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苗技術方法大全

  育好苗有助於水稻的生長,有什麼好的育苗技術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水稻育苗技術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水稻育苗技術大全

  1:怎樣確定育秧期?

  水稻保溫旱育苗,在氣溫穩定通過5℃-6℃後開始育苗播種***蓋地膜、棚膜後增溫到12℃以上***,黑龍江省一般在4月中、下旬,不播5月種,最佳播種期為4月15日-25日間。也可以播秧期倒算日數確定播種期,中藥在播秧前30-35天播種,大苗在播秧前35-40天播種。

  2:水稻育秧布量怎樣確定?

  秧田播種量總的來說是宜稀不宜密,只有在稀播條件下,保證相應的光照,才能培育壯秧。具體播量的多少,應以育苗葉齡的多少和移栽的方式***人工手播或機械播***來確定,以移栽前是否影響個體生長為標準。一般手播旱育中苗,每平方米***6盤***播芽種***發芽率90%以上***250-300克。手播旱育大苗每平方米***6盤***播芽稱200-250克;盤育機播中播,每盤播芽種95-120克,不能過多或過少,過多苗密苗弱,返青慢,分菜晚,過少漏播率增加,補苗費工。拋秧或擺插缽盤育苗,其播種量按每平方米300克。

  3:常用的育苗方式有幾種?提倡哪種方式?

  水稻的育秧方式有塑料薄膜保溫旱育秧,如旱田地、軒田地、草田地、大地臺及本田地旱育秧、塑料薄膜隔離物保溫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溫旱育秧可分有孔和無孔育秧,按塑料薄膜覆蓋情況可分大棚、中棚、小棚育秧,按苗床水分多少可分旱育秧和溼育秧。目前,提倡的主要是大中棚旱育秧。

  4:什麼樣的秧苗才算壯秧?培育壯秧的關鍵是什麼?

  1、 形態上表現生長健壯。2、生理上表現代謝協調,生活機能旺盛。3、葉齡適宜。壯秧 播後的表現是:1、髮根力強。2、抗逆性強。3、返青成活快。4、生產力高。要培育壯秧,稀播是關鍵。當前一些地區對稀播認識不足,播種量高,秧苗細弱擁擠,成苗率不高,播種後大緩苗。所以育秧一定要強調適當稀播。

  5:開閉式旱育秧有什麼優點?

  1、苗床內空間大,受光面積大,吸收熱量多,熱效高,增溫快,出苗早,秧苗齊,成秧率高。2、秧苗整齊,生長勢強,秧苗素質好。3、操作簡便,管理方便。4、成本低、效益高。

  6:開閉式旱育秧有哪些主要技術環節?

  1、育秧地選擇應選用園田地、旱田地、菜田地、大地高臺或本田的高燥處,不能有積水,地勢不低窪,鹽鹼要輕。2、旱整,旱作床。3、鋪好營養土。4、播種前苗床處理好。5、適量稀播種。6、噴澆除草藥劑。7、覆蓋地膜。8、搭架,蓋農膜。9、苗田管理。

  7:什麼叫軟盤育秧?有哪些優點?

  軟盤育秧是近幾年來寬床開閉式旱育秧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旱育秧技術,其突出特點是使用軟盤育秧,培育出的秧苗整齊,葉片寬窄一致,薄厚均勻,規格化、標準化,既適合機械化插秧,更適宜人工插秧。由於這種方式育秧床土是經酸化處理或加入床土地調製劑而配製成的標準化的營養土,為秧苗生長創造出了良好的環境條件。所以秧苗生長健壯,根系發育好,即使育苗期間遇到不同程度的低溫寡照或是高溫乾旱,大風等不利條件的影響,秧苗生長仍很正常,很少發生立枯病,青枯病,頗受歡迎。軟盤育秧的好處:1、秧苗素質好,不易發病。2、能大幅度提高秧本田比例。3、能促進育秧向集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4、管理方便。5、降低育秧成本。

  8:拋秧育秧的主要技術環節有哪些?

