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雀怎麼飼養

  大山雀棲息於低山和山麓地帶的次生闊葉林、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也出入於人工林和針葉林。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大山雀飼養方法,一起來看看。

  大山雀飼養方法

  性較活潑而大膽,不甚畏人。行動敏捷,常在樹枝間穿梭跳躍,或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上,邊飛邊叫,略呈波浪狀飛行,波峰不高,平時飛行緩慢,飛行距離亦短,但在受驚後飛行也很快。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秋冬季節多成3-5只或10餘隻的小群,有時亦見單獨活動的。除頻繁地在枝間跳躍覓食外,它們也能懸垂在枝葉下面覓食,偶爾也飛到空中和下到地上捕捉昆蟲。繁殖期鳴聲尖銳多變,為連續的雙聲節或多音節聲音,其聲似'吇嘿、吇嘿、吇嘿、吇吇嘿、吇吇黑黑'或'黑吇、黑吇、黑吇、黑',尤其在春季繁殖初期鳴聲更為急促多變。

  主要以金花蟲、金龜子、毒蛾幼蟲、刺蛾幼蟲、尺蠖蛾幼蟲、庫蚊、花蠅、螞蟻、蜂、松毛蟲、浮塵子、蝽象、瓢蟲、螽斯等鱗翅目、雙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此外也吃少量蜘蛛、蝸牛、草子、花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植物性食物。

  大山雀繁殖方式

  大山雀繁殖期4-8月,在南方亦有早在3月份即開始繁殖的,但多數在4-5月開始營巢。1年繁殖1窩或2窩,據我們在長白山的觀察,第一窩最早在4月中旬開始營巢,大量在5月初;第二窩6月中下旬開始營巢。通常營巢於天然樹洞中,也利用啄木鳥廢棄的巢洞和人工巢箱,有時也在土崖和石隙中營巢。據鳥類專家找到的8個巢,有7個是在活樹樹洞中,約佔總數的87.5%,在土崖石隙中僅有1巢,約佔12.5%。巢呈杯狀,外壁主要由苔蘚構成,常混雜有地衣和細草莖,內壁為細纖維和獸類絨毛,巢內墊有兔毛、鼠毛、豬毛、牛毛和鳥類羽毛。巢距地高0.7-6m,巢的大小為外徑8-14cm,內徑5.5-7.5cm,高5-11cm,深3-5cm。

  雌雄鳥共同營巢,雌鳥為主,每個巢5-7天即可築好。第一窩最早在5月初即有開始產卵的,多數在5月中下旬;第二窩多在6月末7月初開始產卵,有時邊築巢邊產卵。每窩產卵6-13枚,多為6-9枚,有時多達15枚。卵呈卵圓形或橢圓形,乳白色或淡紅自色,密佈以紅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多。卵的大小為16-18mm×12-14.3mm,平均17.7mm×13.9mm,卵重0.8-2.0g,平均1.4g,每天產卵1枚,卵多在清晨產出,卵產齊後即開始孵卵,也有在產出最後一枚卵後隔1天才開始孵卵的。孵卵由雌鳥承擔,白天坐巢時間7-8小時,夜間在巢內過夜。白天離巢時還用毛將卵蓋住,有時也見雄鳥銜蟲進巢飼餵正在孵卵的雌鳥,孵化期14±1天。

  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經過15-17天的餵養,幼鳥即可離巢,出巢後常結群在巢附近活動幾天,親鳥仍給以餵食,隨後幼鳥自行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