物件。

  我那位朋友曾對我說過,他最渴望的就是能夠收藏到一幅徐悲鴻畫的關於馬的畫作。因此,每當空閒之時,他就會習慣性的往一些古玩市場逛逛,期待自己能夠在撿漏的時候交上好運。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一次,我那朋友跟往常一樣逛了古玩市場,並且在一家古玩店駐足,被一幅畫有馬圖案的畫作所吸引。他走近一看畫作左上角的印章以及署名,不禁暗暗驚喜。因為此畫為《奔馬圖》,左上角的落款正是大師“徐悲鴻”。

  不過,驚喜之餘,我朋友也擔心,這會不會是一幅贗品?因為像徐悲鴻大師這樣的的名家之作,市場價應該在幾百萬左右吧!而我朋友看到價格,雖然也不便宜,要幾萬元人民幣,但是跟市價幾百萬相比,連個零頭到不到。於是,他迴歸了冷靜,心裡思忖著:這肯定是臨幕的贗品。

  只是在這個時候,古玩店的老闆出來了,他看出了我朋友對於這幅《奔馬圖》的喜愛,於是就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什麼此畫作,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出畫中的馬頭、馬頸、馬胸、馬腿等大轉折部位,並以幹筆掃出鬃尾,使濃淡乾溼的變化渾然天成。而且整體上看,畫面給人的感覺蒼勁有力,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衝擊力,似乎要衝破畫面......

  聽著老闆這唾沫亂飛的介紹。我那朋友不禁怦然心動。於是,就問老闆這《奔馬圖》的真偽。這個時候,老闆擲地有聲地拍著胸脯說道:絕對是徐悲鴻的真品,如果定下來,不僅提供齊全的票據,而且還給您留一份承諾書。如果不是徐悲鴻之《奔馬圖》,我以十倍的價格賠償。

  老闆此話一出,我那朋友真的心動了,並且掏處了信用卡,準備刷卡購買這徐悲鴻的《奔馬圖》。同時,還留個一個心眼,要了一張古玩店的名片,藉口用一下古玩店的衛生間方便之際,偷偷撥打了有關工商註冊的資訊。在確保無誤的情況下,欣喜若狂的購買了徐悲鴻的這幅名畫《奔馬圖》。

  我那位朋友回到家中,便邀請了一些懂畫的朋友,並喜氣洋洋聲稱:他撿漏撿到大便宜了。待眾多朋友欣賞完畢之後,似乎異口同聲地說:這徐悲鴻的《奔馬圖》是贗品,是假的。並且還言詞鑿鑿地打賭說:如果真是徐悲鴻之作,他們願意送他10萬。

  聽了這樣的話,我那朋友慌了。急忙先打電話到古玩店求證,古玩店的老闆在電話中,一口咬定是徐悲鴻的真作,否則願意按照承諾賠償。這下,大家都納悶了。於是幾個人一起去了古玩店。古玩店老闆看到了《奔馬圖》倒也沒說是否被掉包之類的話,而是痛痛快快地承認,這徐悲鴻的《奔馬圖》確實從他那裡買的,絕對是徐悲鴻之作。

  這個時候,我朋友這邊的幾個人就嚷開了,指責古玩店的老闆不厚道,睜著眼睛說瞎話,並且要求按照承諾書上寫的一樣,作出賠償。這麼一嚷嚷,古玩店老闆真的有些生氣了,他掏出身份證,然後將身份證拍在桌面上,大聲說:你們看看我的身份證就明白這《奔馬圖》是不是徐悲鴻的真作了,就知道我是絕對沒有騙你們了。於是,大家的目光就聚集在了老闆所拍在桌面的身份證上了,身份證上的姓名是:徐悲鴻......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