  1、拋秧育秧盤:是一種特製的塑料盤,這種育秧盤可以育出土塊的秧苗,育秧床土塊不易散碎,運輸方便。2、拋秧育秧:每個育秧小槽所育的秧苗是一個空秧,所以在播種時不要下秧太多,否則播種量大,難育成壯秧,一般每個槽4-5粒即可。3、沒有使用拋秧盤育秧時,最好在起秧前用力在苗床上將秧苗切成豆腐塊似的,以便丟擲。

  9:旱育秧出苗前應注意哪些田間管理事項?

  1、 溫度管理:為保證早發芽、早出苗,出齊苗,旱育秧出苗前要做好出苗後的保溫工作。措施是蓋好農膜,農膜有損壞處及時補好。經常打掉農膜上的灰塵和積雪,增加農膜透光率,提高溫度。有寒潮時,應用薄膜上覆蓋草苫等保溫。 2、 水分管理:床土水分不足、不均,會影響出苗和齊苗,因此應經常檢查苗床的床土水分狀況,發現表土乾燥發白,就應及時補水。 3、 預防鼠害、蟲害:防鼠辦法是床面施磷化鋅,即0·5公斤磷化鋅加餌料***玉米、高梁等***25公斤,拌好後撒在床面上,預防螻蛄用5%鋅硫磷0·5公斤加煮熟的高磷50公斤,混拌後撒在床面上,每床撒少量即可收到防治效果。當秧苗立針、青頭後,及時揭去覆蓋在苗床上的地膜,揭膜高溫灼傷苗尖。

  10:旱育秧齊苗後應怎樣進行通風煉苗?

  出苗後到揭膜煉苗這個階段技術要求比較嚴格,是旱育苗成敗的關鍵時期。管理的中心是保證秧苗穩健生長,既要預防低溫危害,又要防止高溫“捂大苗“而造成徒長。噴滅草藥劑,出苗後根據雜草多少噴施敵稗乳油滅草。在稗草二葉期前每標準床***22·5平方米***用20%的敵稗乳油50克,對5公斤水噴霧。噴藥的後24-36小時內不能澆水,以免降低藥效。防治立枯病,噴敵克粉藥液是防治立枯病、青枯病的重要措施。分別在秧苗一葉一心和二葉一心期噴藥。第一次一葉一心期噴灑1500倍液,每平方米噴3公斤藥液;第二次秧苗在二葉一心期噴1000倍藥液,每平方米公斤。噴藥時選擇天氣晴朗、無風天氣進行。上午10時前有露珠,不要噴藥。當苗床土層干時應先澆水後打藥。

  11:旱育秧怎樣進行溫度和水溫管理?

  1、一葉一心期溫度控制在25度-30度之間,若超過30度,開啟農膜通風口降溫煉苗。煉苗時還要看天氣,按溫度變化進行;二葉一心時,床內溫度保持在20-25度之間;三葉期,床內溫度控制在20度左右。 2、秧苗出齊後,就應該注意適時適量供水。尤其秧苗出齊後,一般應補一次水,但要考慮當時土壤墒情,確定是否補水的原則是:看床面土壤是否發白,如果發白表示缺水,就要補水。補水的時間以上午10點前或下午3點以後,最好用晒水池的水,把水溫提高到14-15度。

  12:旱育秧受低溫危害如何挽救?

  育秧期受低溫危害後,不僅降低發芽率,還抑制秧苗生長。水育秧多發生腐病和爛秧,旱育秧多發生立枯病和青枯病,嚴重時大量死苗,尤其是根系發育不良和徒長的秧苗受害更重,常造成弱苗、苗小和缺苗等問題,耽誤適時插秧。秧苗受低溫危害後,採取的補救措施是:及時對症下藥,發生什麼病及時用什麼辦法來治療,搞好薄膜保溫工作,降低地下水,減少苗床溫度,還可在苗床上撒草木灰以及調節水層。

  13:旱育秧秧苗到了插秧期不能及時插秧怎麼辦?

