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線蓮種植方法

  鐵線蓮是世界著名的觀賞植物,那麼鐵線蓮怎麼種植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播種、壓條、嫁接、分株或扦插養殖均可。

  播種:原種可以播種法養殖。子葉出土型別的種子***瘦果較小,果皮較薄***,如在春季播種,約3—4周可發芽。在秋季播種,要到春暖時萌發。子葉留土型別的種子***較大,種皮較厚***,要經過—個低溫春化階段才能萌發,第一對真葉出生;有的種類要經過兩個低溫階段,才能萌發,如轉子蓮。春化處理如用0—3℃低溫冷藏種子40日,發芽約需9一10個月。也可用一定濃度的赤黴素處理。

  壓條:3月份用去年生成熟枝條壓條。通常在1年內生根。

  嫁接:傑雜鐵線蓮一類雜交種,可用單節接穗以劈接法接於C.vitalba或C.viticella根砧上。節上具1—2芽,節下長5—10cm,在加溫而密閉的嫁接匣裡嫁接,易促進成活。

  分株:叢生植株,可以分株。

  扦插:雜交鐵線蓮栽培變種以扦插為主要養殖方法。7—8月取半成熟枝條,在節間***即上下兩節的中間擷取,節上具2芽。介質用泥炭和砂各半。扦插深度為節上芽剛露出上面。底溫15-18℃。生根後上3寸盆,在防凍的溫床或溫室內越冬.春季換4—5寸盆,移出室外。夏季需遮蔭防陣雨,10月底定植。

  鐵線蓮的栽培

  栽植時間:北方在解凍後,中部在4—5月。根部周圍不要填壓得太緊,用手稍壓即可。盆栽植株的土團頂部要和表土齊平;裸根種植時,根冠應低於地表5匣米。栽植後上面覆蓋厚10釐米的泥炭或腐殖土,以避免根部在夏季過分受熱,同時可保持土攘溼潤。幼苗均以一次定植為妥。春、秋移植均可。在老枝上著花的種類如鐵線蓮類、轉子蓮類等,僅作輕度修剪;在新梢或側枝上開花的種類如***鐵線蓮類、毛葉鐵線蓮類等,則可修剪略重。選背風向陽處以帶土球的植株定植。

  注意事項:

  栽後頭幾個月要注意充分給水。給水範圍直徑不小於50釐米,使根部能向四周伸長。

  如枝條脆,易折斷,應注意誘引固定。

  栽培鐵線蓮,應特別注意排水。

  栽植時,一般掘穴深40釐米,穴徑60釐米。掘鬆穴底硬土後,放 進大量腐殖質,再加入摻有骨粉的表土。在排水不良的粘土或輕砂土中,穴底掘鬆後要混和—鏟泥炭土或腐殖質。在可能積水處底部要用石塊或瓦礫墊高,高出周圍土面25釐米。

  病蟲害防治:

  鐵線蓮抗病蟲害力較強,很少發生病蟲嚴重為害現象。病害有枯萎病、特別可能發生在夏季雨天放晴,溫度急升時,枝條突然枯萎,往往在秋天或次年春天萌發新技。其他有粉黴病***為害葉或花***、病毒病***葉部有黃斑,花畸形***等,用10%抗菌劑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噴灑。蟲害有紅蜘蛛、刺蛾危害,用50%殺螟鬆乳油1000倍液噴殺。

  鐵線蓮種植技巧

  1 種苗選擇

  因為鐵線蓮的根系沒有足夠的競爭力, 所以種苗選擇時要選擇根系飽滿而且多莖、健壯深綠色的植物。

  2 種植前準備

  基質: 一般肥沃而排水性好的基質都可用於種植鐵線蓮。我們選用泥炭與珍珠岩以3∶1 或2∶1 比例混合的基質, 基質的EC 值控制在60~80 mgPkg ,pH 值在518~615 之間。

  支援物: 鐵線蓮生長的最終尺寸和長勢都與支援物有關, 支援物應該是細小的***直徑小於115cm*** , 以便可以讓葉柄纏繞。支援物可以用細竹竿或套塑鐵絲網等, 高度在1~2 m 之間。

  盆器: 盆器至少要35 cm 深, 25~30 cm 寬,當然越大越好。盆器最好使用木製的或陶製的, 不僅美觀, 而且有利於鐵線蓮根系的生長。

  3 種植

  種植前把鐵線蓮的莖幹剪至30 cm 高, 有利其分枝, 並且可避免莖幹在種植時折損。鐵線蓮莖幹基部要深入土面以下3~5 cm , 植株放置在合適的深度後, 蓋土, 壓實, 澆水。

