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甘藍如何種植

  甘藍營養豐富,它對土壤適應性較強,又耐寒,很適合露地栽培,產量也很高,春季可進行栽培。那麼,紫甘藍在春季是怎麼進行栽培種植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春季甘藍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春季甘藍種植技術

  第一節 生長髮育特性

  結球甘藍屬二年生植物。即當年經過營養生長期形成葉球。葉球通過貯藏越冬低溫和來年長日照的影響,進入生殖生長期,抽苔開花結籽,完成生命過程。結球甘藍在蘭州地區群眾稱為“蓮花菜”,具有適應性強、抗病、抗寒產量高、品質好,容易貯運、耐鹽鹼、栽培容易等特點。

  結球甘藍的生長期和白菜一樣,也分為發芽期、幼苗期、蓮座期、結球期。結球甘藍各期所需要的日數比白菜長,由營養生長期過渡到生殖生長期的條件也比較嚴格。

  一、發芽期

  由種子萌動到兩片基生葉展開為止,大約需8-10天。在冬春季節溫度低天數可能會多一些。這時主要消耗種子自身貯藏的養分。

  二、幼苗期

  兩片基生葉拉十字到5-8片第一葉環形成,形成“團棵”。大約需要25-30天。在冬春季節可能需要40-60天。幼苗期葉片開始進行同化作用。根系形成,但吸收養分的能力較弱。冬春育苗時因自然溫、光條件不好,須加強管理。如果管理不當常會出現未熟抽苔現象。

  三、蓮座期

  從第一葉環形成後,陸續形成第二、三葉環,大約15-25片葉時,形成蓮花葉簇,開始進入結球期,大約需要20-40天。這時期葉片和根系迅速生長,同化作用加強為結球做準備,需要大量肥水。

  四、結球期

  蓮座期結束後,大量新生葉迅速生長形成堅實的葉球直到採收。根據品種不同大約需要20-40天。這時更應加強管理,提供充足的肥水滿足需要,才能獲得好的產量。

  第二節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一、溫度

  結球甘藍喜溫和氣候,比較耐寒,對高溫也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一般適宜溫度為15-25℃。但在月平均7-25℃條件下都能正常生長與結球。發牙的適宜溫度是18-20℃,結球的適宜溫度的17-20℃。在25℃以上時同化作用降低,呼吸加強,基部葉變黃、短縮莖伸長,結球鬆散、品質和產量下降。

  二、水分

  結球甘藍根系淺,葉片大,蒸騰作用強。其營養體含水量達92-93%。所以適宜在土壤水分多,空氣相對溼度大的環境中生長。一般以土壤溼度在80-90%,空氣相對溼度70-80%的環境最好。一般空氣溼度對其影響不如土壤溼度。若土壤水分不足,則引起基部葉片脫落,葉球小而鬆散,甚至不能結球,影響產量和品質。澆水過量,雨水過多,根系受到積水影響變褐,變黑,引發黑腐病和軟腐病。

  三、光照

  結球甘藍是長日照作物,在未完成春化前,長日照有利於生長。對光照強度的要求不嚴格,在結球期要求日照較短,光照較弱。所以一般秋季結球比夏季好。與玉米等高杆作物間作,有一定增產效果。

  四、土壤營養

  結球甘藍喜微酸到中性土壤。但也較耐鹽鹼。在含鹽總量達0.72-1.2%的土壤中仍可正常結球。結球甘藍喜肥耐肥。不同生長期對營養要求不一樣。幼苗期及蓮座期需要大量氮肥,進入結球期除氮肥外,要求磷、鉀比較多。

  第三節 栽培技術

  一、季節安排

  結球甘藍既耐寒,對溫度的適應性又較廣,在北方除嚴寒的季節外、春、夏、秋都可進行栽培。在蘭州地區春甘藍以露地栽培為主,部分採用塑料棚覆蓋栽培。也有極少在日光溫室早春栽培,在蔬菜春淡季增加花色品種,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露地栽培多是高原夏菜運往外地。

  春結球甘藍一般育苗移栽或直播。春末至夏季收穫。

  夏結球甘藍多是在春夏育苗,夏季定植,秋季收穫。可以根據市場情況,按排播期。在蔬菜秋淡季供應市場,效益也比較好。

  二、春結球甘藍栽培技術

  ***一***品種選擇:

  春結球甘藍栽培一定要選用抗逆性強,冬性強、耐抽苔、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種。

  ***二***育苗

  無論在塑料大棚或露地定植的結球甘藍都在溫室內育苗。塑料大棚定植的在1-2月播種,露地定植的在3-4月育苗。育苗期一定要考慮氣候條件和定植期,控制適宜苗齡及苗態,避免秧苗過大,定植後遇到低溫而發生未熟抽苔。

