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剪臘梅盆景的方法

  臘梅盆景如何被很多人在室內種植,那麼臘梅盆景如何修剪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臘梅盆景修剪方法,一起來看看。

  臘梅盆景修剪方法

  蠟梅發枝力強,素有“蠟梅不缺枝”的諺語,通過適期修剪使其萌發更多的強壯花枝條,使其多開花。—般宜在花謝後發葉之前適時修剪,剪除枯枝、過密枝、交叉枝、病蟲枝,並將一年生的枝條留基部2對至3對芽,剪除上部枝條促使萌發分枝。待新枝每長到2對至3對葉片之後,就要進行摘心,促使萌發短壯花枝,使株形勻稱優美。修剪多在3月至6月進行,7月以後停止修剪。如果不適期修剪,就會抽出許多徒長枝,消耗養分,以致花芽分化不多,影響開花。

  蠟梅盆景的養護管理方法

  放置場所:蠟梅盆景宜放置於避風向陽處,忌寒風,夏季略須遮蔭,冬季盆栽的在氣溫低於1℃時應移至室內越冬。

  澆水:蠟梅較耐旱,有旱不死的蠟梅之稱,但也不可過旱。平時盆土可略帶幹些,澆水要見幹見溼,不澆則已,澆則澆透。伏天是花芽形成期,不可缺水,應早晚各澆一次水,秋後落葉時,盆土可偏幹些,每隔5~7天澆一次水。

  施肥:蠟梅好肥,在4~6月花芽形成前期宜隔10天施一次餅肥水。6月底至入伏前,每週追施一次氮磷相結合的稀薄肥水,促使花芽形成。伏天追施1~2次,肥宜薄。秋後再施1次即可。換盆時可在盆底施足基肥如骨粉、豆餅等。

  修剪:要使蠟梅連年枝繁花茂,修剪和摘芽極為重要。修剪一般在3~6月間,8月後停止。每年開花後應隨即將老的花枝截短,每枝最長只留15~20釐米。待新枝長出2~3對芽之後,就摘去頂芽,不久又長出旁枝,待長至10釐米後,再摘芽一次,如此反覆數次,直至花芽基本形成。還要疏剪各種影響樹形美觀的交叉枝、平行枝、重疊枝、對生枝、徒長枝以及過密、瘦弱的枝條。花諺有蠟梅不缺枝之說,故蠟梅可重剪。

  翻盆:蠟梅盆景宜隔1~2年翻一次盆,時間以冬末春初花謝後為好。翻盆前可先摘去已萌發的芽,約經5天后,隱芽萌動膨大時再移植。翻盆時去掉1B3的舊土,剪去爛根、枯根,修除過長的老根。換以凍酥的塘泥土或富含腐殖質的腐葉土,摻拌適量的礱糠灰和沙土。

  病蟲害防治:蠟梅的抗病蟲性較強,偶有刺蛾、大蓑蛾、蚜蟲、介殼蟲等蟲害,可用80%敵敵畏15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液噴灑防治。

  臘梅盆景製作方法

  1.刀切折枝。根據臘梅枝脆創口癒合快、易折、不易蟠扎等習性而作的造型設計,一般在生長期都可進行,但最好是芽剛萌動而未展葉時。刀切下時與枝的縱軸呈四十五度角,深可達直徑的三分之二。一般根據折枝角度的大小,角度小者可淺,角度大者可深,以不將枝折斷又能達到需要形狀為度。摺好後可用鐵絲固定,切口可用塑料帶包紮,切口癒合後才可拆除。

  2.蟠扎。在生長期進行時可用刀切折枝後,也可在克水後蟠扎。一般用鐵絲蟠扎後,逐次達到要求。

  3.修剪。一般在花尾期,結合整枝造型。將與主枝造形不配合的枝條剪除,在葉腋前0.5-1cm 斜 45°下剪。對葉腋的芽向,應予特別注意。

  4.摘心。這是一種重要的造型方法,一般有兩到三對葉,即可摘心,必要時一對葉也可。一年可摘心二至四次,使主枝快速成型。

  枝幹的造型大約有以下幾種方式。

  ***1***上伸枝式,也稱鹿角式。主枝分枝及小枝主要是屈下向上,由少到多生長的,形式較自然,主要靠修剪和摘心成型。

  ***2*** 垂枝式,主枝曲,分枝、小枝均向下,主要用蟠扎、刀切折枝成型。

  ***3***橫枝式,主枝和分枝近水平生長,小枝可略向上,由蟠扎、修剪、摘心綜合成型。

 

  ***4*** 蟠曲式,主枝、分枝均有較大彎曲,小枝可彎可直。可有蟠扎、折枝成型,也可修剪、摘心成型,給人以古奇、優美之感。

>>>下一頁更多精彩“臘梅盆景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