  鐵線蓮根系喜歡涼爽的環境, 在種植基質上覆蓋3~5 cm 厚的覆蓋物***如樹皮, 苔蘚等*** 能提供一個很好而涼爽的根系環境, 有利於植株根系的生長。

  種植的時間安排在3~5 月份或9~10 月份。

  4 養護

  溫度: 生長的最適溫度為夜間15~17 ℃, 白天21~25 ℃。夏季, 溫度高於35 ℃時, 會引起鐵線蓮葉片發黃甚至落葉, 在夏季要採取降溫措施。

  在11 月份, 溫度持續降低, 到5 ℃以下時, 鐵線蓮將進入休眠期, 在12 月份, 鐵線蓮完全進入休眠期, 休眠期的第1、2 周, 鐵線蓮開始落葉。

  光照: 鐵線蓮需要每天6 h 以上的直接光照,這對它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 儘管在天熱的時候會產生斑點。一些紅色、紫色和深藍色的大花雜交品種和雙色品種必需進行充足光照才能獲得豔麗的花朵, 而一些小花品種可以在半蔭的環境下生長和開花。

  澆水: 鐵線蓮對水分非常敏感, 不能夠過幹或過溼, 特別是夏季高溫時期, 基質不能太溼。一般在生長期每隔3~4 d 澆1 次透水, 澆水在基質乾透但植株未萎蔫時進行。休眠期則只要保持基質溼潤便可。澆水時不能讓葉面或植株基部積水, 否則很容易引起病害。

  施肥: 在2 月下旬或3 月上旬抽新芽前, 可施一點NPK配比為15∶5∶5 的複合肥, 以加快生長,在4 月或6 月追施1 次磷酸肥, 以促進開花。平時可用150 mgPkg的20∶20∶20 或20∶10∶20 水溶性肥,在生長旺期增加到200 mgPkg , 每月噴灑2~3 次。

  修枝: 修枝的目的就是為了植株開更多的花。修枝一般一年1 次, 去掉一些過密或瘦弱的枝條,並使新生枝條能向各個示向伸展。修枝的時間要根據不同品種的開花時期而定: 早花品種***花期4~5 月*** 要在花期過後, 也就是6~7 月進行修枝,去除多餘的枝條, 但不能剪掉已木質化的枝條, 如果在這之前修枝, 會導致當年開不了花; 大花雜交品種***花期5~6 月*** 在2~3 月去除死掉的或瘦弱的枝條, 並使枝條頂端保留大的豐滿的芽; 晚花品種***花期6~10 月*** 在2~3 月修剪到60~90 cm高, 這就要去除一些好的枝條。

  5 繁殖

  常用扦插或壓條來繁殖鐵線蓮。扦插選取帶飽滿芽的半木質化莖段, 留一片葉片, 插段在生根溶液中浸泡7 d 後插於用2 份沙和1 份泥炭混合的基質中, 提供80 %以上的溼度, 18~25 ℃的溫度及5 000~10 000 lx 光照, 4~5 周就會生根。一些大花雜交品種需要更長的時間, 如果在5 月扦插, 有可能在8 月下旬生根。如果在8 月上旬就已生根,就可定植, 如果直到8 月下旬才生根, 就在次年早春進行定植。壓條是比較輕鬆的方法, 在秋天也可進行, 採用當年生或一年生的枝條上的節點埋入到沙∶泥炭= 1∶1 的基質中, 12 個月內就可以生根,並且生根的部分可以被分離並種植。

  6 病蟲

  枯萎病是鐵線蓮最主要的病害, 它會突然發生, 可以使整個植株萎縮, 儘管植株仍有很好根系, 用多菌靈或託布津每隔2 周噴灑1 次, 重複2~3 次, 可有效抑制該病的發生。粉黴病是另外一個危害鐵線蓮較多的病害, 在溫度超過20 ℃, 高溼的情況下容易發生該病, 發病時可以用多菌靈、甲基託布津每隔1 周交替使用, 重複3~4 次。

  危害鐵線蓮的主要害蟲有蚜蟲, 白粉蝨, 紅蜘蛛, 薊馬, 介殼蟲, 分別可以用敵敵畏, 康福多, 克蟎特, 滅蝨靈, 速撲殺等藥物進行防治。

  鐵線蓮的種植與養護方法

  介質和花盆

  養鐵最關鍵在於保障根系的通氣透水,所以用什麼樣的介質非常重要,介質配好了,基本就不用太多的護理。

  儘量少用院土,建議用顆粒比較粗的泥炭混入部分的珍珠岩,比例在6:1左右。泥炭保水飽肥性比較好,疏鬆透氣,加入部分珍珠岩,可以進一步加強透水和透氣。

  盆器主要考慮的是透氣性。塑料的加侖盆周邊有好多小孔,透氣性很好,是比較好的選擇,雖然不好看。紅陶盆或紫砂盆,薄型的透氣性比較好,我用得比較多。不過它一般只有底部有孔,所以最好不要直接擺在地面上,底下加塊紅磚就好了。有一陣把幾株很多年的小鐵移進了大陶缸,反而長得不好。陶缸太厚實了,反而不透氣。後來不得己,把陶缸的底全部敲掉,才少許好一些。