  1、苗床準備:應選擇在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溫室內育苗。營養土用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園田士與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廄肥***按7:3比例混合均勻過篩,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按每100㎏營養土用藥,配成水噴灑後攪拌均勻,覆蓋塑料薄膜悶2-3天待用。還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與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按1:1混合,按每平方米用藥8-10,與15-30細土混合。播種時2∕3鋪於床面,1∕3蓋在種子上。

  2、種子處理:用50溫水浸種15分鐘,待溫度下降至25左右時再浸種4小時,撈出晾乾播種。

  3、播種:將營養土鋪在苗床內厚約10㎝,澆透水,待水滲下後均勻撒播,然後蓋上營養土厚約1㎝,覆蓋塑料薄膜。有些結球甘藍品種種子萌動時***如中甘11號***,土壤溼度過大,種子呼吸受到抑制,影響發芽,降低出苗率,不宜採用溼床播種。可將營養土噴水,達到乾溼適度,鋪入苗床,播種後蓋上地膜,保溫保溼,使出苗整齊。

  4、播種後的管理:播種後保持18-20溫度促其儘快出土。在1-2片葉時間苗一次,間距約1-2㎝。幼苗長到2-3片葉時進行分苗。分苗可移栽到8×8㎝營養缽內,也可按10×10㎝株行距移栽在分苗床內。分苗床營養土準備與播種床相同。分苗後及時澆水,並保持20-25℃溫度促進緩苗。緩苗後適當降低溫度,白天15-20℃,夜間6℃左右。並根據墒情適當澆水補肥,促進幼苗健壯生長。

  壯苗指標:植株健壯、葉片肥厚有蠟粉,5-6片葉,莖粗、節間短、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三***定植

  1、整地施肥:結球甘藍在東北、西北、華北冷涼地區大都進行地臘覆蓋高壟栽培。基肥每畝施優質腐熟農家肥4000㎏、磷二銨10-15㎏,尿素15-20㎏,硫酸鉀10-15㎏。深耕整地作壟,壟高15㎝,行距壟寬60㎝,溝寬40㎝,作壟後覆蓋地膜。

  2、定植:定植前7天前苗床澆一次透水,2天后切塊囤苗。

  當外界夜間氣溫不低於7℃,10㎝地溫穩定在5℃以上選陰天或傍晚進行定植。定植過早外界氣溫低,幼苗在較長低溫下容易通過春化,而發生未熟抽苔。定植過晚則會延遲結球。定植株距根據品種20-40㎝雙行定植。定植密度早熟品種每畝4000-6000株、中晚熟品種每畝2200-3000株。

  定植時如有條件應在定植穴澆穩苗水,如無條件應在定植後立即澆一次水,並用土封好定植穴,以提高移栽成活率,促進緩苗。

  ***四***田間管理

  1、緩苗期:東北、西北、華北冷涼地區早春多風乾旱,時有寒潮出現,春甘藍定植後,應根據情況及時澆緩苗水,並進行中耕,儘快促進緩苗。春甘藍定植後常會出現紫苗現象,它與早春低乾旱、定植傷根,吸收能力降低有關。當紫苗轉綠時標誌苗已緩好。栽培中應晝採取措施縮短紫苗時間,如及時澆水1-2次,加強中耕,追施少量氮肥等。

  2、蓮座期:為使植株壯而不過旺,加速心葉分化,蓮座期期應控制灌水進行蹲苗。根據品種不同,蹲苗時間:早熟種6-8天,中晚熟種10-15天。蹲苗結束後到蓮座中期,澆一次透水,追施速效氮肥每畝15㎏,以後根據苗情及天氣狀況,再澆水追肥1-2次,並增施磷鉀肥。

  3、結球期:是結球甘藍葉球增重最快的時期,結球前期要注意澆水1-3次,並結合澆水進行追肥。每畝追施尿素15㎏,磷二銨10-15㎏,硫酸鉀10㎏。結球后期不再追肥,需控制澆水以免裂球。