  秧苗到了插秧期,因某種原因不能及時插秧,這種情況下管理秧苗的辦法有:一是繼續“蹲秧“這種辦法適於旱壯秧,旱生根系發達,耐旱能力強的秧苗,少澆水或不澆水,促進根系下扎;其它型別秧苗看當時苗情,要酌情給水,但也應減少給水量和給水次數,不旱到一定程度***不蔫***不給水。二是採取秧辦法。

  14:旱育秧發生秧苗徒長怎麼辦?

  秧田期秧苗徒長是經常遇到的尤其在沒通風煉苗前,秧苗遇高溫天氣易徒長。此時,一些稻農更不敢揭膜通風,怕揭膜打蔫,發生青枯病。不揭膜秧苗更徒長。對徒長苗的處理要先灌水,水深到第一完全葉的葉枕之上,同時揭膜煉苗,待2-3天將水撤淺,還要繼續煉苗,約3-4天左右,秧苗直立不打蔫,沒有青枯病症狀就正常通風煉苗。還要酌情追肥,使其很快恢復正常生長。防病滅草要及時。

  15:旱育秧秧苗發藥害怎麼辦?

  農藥對水稻的藥害,常因藥劑變質、不瞭解農藥性質誤用,用量過多,濃度過高,施藥不均勻等而引起,常用藥害症狀有:焦斑、黃化、畸形、青等。因此使用農藥前應認真檢查,切不可草率用藥,不要使用質量不好或變質失效農藥。發現受藥害的秧苗,要灌水沖洗,降低農藥濃度,減輕藥害程度,加強水、肥管理。

  16:塑料缽盤旱育秧的主要技術環節?

  1、 選擇秧田地:要選擇中性或偏酸性的旱田地,園田地做育秧田,土質肥沃,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水源方便,排水良好,要長期固定,逐年培肥。 2、 提倡秋翻地,秋施農肥,每平方米施腐熟速筋農肥10公斤。秋做床,要整平耙細。春翻地要做到早耕翻,耕深10釐米左右。做床時,要打碎坷垃,整平床面,達到播種狀態。 3、 秧本田比例,常用的缽體秧盤規格是長61釐米,寬32釐米,434個小缽體的秧盤,約5個盤的面積為一平方米,每畝本田需用35-45個缽盤,秧田7-9平方米,秧本田比例1:72-148。 4、 搭棚育秧,大棚要在結凍前挖好排水溝和埋樁孔眼。棚高2·2米左右,寬7米,長40-60米。棚內設兩排置床,置床寬度3·2米,置床間留一條30釐米寬的作業道,靠棚模兩邊各留15釐米寬的空帶。棚內有效面積256-384平方米,可擺盤1280-1920個。中棚高1·5米左右,寬6米,長20米。棚內設兩排置床,床寬2·7米,中間留一條30釐米寬的作業道,靠棚模兩邊各留15釐米空帶。棚內有效面積108平方米,可擺盤540個。 5、缽盤土配製,育秧盤土,其中肥沃旱田土佔50%,腐殖土30%,腐熟酸性農肥20%。如果沒有腐殖土,可用肥沃旱田土70%,加腐熟酸性農肥30%,不能用砂土。把盤土混合後,晒乾,搗碎,用3-4目篩子過篩,每盤用土量2公斤左右。 盤土配肥:每200公斤過篩盤土,混拌吐秧劑2·5公斤,做到調酸、配肥、消毒三項作業一次完成。

  17:秧苗“滯長“或形成“小老苗“是什麼原因?

  一是早春氣溫低,煉苗不當造成通風口處秧苗產生長“滯長“,由於秧盤直接受冷風侵襲造成,這種現象常發生在窖床封閉式育秧。 二是苗術土太硬,不疏鬆,秧苗根系發育不好,根扎不下去,根系少、短,因而影響地上部生長,苗矮。葉片短小,秧苗生長慢。三是秧苗受低溫冷害造成秧苗滯長。

  18:秧苗期幼苗生長不整齊怎樣調整?

