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菊花的技術

  菊花為多年生宿根亞灌木,因其品種繁多,所以葉形、花型、花色變化極大。那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適期控肥菊花喜肥,若施肥不當易引起徒長,施肥過多,則株高葉稀,因此基肥應以磷、鉀肥為主。施追肥不可過早,如果葉片小而薄、葉色泛黃,可多次噴施0.1%尿素水至轉綠時為止。如出現缺磷、鉀肥等症狀,應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立秋後至開花前,肥水宜充足,其濃度要逐漸增加,並應注意增施磷鉀肥,可使花色正、花期長。

  二、適當控水要讓菊花長得矮壯、節密、葉肥、不赤腳,控水是唯一的有效措施。盆菊澆水要適時適量,即使是生長旺盛期,每天的澆水量也只需保持到白天中午蒸發所需的水量,即每天早、晚給葉片噴一次葉面水。

  三、適盆換土菊花的整個生長過程中,一般需要換盆2—3次。幼苗期移栽在直徑約12釐米的小盆養護,壯苗期換入直徑約15釐米的盆內培養,花蕾分化前再換入直徑約20釐米左右的盆中培養,這時應適時加施肥料,只有這樣,花盆逐漸增大,盆土逐漸增多,才有利於供給各個生長髮育階段所需的適量水肥。切忌大盆養小苗或小盆養大苗。若發現枝葉過盛,可去掉部分宿土或鬚根。

  四、及時摘心及時摘心可促發側枝,有效地壓低株高。盆栽的摘心時間和次數,因不同選形藝術而異,一般留4—7朵,菊苗定植後留4—5片葉摘心,等其側枝長出4—5片葉時,每個側枝再留2—3片葉進行第二次摘心。

  五、抹芽疏蕾菊花壯苗期,萌發出許多腋芽,需及時用手指捏掉,否則消耗大量養分,且能發出許多小側枝,使植株顯得雜亂無章。孕蕾期,在頂蕾下的小枝上有時出現旁蕾,除因需要保留的以外,也應及早去掉旁蕾,促進頂蕾肥大。

  六、養好腳葉俗話說“鮮花還需綠葉配”。做到適期扦插,在盆菊生長期間,合理施肥、澆水、預防病蟲害,即可防止腳葉枯黃脫落,又可確保葉片青秀,提高觀賞效果。

  菊花的種植方法

  1.選地整地:選擇排水良好、肥沃、疏鬆、含腐殖質豐富的土壤為好。每667平方米施底肥4000-5000千克,深翻、耙細、整平,做畦。

  2.繁殖方法:有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和壓條繁殖。

  ***l***分株繁殖:它具有生長快、易成活的優點。現多采用此法。在“穀雨”前後,新苗高約14釐米時,將老墩刨出,按其自然長勢帶根分成單株,選擇健壯植株,按行株距45 x 30釐米開穴,每穴2株,覆土踏實、澆水。

  ***2***扦插育苗:它具有根系發達、生命力強、生長期長,進入花期後,葉片枯萎較少,花開的大而多的優點。此法適用於距栽培地近、而且水源方便的地塊。在“穀雨”前後,新苗高約14釐米時,將其從地下折斷,按行株距45釐米ⅹ30釐米開穴,每穴2株,覆土踏實,澆水。

  ***3***壓條繁殖: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壓條的菊花,枝條節節生根吸收營養,減少感病死亡。壓條最好在陰雨天進行,並適時施肥,壓條分為2次,第一次在7月上旬,把菊花枝條壓倒,每隔10釐米用溼泥蓋實,打去梢頭,使其葉腋處抽出新枝。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把新抽的枝壓倒,方法同上。並追施人糞,每667平方米400千克。在8月下旬打頂。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菊花苗移栽成活後,到現蕾前要進行4-5次除草。每次除草宜淺不直深,同時要進行培土,防止菊苗倒伏。

  ***2***追肥。菊花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還應進行3次追肥。第一次在移栽返青後,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催苗。第二次在植株分枝時,可施餅肥、人糞尿。第三次施肥在現蕾期,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銨5千克。

  ***3***摘蕾。菊花分枝後,在5月下旬前後,當苗高25釐米時,進行第一次摘心,選晴天摘去頂心1—2釐米,以後每隔半個月摘心一次,在7月中下旬後停止,否則分枝過多,營養不良,花頭變得細小,反而影響菊花的產量和質量。

  ***4***病蟲害防治。菊花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霜黴病、褐斑病等。在多雨季節,菊花易發生全株葉片枯萎,根系黴爛,並有根際線蟲,嚴重影響菊花的生長。防治方法:移栽前用呋喃丹處理菊苗和栽種穴;另外,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雨季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其它病蟲害可按常規方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