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種植方法

  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AAAA,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通心白蓮是我縣的傳統特產之一,栽培歷史悠久,被授予“中國白蓮之鄉”的美譽。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中,白蓮的產業化為我縣的國民經濟增長起了關鍵的作用。如何進一步提高白蓮的產量和品質,仍然是目前農業科技工作者和廣大蓮農共同努力的目標。

  一、白蓮的栽培情況

  白蓮栽培在我縣雖然有很長的歷史,但是真正規模種植形成商品、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農民種田有自主權,什麼作物經濟效益好就種什麼,八十年代初,白蓮的斤價超過10元大關,廣大農民種蓮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全縣種植面積超過了70000畝,畝產達到80公斤,全縣白蓮總產量超過5600000公斤,產值達到一億元,為縣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九十年代中期以後,由於國家加大了發展菸草生產的投入,菸草的生產技術及價格穩步提高,白蓮的種植面積有所回落,但全縣的白蓮面積一直穩定在50000畝左右,目前仍然是我縣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

  二、選擇高產良種

  農作物要高產,品種是關鍵。白蓮是常異花授粉為主的作物,依靠昆蟲傳粉,所以白蓮的提純復壯顯得尤為重要。我縣的白蓮品種主要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建蓮、百花蓮、白花蓮、廣蓮為主;八十年代後逐漸由贛蓮系列的贛蓮61和贛蓮65取代,九十年代末以後,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太空育種技術得以在白蓮育種上應用,培育出太空系列優良品種,到目前為止主要的當家品種均是太空蓮,品種有太空蓮一號,太空蓮三號及太空蓮三十六號。

  三、白蓮的栽培技術措施

  ***一***選好適宜田塊,合理輪作

  種植蓮田應選擇土層較深厚,肥力中上的壤土,並且要選陽光充足水源條件好的田塊,儘可能不選山高水冷的冷浸田及易受洪水衝涮的河灘地,在選田的同時要考慮到合理輪作,一般種蓮田塊可保留一年宿蔸蓮,以後最好每隔二、三年再種一茬,有條件的農戶最好間隔三五年,以改良土壤結構,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調劑土壤養分和恢復地力。

  ***二***選好種藕,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白蓮整個生長期長期積水,應考慮到土壤的透通性,整地一般應掌握兩犁一耙為好。有綠肥的田塊在春分前後先每畝撒施生石灰50公斤,進行翻漚,清明前後移栽完畢。

  種藕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白蓮的出苗速度、白蓮的長勢及豐產性,所以挖種藕首先是考慮上年的品種及該田塊的產量情況,有無病害,若是上年發生過病害的田塊,再好的品種也不能要。挖種藕應在移栽的前一天挖,如面積過大應採取邊挖邊消毒邊移栽的方法進行,儘可能減少種藕停放時間,以減少種藕的養分消耗。種藕應選蓮藕肥大粗壯,有三個節帶有子藕的藕鞭作種,帶有孫藕的更佳,藕的芽數最少要有一個主芽二個側芽的母藕做種。

  合理密植主要是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協調群體與個體發展的矛盾,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白蓮種植太密,植株茂盛蓮葉互相重疊,造成田間廕庇,通風透光不良,造成蓮蓬小,結實率低,並且易發生病蟲害,過稀則旺長期推遲,蓮莖不易滿田,同時引起田間雜草叢生,浪費肥料,同樣達不到高產的目的。在生產中只有做到因地制宜,根據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確定好株數,才能達到增產的目的。種植密度一般為畝栽100—120株,株行距為2.3×2.6米,每株種藕3—4個芽。土壤肥沃的田塊可適當少栽10至20株,肥力較低的田塊每畝多種10—20株。種藕移栽一般呈梅花狀,田四周的頂芽一律朝田中間,頂芽埋入泥內6—8釐米,後把翹起離開水面10釐米呈40°角,移栽後灌淺水,墊好缺口即可。

  ***三***精細管理

  白蓮的管理首先是做好中耕除草和科學灌水。白蓮的田間管理主要集中在旺盛生長期,加強這一時期的田間管理工作是奪取白高產的重要環節,當白蓮主莖出現二、三片立葉時就可進行耘田除草。耘田前先排水,保留泥皮水即可。先將蓮蔸周圍的雜草用手拔除並塞入泥中,再進行空間耘田,一般耘田兩次即可,耘田一般應在移栽後一個月內完成,以後只可人工拔草,不宜耕耘,以免創傷走鞭引起病蟲害。每次耘田後應復淺水。寡荷是指白蓮現蕾後走鞭節上未帶花蕾的荷葉,如寡荷太多會造成田間廕庇度大,空氣流通不暢而影響白蓮葉芽、花芽分化,因而對無功用的荷葉在第二次耘田時根據蓮田的苗情適當摘除一部分,生長太旺的門口田在採收時還要適當摘除一些,以減少養分消耗。

  水漿的管理貫穿白蓮生長的整個生育期,如果是留種田還要延續到來年挖種前,因此科學管水也是白蓮高產的重要環節。蓮田灌水應掌握由淺到深,採完蓮後再灌淺水養種藕。具體灌溉深度為:始花前3—6釐米為宜,旺長期應加深到10—12釐米,七月下旬開始可加深到12釐米以上。蓮田養魚的田塊在加厚加高田埂的前提下可以加深至25釐米。留種田在蓮籽採收後以後應保持薄水層,以利培育壯藕。