  開頭幾年一直用碳化木的木箱種鐵的,透氣性較好,所以小鐵都長得特別好。兩到三年後木箱還是腐爛了,尤其是靠近土壤的地方,木箱被小鐵的根系侵蝕得只剩了薄薄一層皮。而潮溼的季節,木箱又容易長黴菌,所以後來完全放棄木箱。

  不同大小的苗也要選擇不同尺徑的花盆。一年的小苗用20釐米直徑大小的盆就可以了,太大的盆,盆土太多,也有透氣性的問題。 2年以上的苗,20-30釐米大小的盆就可以了。更大的苗,最多也就直徑40-50釐米左右。

  地栽

  院子裡的土質也是改良過的,混了很多泥炭和腐殖質,所以嘗試著把小鐵地栽,希望能長得更好。問題是土質還是很僵,小鐵的根系雖然強壯,競爭性卻不強,地栽總統挖出來的時候,根系又粗又短,緊緊包裹在泥土裡。反而盆栽的已經滿盆的根系,花量也大很多。 地栽還有一個問題,院子地勢較低,夏天暴雨的時候會短時窪水。小鐵屬於肉質根系,最忌水澇。所以終於放棄地栽。

  施肥

  小鐵特別喜肥,肥足才會花量大。每年的冬天,鐵線蓮休眠期,是施肥的好時機,這個季節施肥,一個是因為休眠中的小鐵根系對肥料的吸收緩慢,不會有燒根的危險;另一方面,即使有機肥可能沒有發酵完全,這個季節也不會長黴菌。另外因為盆栽的關係,小鐵根系的生長受限制,秋天如果換盆,一般會大量的有機肥混合骨粉,就直接堆在了根系的周圍。

  發現整個盆裡都只剩了根系,土基本被小鐵吃光了。要想花量大,冬季的施肥非常重要。表土,一般我會把花盆的表土扒掉一些,重新堆上厚厚的一層混入大量的有機肥和骨粉的新泥炭,差不多2-5釐米的高度,肥力基本就夠盆栽小鐵的根系生長了,這樣處理還有一個好處是,殘留在土裡的蟲卵、黴菌等也會隨著表土一起被換掉。

  春天和秋天,溫度比較高,可以用乾淨的液肥澆灌土壤或噴施葉面,每月2-3次就夠了。

  夏天高溫期停止施肥。

  澆水

  一般澆水的原則都是見幹見溼,不過如果介質和盆器都搭配好了,小鐵的澆水不是很將講究。院子種植的時候,常常是靠天養,不怎麼去管理的。 發現盆土幹了,便澆點水。和其他植物一樣,沒有特別護理。冬天本身屬於休眠期,澆水很少,夏天太熱,蒸發量大,基本每天都澆水。 盆栽的小鐵會有所不同,需要經常觀察介質。掂一下盆,輕了很多,便說明需要澆水了;或者手指頭插進土裡,幾次便有了經驗,就知道是不是要澆水了。

  如果花盆的透水性不好,最好不要長時間淋雨。

  裸根苗栽種的處理

  現在各種進口的鐵線蓮品種都可以很方便的通過淘寶買到,一般秋冬季買裸根苗即可。

  裸根苗收到後建議泡水1-2個小時,水裡加入多菌靈。殺菌的同時,也可以對枯萎病產生一定的預防作用。

  準備好適合的容器和介質,介質最好用粗粒泥炭混適當比例的珍珠岩,加入部分緩釋肥***可以保證一定時間的肥力***。

  底肥,新種或移栽的小鐵建議鋪施底肥,一般用有機肥或腐殖質。底肥至少離開根系5釐米的高度。

  裸根苗種好後一次性澆透水,放在散射光充足的地方,不要暴晒,3-5天后逐漸接受日照,基本一週左右就可以全日照了。

  栽種後的兩週內不要施肥。

  秋天種植的裸根苗,到了冬天基本緩苗期結束,開始了正常生長,可以戶外過冬;但如果收到的時間比較晚,已經寒冷的冬天了,緩苗期儘量保證氣溫不低於零度即可;

  春天也有很多花友買小鐵,多數是連土帶盆,還帶著枝條和花苞。如果換盆,儘量保證原來的土球直接種下,不換盆就更簡單了。收到後澆透水,緩苗2-3天就可以正常管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