  ***五***採收

  結球甘藍採收不及時易發生裂球。因此在結球緊實,充分表現品種特徵時就應及時採收,貯運應符合無公害蔬菜技術標準。

  ***六***直播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時間: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

  2、整地施肥:灌足底水,5-7天后深翻整地。基肥每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左右。尿素20-30㎏,磷二銨15㎏,硫酸鉀20㎏。採用地膜覆蓋高壟栽培,壟高15-20㎝。單行或雙行播種,平均行距50㎝作壟,作壟後覆蓋地膜。

  3、播種:按株距20-40㎝,壟面穴播。

  4、間苗、定苗:2-3片葉進行第一次間苗,每穴留苗2-3株,6-7片葉時結合中耕定苗。間苗最好在下午進行。應間去病、弱、雜株,如發現缺苗可利用間出的苗進行補苗。

  5、苗期管理:間苗後根據墒情、天氣、苗情適當澆水,並少量追施氮肥***每畝7㎏左右***和中耕培土。植株封壟前進行最後一次中耕,蓮座期適當蹲苗。

  6、蓮座後期及結球期管理與育苗移栽做法相同。

  三、夏秋結球甘藍栽培

  ***一***品種選擇

  應選擇耐熱、抗澇、抗病性強、耐貯運、適應性廣的優質、高產的品種。

  ***二***育苗

  夏秋結球甘藍栽培也有育苗移栽及直播兩種方式。育苗移栽便於集中管理,防治病蟲害、培育壯苗。育苗在露地進行。

  1、播種時間:應根據品種特性及收穫時間確定。晚熟品種寧可適當提前,不能錯後,以免秋季氣溫過低,結球期拉長而不能適時採收造成損失。東北、西北、華北冷涼地區春甘藍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收穫,夏秋甘藍在9-11月陸續收穫。

  2、苗床準備與播種:夏秋育苗苗床應選在通風涼爽、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

  3、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後1-2片葉時按1㎝間距進行第一次間苗。準備進行二級分苗的在2-3片葉時移栽到分苗床。不打算分苗的在2-3片葉時按6-7苗距間苗。定植時直接切塊定植。

  夏秋育苗正值高溫、強光、多雨季節,病蟲害發生較多。苗期應注意防雨、防澇與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治。苗期不可缺水,必要時設定遮陽網,防蟲遮蔭。

  ***三***定植

  夏秋結球甘藍同樣採用地膜覆蓋高壟栽培。整地施肥要求與春季栽培基本相同。只是定植時因正值高溫季節,應選擇陰天或傍晚進行。定植前1天苗床澆透水,直接切塊定植不再囤苗。定植後立即澆定植水,3-4天后澆緩苗水。

  ***四***田間管理

  夏秋結球甘藍幼苗及蓮座前期正是高溫多雨、病蟲害發生多的季節。因此要把病蟲害防治作為重點。蓮座後期進入結球期溫度逐漸下降,光照縮短有利結球。因此要加強肥水管理,滿足其需要,達到結球緊實、高產、豐產。具體作法與春季栽培相同。

  ***五***夏秋結球甘藍也進行直播栽培。具體與春季直播栽培相同。田間管理也以防治病蟲、加強肥水管理為重點。

  四、結球甘藍未熟抽苔及克服

  ***一***未熟抽苔

  結球蔬菜在正常情況下形成碩大的葉球,經過低溫貯藏及長日照階段後才能抽苔開花。但有時結球蔬菜在結球以前就抽苔開花,叫做先期抽苔***或未熟抽苔***。結球甘藍是幼體通過春化的作物。在幼苗期遇到低溫,就能通過春化,再遇春季長日照,很快引起花芽分化,抽苔開花而不能結球。

  據研究結球甘藍未熟抽苔,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必須要有一定大小的營養體:即植株莖粗早熟品種達到0.6㎝、晚熟品種達到1.6㎝以上;葉片早熟品種達到3片葉以上,晚熟品種達到7片葉以上。

  2、適合的低溫條件0-10℃,在4-5℃時通過最快。

  3、低溫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一般要經過45天以上。

  ***二***生產中發生未熟抽苔的原因

  近年來為了滿足省內外市場的需要和從經濟效益考慮,東北、西北、華北冷涼地區以春甘藍栽培為主。是高原夏菜、西菜東運的主要品種。蘭州地區春季回暖較慢,常有倒春寒出現,溫度起伏變化大,低溫出現頻率高。而菜農為了獲得好的經濟效益,往往過早育苗、苗期過長、苗床管理溫度過高,培育成大苗,達到了感應低溫的標準。雖然定植後結球較早,但遇到低溫,就會發生未熟抽苔。特別是定植在塑料大棚的,白天溫度高,幼苗生長快,夜間溫度低,更容易造成未熟抽苔。生產中有的地塊甚至大面積發生,造成絕收,給菜農帶來損失。