  秧苗矮側覆蓋農膜,高側暫不覆蓋農膜,待整齊後再統一管理,這樣管理3-5天就可以了。

  水稻育苗管理方法

  真正育出高質量秧苗的標準是:清晰掌握水稻生長原理,採取後期的補救,讓秧苗更好,達到如期的插秧,避免拖後。在這種長時間高溼低溫環境中,種子破土慢,自身消耗的養分過多,出土後,秧苗差 容易感染病菌,目前多地已經出現立枯病,如果使用藥劑不當,會加重,一定要處理好。

  管控中要積極預防,避免澆水太勤,浮層土幹了就澆水這是錯誤的方式,這樣水稻由於高溼環境過多,溫度偏低。導致種子根部,硬殼出現大量棉腐。輕微狀態下不會有大危害,一旦棉腐病菌連片傳染,相互交叉感染,造成較大危害。容易造成整棟大棚損壞。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

  1.水分管理。要看土壤表層幹不幹、看葉尖露水是否均勻、中午葉尖是否大流。如果符合不需要打水,一定不能讓苗床過澇。

  2.溫度管理,水分看準再澆。哪裡幹,澆哪裡。切忌全面澆水。由於前期水稻出芽慢,造成養分消耗過高。這種水養成的秧苗,如果通風過後極容易出現生理性的青枯。根系發育不好,葉片生長速度過高,出現土長現象。造成生理性青枯。

  3.通風管理,根據當地農事現狀,氣候條件,根據秧齡進行通風。做到及時有效。記住控制溫度原則:258原則。一葉一心床面控制在28度以下,在下風口,大棚腰圍子處進行通風,在早上7-8點鐘將潮氣散出去。

  通風同時進行觀察,秧盤底下用沙床網鋪底,但沙床網底下有空隙,土層較薄,風吹後造成水分流失較大。

  在通風的同時,在整個水稻秧苗生長過程中,水稻生長的生長原理幹長根溼長芽,溼度過大對根系生長不利。一定要控制好苗床的水分。如發現立枯,針腐,芽腐,一定要拔掉病害秧苗,防止擴散。要做到以下幾點:

  1.拔出零星點位的病株體。

  2.及時用惡黴靈,甲霜靈進行定點噴施。

  3.立枯做到提前預防,通好風,保持床面乾溼度,保持好大棚內水分。

  水稻育苗管理要點

  一、播種至出苗期:以保溫為主,溫度超過35℃時,要及時開啟棚膜使其通氣降溫,表土乾燥要及時補水。長時低溫陰雨,應開啟農膜兩頭使空氣流通。

  二、出苗至一葉一心期:膜內溫度要控制在25℃左右,超過時開啟農膜通風降溫。當秧苗長至一葉一心時,每平方米苗床用1克敵克鬆兌水0.5公斤噴霧,防治立枯病。同時用15%多效唑100-150PPM溶液均勻噴霧,促進分櫱、矮化。

  三、二葉至二葉一心期:膜內溫度應控制在20℃左右。晴天,白天膜全揭或半揭,下午4點前蓋好膜;陰天,中午開啟兩個小時;雨天,中午開啟兩頭換氣一次,但不讓雨水淋到苗床上。

  四、二葉一心至三葉一心期:遇寒潮要及時蓋膜護苗。三葉時為了適應外界環境,晴天,白天可全天煉苗,逐步實行日揭夜蓋。二葉一心時,每平方米苗床用尿素25克、過磷酸鈣40克、氯化鉀10克,兌水3公斤噴灑,三葉一心期,每平方米用敵克鬆兌水0.5公斤噴霧,防治立枯病。

  五、移栽之前10天施一次肥料,確保肥足、壯苗移栽。移栽時用20%的三環唑750倍液浸秧苗帶藥移栽。搞好病蟲草鼠預測預報,達到防治指標及時防治。


猜你感興趣:

1.水稻育苗技術四要點

2.水稻種植管理技術方法介紹

3.怎麼種植水稻

4.水稻秧苗怎樣種植

5.水稻怎麼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