  ***四***白蓮的配方施肥

  白蓮生長期長,整過一生耗肥量很大,就目前的產量水平,畝產100公斤蓮籽一般需施用純氮27公斤,五氧化二磷18公斤,氯化鉀18公斤,氮、磷、鉀比例為3:2:2左右為宜。為了創造高產的肥力條件,整地前應每畝施用廄肥2000公斤,有綠肥的田塊種蓮更佳,翻耕前畝施生石灰50公斤,既加速有機質腐爛分解又可以中和酸性,有石灰氮也可畝施石灰氮15—20公斤。當白蓮出現兩、三片立葉時便可結合除草耘田進行第一次施肥,可畝用碳銨10公斤加鈣鎂磷或過磷酸鈣35公斤加硫磺粉2公斤拌勻施於蓮蔸四周,再用手耙勻使土肥水融合,施肥後覆水5釐米左右,以免肥料燒壞蓮苗。第二次為花肥,本次施肥在始花時進行,大約是五月下旬初,每畝用45%三元複合肥30公斤加尿素10公斤加硼砂1公斤拌勻全田撒施,施後進行第二次耘田除草,耘完後立即覆水6—7釐米,第三次施肥是在開始採蓮時進行,時間大約是六月下旬,畝施尿素8—10公斤加氯化鉀7—8公斤全田撒施。以後則視苗情酌情補施尿素和少量多元複合肥即可。總的來說,白蓮的施肥原則是:多施有機質肥料,少施化學肥料,適量施鹼性肥料,少施酸性化肥,施肥不過量,注意氮、磷、鉀三要素及硫硼等中微量元素混合施用。

  四、白蓮的主要病蟲害防治

  白蓮的主要病害有蓮藕腐敗病,蓮葉枯病,蓮褐斑病,蟲害有蓮紋夜蛾,蓮蚜,蓮薊馬,其中以蓮紋夜蛾、蓮藕腐敗病危害比較大,其次是蓮蚜、蓮薊馬。

  ***一***蓮紋夜蛾

  蓮紋夜蛾食性很雜,是白蓮的主要蟲害,蓮紋夜蛾主要是幼齡幼蟲咀食蓮葉下表皮與葉肉,剩下上表皮和葉脈。四齡後食量增大咬食葉片成缺刻,在蟲口密度大時可將葉片全部吃光,並咬食未開放的花蕾,造成減產。蓮紋夜蛾除危害白蓮以外,寄主植物有90多種,在蓮區則表現為常發性和普遍性害蟲。在我縣每年發生五代,發生期大的為:第一代成蟲***上年越冬蛹***一般在三月底至四月底出現,由於蟲害的發生常受氣候的影響,加上蓮紋夜蛾代次有交替重疊,所以防治起來比較困難,只能按預報防治,我縣幼蟲發生的大致時間為:第一代4月中旬至5月下旬,第二代6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三代為7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四代為8月上旬至9月上旬,第五代9月中旬至11月上旬,此後幼蟲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一是人工捕捉。採摘卵塊和摘除幼齡幼蟲集中危害的蓮葉,二是誘殺成蟲,利用黑光燈誘殺效果良好。其次可採用毒盆毒餌誘殺,將紅糖2份、水2份、醋1份、酒1份、敵百蟲1份配成糖漿,裝於盆中,天黑時放置蓮田中,盆口高於蓮株10釐米,可毒殺成蟲。三是藥劑防治,可用敵百蟲800倍液噴霧,還可用甲維鹽、保盛、穿透殺等農藥防治。

  ***二***蓮蚜、薊馬

  蓮蚜:成蟲、若蟲均可危害。害蟲一般集中於白蓮的花蕾基部的花柄上,用針狀口器刺入花蕾的組織內,吸取汁液,影響蓮籽結實率,嚴重的造成花蕾凋萎、死花。蓮薊馬主要集中在蓮花內,以針狀口器危害花器,降低蓮籽結實率。防治方法主要是藥劑防治,可畝用千紅20克,每10克兌水15公斤噴霧;可畝用中國紅25克,每包***12.5克***兌水15公斤噴霧防治。

  ***三***蓮藕腐敗病

  蓮藕腐敗病是白蓮最嚴重的病害,常造成死花死苗,嚴重的田塊甚至絕收,大大影響了白蓮的產量。由於蓮藕腐敗病發生過程比較複雜,它是由食根金花蟲等地下成蟲危害及人們中耕除草造成的白蓮地下莖創傷,而半知菌類的鐮刀菌從傷口侵入,通過白蓮地下莖走鞭的導管危害,使白蓮根系受害發黴發黑,造成白蓮發出的新葉及花雷死枯。目前對蓮藕腐敗病的防治仍然是一個難題,還沒有特效藥。該病的防治重點是預防,內容包括冬季剷除田埂雜草,整地前畝施生石灰50公斤做好田間消毒,選田時要考慮到合理輪作,水旱輪作,做好種藕消毒。種藕消毒可用綠亨三號600倍液浸泡24小時,撈起瀝乾即可移栽。土壤消毒以滅殺地下害蟲為主,可在移栽時畝用益舒寶或益舒豐1公斤拌細土10公斤撒施在蓮蔸周圍,為考慮農藥的使用效果半衰期,也可在第一次耘田時畝用單方克百威5公斤全田撒施。發病後可畝用荸藕病清80克兌水30公斤噴霧。連噴二至三次,每隔5—7天噴施一次。

  總之,白蓮病蟲害的防治應做到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治蟲治病的藥物儘可能選用新型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品種,其次是施用農藥時與有機哇、好搭檔等農藥增效劑配合施用,以提高藥液的粘著力,提高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