  ***三***克服末熟抽苔的措施

  1、選擇冬性強的品種,即對通過春化的條件要求嚴格的品種。如要求通過春化溫度低,幼苗營養體大,通過春化持續時間長等。

  2、確定適合的育苗時間,根據生產的需要和當地氣候特點和氣象預報、確定安全的定植期,進一步確定合理的育苗期,以免苗期過長長成大苗,為通過春化創造了條件。

  3、加強苗期管理:特別是避免溫度過高,長成大苗,定植後就有未熟抽苔發生的風險。

  4、加強田間管理:定植後也要加強田間管理,做到促控適度。前期肥水過多過勤,幼苗生長過旺,容易發生未熟抽苔,蓮座期及結球期肥水過控或高溫乾旱,使營養生長受到抑制,過早進入生殖生長而發生未熟抽苔。塑料棚栽培棚溫不可過高,要適時通風、揭棚降溫。

  5、露地直播的結球甘藍,也要確定適合的播期,避免早播。植株長到一定大小時,遭遇倒春寒,也容易發生未熟抽苔,最好能在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播種。

  第四節 主要病蟲害及防治

  一、病害

  ***一***黑斑病

  1、症狀:主要為害葉片、葉柄、花梗和種莢。多發生在外葉和外層球葉上。初期產生小黑班,溫度高時迅速擴大為灰褐色圓形病斑,比白菜黑斑病病斑大,輪紋不明顯。葉上病斑多時匯合成大病斑,致使葉片變黃、乾枯。莖、葉、梗染病多呈縱條形、具黑黴。

  2、侵染途徑及發病條件:病菌在病殘體、土壤中及留種株、種子上越冬。成為來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侵染,使病害漫延。病菌在10-35℃都能生長髮育。適宜溫度比較低為17℃左右。一般在甘藍生長中後期遇連陰雨天氣發病嚴重。

  3、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用種子重量的0.2%樸海因拌種,或用52℃溫水浸種15分鐘,晾乾後播種。

  ***3***地膜覆蓋高畦壟作。及時清理田間病株及病殘體,搞好田間衛生。

  ***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用2%的農抗120水劑200倍液、或10%寶利安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樸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連續防二次。

  ***二***霜黴病

  1、症狀: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初為淡綠色,逐漸變為黃色至黃褐色、或暗黑色至紫黑色,中央略帶黃褪色稍凹陷斑。因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溫度大時葉兩面生稀白色黴狀物,嚴重時病斑連成片,致葉片乾枯。

  2、侵染途徑:病菌在植株病殘體上及土壤中越冬。種子也可帶菌成為來年初浸染源。次年分生孢子隨氣流傳播在多種寄主上進行再侵染。當平均溫度16℃左右,相對溼度高於70%,連續陰天,該病就有可能迅速蔓延。植株在幼苗期相對較抗病,在蓮座期至包心期容易發病。如果當年前期乾旱發生病毒病,播種早、蹲苗時間長,植株衰弱,又遇忽晴忽雨,悶熱高溫天氣,即易發病。

  3、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與非十字花科作物進行二年以上輪作。土壤深翻晒土,當年栽培結束後,認真清理病殘葉,搞好田間衛生。

  ***3***、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長健壯。控制田間溼度。

  ***4***、藥劑防治:用種子重量的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拌種。用40%乙磷鋁錳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液、或64%防毒礬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噴霧。交替輪換使用。

  ***三***軟腐病

  1、症狀:一般發生於結球期。初在葉片或葉球基部出現水浸狀斑,外層包葉中午菜萎蔫,早晚恢復,數天後外層葉片不再恢復,病部開始腐爛,葉球外露或莖部逐漸腐爛,葉柄或根莖部的組織呈灰褪色軟腐,嚴重的全株腐爛發出腥臭味。

  2、侵染徐徑及發病條件:軟腐病為細菌性病害。病菌在田間病株、種株、或病殘體、土壤及未腐熟的肥料中越冬。通過灌溉、雨水、肥料和昆蟲傳播,從植株傷口、裂口侵入。當菜青蟲、根蛆等害蟲發生多時,或人為田間操作造成傷口多時,為病菌入侵創造了條件。一般外葉葉柄傷口多,多為病害入侵的主要途徑。結球甘藍結球后遇到低溫,多不利於傷口癒合更有利於發病。管理粗放,蟲害防治不及時,蹲苗過度,澆水過量、根系生長弱常發病嚴重。

  3、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適期播種,施用腐熟肥料。

  ***2***、採用高壟地膜覆蓋栽培,搞好田間衛生,及時處理田間病株及病殘體。農事操作避免造成大量傷口。

  ***3***、及時防治傳病害蟲。

  ***4***、藥劑防治: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溼性粉劑3000-4000倍液,或用新植黴素4000-5000倍液或70%敵克鬆可溼性粉劑700-1000倍液噴霧或灌根,連防2-3次。

  ***四***病毒病

  1、症狀:葉片產生褪綠近圓形斑點,後整個葉片顏色變淡或成為濃淡相間的綠色斑駁。成株染病時除嫩葉出現綠色斑駁外,老葉背面有黑色壞死斑點。病株結球晚且鬆散。

  2、侵染途徑及發病條件:病毒可在越冬植株及雜草上越冬。來年由蚜蟲傳播到春夏多種蔬菜上為害。高溫乾旱對幼苗生長不利,而有利於蚜蟲繁殖和傳播,故發病重。結球甘藍播種過早,蚜蟲群集在幼苗上,再加上管理粗放、土壤乾燥缺水、缺肥容易發病。病毒病與霜黴病的發病有一致性,即病毒病發病嚴重,霜黴病也重。反之,病毒病輕、霜黴病也輕。這兩種病的發生與氣候、管理水平有很大關係。

  3、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適期播種:不宜過早,避開高溫及蚜蟲猖獗季節。適時蹲苗,蹲苗期不可長。加強植株管理。

  ***3***苗期防蚜至關重要。田間設黃板誘殺。用50%抗蚜威可溼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治蚜。

  ***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20%病毒A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1500倍液、或抗毒劑1號水劑250-300-倍液噴灑,連續噴2-3次。

  ***五***黑腐病

  1、症狀:主要為害葉片、葉球或球莖。病菌由水孔侵入的引起葉緣發病呈倒“V”字形黃褪色病斑。由傷口侵入的可在葉片任何部位形成不規則形的灰褪色病斑,邊緣有黃色暈圈。病斑向兩側或內部擴充套件致葉片變黃或枯死。病菌侵入基部維管束後,逐步漫延到球基部或葉脈及葉柄處,引起植株萎蔫,不再復原。剖開球莖可見維管束變黑或腐爛,但無臭味。乾燥條件下球莖黑心或呈幹腐狀,區別軟腐病。

  2、侵染途徑及發病條件:病菌在種子、植株殘體及土壤中越冬,成為來年初侵染源。來年種子上的病菌侵染幼苗,成株病菌通過農事操作、澆水等傳播侵染為害。高溫、高溼、連作或偏施氮肥地塊發病嚴重。

  3、防治方法:

  ***1***種子消毒:溫湯浸種或藥劑拌種。

  ***2***與非十字花科作物輪作倒茬三年以上。

  ***3***加強管理:施用腐熟有機肥,配方施肥,田間作業減少傷口,發病後勿大水漫灌,收穫後認真清理病殘株,搞好田間衛生。

  ***4***藥劑防治: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新植黴素4000倍液、47%加瑞農800倍液、或77%可殺得6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50倍液噴霧。

  二、蟲害

  ***一***菜青蟲***菜粉蝶***

  1、為害特點:主要為害葉片,2齡前幼蟲啃食葉肉留下透明的表皮。3齡後蠶食整個葉片,造成許多孔洞,嚴重時只剩葉脈,葉片多受損,影響植株生長髮育和結球。蟲糞汙染葉球,降低商品價值,造成作傷口還能導致軟腐病發生。

  2、生活習性:東北、西北、華北冷涼地區可發生4代。以蛹潛伏於樹幹、雜草、殘株、牆壁屋簷下越冬。翌年4月初開始羽化,邊吸食花蜜邊產卵。在溫度20-25℃,空氣相對溼度76%左右條件又孵化出幼蟲為害。其發育期要求與甘藍類作物發育溫溼度接近,故形成春、秋兩個為害高峰。

  3、防治方法:

  ***1***、作物收穫後,清理殘體,搞好田間衛生,減少蟲源。

  ***2***、幼蟲2齡前噴灑蘇雲金桿菌***BT乳劑***500-1000倍液,或蔬果淨200-800倍液,或25%滅幼脲3號懸浮劑1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印楝素、川楝素、苦皮藤素等生物農藥噴霧。

  ***二***蚜蟲

  1、為害特點:多以成蟲、若蟲群集於葉片背部,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失綠髮黃,嚴重時葉片捲縮枯萎。更主要是傳播病毒,造成多種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病毒病發生。

  2、生活習性:一般在春秋季各發生一個高峰。春季溫度升高蚜量增大。入夏後氣溫過高抑制其繁殖,秋季氣溫逐漸降低,再度大量發生為害。以成蟲和若蟲在雜草根部越冬。部分在冬季溫室蔬菜上繁殖為害。

  3、防治方法:在病毒病防治中已介紹了有關蚜蟲防治方法,可參照執行。

  ***三***小菜蛾

  1、為害特點:可為害白菜、甘藍、菜花、蘿蔔、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為害葉片。初齡幼蟲僅取食葉肉留下葉表皮,在菜葉上形成透明的天窗。3-4齡幼蟲將菜葉取食成孔洞,嚴重時成為網狀。

  2、生活習性:蘭州地區一年發生4代。5-6月和8-9月出現兩個為害高峰期。幼蟲活躍,遇驚時扭動後退,或吐絲下垂 。

  3、防治方法:

  ***1***、小菜蛾有趨光性,在成蟲發生期每15畝放置一盞頻動式殺蟲燈或黑光燈,用以誘殺成蟲。

  ***2***、藥劑防治:

  ①、卵高峰至2齡前用BT500-1000倍液,或卡死克乳油1500倍液,或苦蔘素殺蟲劑1000倍液,或複合楝素殺蟲劑1000倍液,或印楝素800-1000倍液噴霧。

  ②、化學藥劑:由於小菜蛾發生嚴重,近年使用農藥多,故產生了抗藥性。可用5%銳勁特***氟蟲晴***懸浮劑2500倍、50%寶路***殺蠅隆***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20%丙溴磷乳油500倍液等在幼蟲孵化初期至2齡期交替使用。對磷製劑和氨基酸酯類農藥產生抗藥性,避免使用。

  甘藍的主要價值

  【功能主治】

  ①《千金·食治》:久食大益腎,填髓腦,利五臟,調六腑。

  ②《本草拾遺》:補骨髓,利五藏六腑,利苯節,通經絡中結氣,明耳目,健人,少睡,益心力,壯筋骨。治黃毒,煮作菹,經宿漬色黃,和鹽食之,去心下結伏氣。

  【藥理作用】

  種子提取物有某些抑菌作用,全草幾無抗菌作用。其葉***加熱處理***應用於區域性有刺激作用,可緩解膽疾痛。同屬植物B.oleraceaL.種子中所含的揮發油,性質與芥子油相似,對細菌、真菌及酵母菌有抗菌作用;有人報告,它的某些變種需在室溫中貯存幾天後,方有抗菌效力。也有報告其果皮中的黃色固體為抗菌成分。

  膳食

  甘藍--天然胃菜甘藍性平味甘,無毒,入胃、腎二經。甘藍是世界衛生組織曾推薦的最佳蔬菜之一,也被譽為天然"胃菜"。其所含的維生素K1及維生素U,不僅能抗胃部潰瘍、保護並修復胃黏膜組織,還可以保持胃部細胞活躍旺盛,降低病變的機率。有利於激素分泌,幫助乳房發育。各種甘藍均是鉀的良好來源。結球甘藍尚含極豐富的維生素A、鈣和磷。甘藍生食或以鮮品絞汁***二百至三百C.C***,空腹服用,每天二至三次,效果最好。不過,包心菜比大白菜含的粗纖維多而粗糙,故質硬,消化功能差的人不宜多用。

  最新研究證明,多吃甘藍和捲心菜可減少膀胱癌發病率40%。

  觀賞

  羽衣甘藍在華東地帶為冬季花壇的重要材料。其觀賞期長,葉色極為鮮豔,在公園、街頭、花壇常見用羽衣甘藍鑲邊和組成各種美麗的圖案,用於佈置花壇,具有很高的觀賞效果。其葉色多樣,有淡紅、紫紅、白、黃等,是盆栽觀葉的佳品。歐美及日本將部分觀賞羽衣甘藍品種用於鮮切花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