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飼養管理的技術要點

  生豬由於飼養條件有限,多圈養。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公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一***在飼養公豬時,必須時刻注意它的營養狀況,使其保持不肥不瘦。過肥的公豬整天睡覺,性慾低下,過瘦則營養不良,沒有性慾。

  ***二***豬體應保持清潔衛生。每天可刷拭一次豬體。並要求每天在運動場地運動2小時左右。此外,種公豬應單圈飼養,減少外界干擾,保持良好的性慾。

  ***三***種公豬的飼養應以精料為主,粗、青飼料搭配,飼料種類要求3種以上搭配。配種旺季應加喂豆類、雞蛋等蛋白質飼料,以提高配種能力和精液品質。

  二、空懷母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基本要求是保證母豬身體健康、按期發情,消除不孕因素,及時配種,提高受胎率。配種前母豬的膘情達到6—7成為宜,太瘦或太肥的母豬對受胎都不利。經產母豬由於哺乳,體況消瘦,應在配種前20—30天實行“短期優飼”,使其恢復體力。

  三、後備母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身體健康和無遺傳疾患。後備豬應是生長髮育正常,精神活潑,健康無病,並來自無任何遺傳疾患的家系。豬的遺傳病有多種,常見的有疝氣、隱睪、偏睪、乳頭排列不整齊、瞎乳頭等。遺傳疾病影響生產效能的發揮,給生產管理帶來不便,嚴重的造成死亡。

  2、體形外貌的選擇。後備豬體形外貌應具有品種特徵。例如,毛色、耳型、頭型、背腰長短、體驅寬窄、四肢粗細高矮等均要符合品種要求。如長白豬毛色純白,耳大且前傾,頭小嘴長,體驅細長,後驅豐滿,四肢細高,給人清秀的感覺。

  3、繁殖效能的選擇。繁殖效能是種豬非常重要的性狀,後備豬應來自繁殖力高的家系,並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

  4、生長和育肥性狀選擇。後備豬的生長育肥性狀或者和其同窩豬的育肥性狀都是挑選後備豬的依據,包括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等方面

  四、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配種後18~24天以及39~45天認真做好妊娠診斷,及時檢測出復發情或未受孕的母豬。

  2、配種初期的母豬應少受刺激,避免熱應激,不得鞭打、追趕母豬。

  3、適當運動,在妊娠的第一個月為了恢復母豬體力。重點是保證營養供給,使用豬充分休息,少運動。一個月後應使妊娠母豬每天自由運動2~3小時,以增強體質並接受充足的陽光,妊娠後期應適當減少運動,臨產前5~7天停止運動。

  4、疾病治療時,應避免使用易引起流產的藥物。

  5、注意防暑降溫和防寒保溫,注意防病和豬體衛生,並要避免因機械損傷造成流產。

  6、母豬產前1周進入已消毒過的產房,準備好接產用品,接好紅外保溫燈。

  7、進產房後,根據哺乳母豬膘情,逐漸減少飼餵量,膘情較差的可少減料或不減料。

  8、注意觀察母豬的臨床每1次徵兆:產前1周外陰紅腫,尾根兩側下陷,產前1天左右乳頭能擠出奶水。

  9、產前6~8小時地方品種叼草做窩;引進品種用嘴拱地或用前足扒在地面,精神不安。來回走動,排糞排尿頻繁。

  10、分娩過程中有專人看守,整個分娩過程為14小時,一般5~25分鐘產出1頭仔豬,胎衣排出後立即清除,防止母豬因吃胎衣後吃仔豬。對於難產,應肌肉注射催產素20~30單位,同時注射強心針,如果半小時後還未產出仔豬,需要人工助產,消毒手臂後伸入產道,掏出大的胎位不正的仔豬,如產道過窄,應請獸醫做剖腹產。

  五、仔豬飼養管理

  ***一***哺乳仔豬

  1、抓好乳食,過好初生關。一是要做好接生,防止仔豬被壓死、凍死或難產而死,降低仔豬出生死亡率。二是要在出生24小時內剪犬齒和尾巴,防止咬傷母豬乳頭、咬尾和互相咬架,影響哺乳和豬的安全。三是要固定乳頭,吃好初乳。初乳中蛋白質含量高,維生素豐富,又含有免疫抗體和鎂鹽等。初乳除將母體的抗體傳遞給仔豬,增強仔豬抵抗力外,還具有輕瀉性,促進胎糞排洩,初乳中的各種營養物質在仔豬的小腸內幾乎全被吸收,有利於仔豬生長。初生仔豬開始吃奶時,往往爭搶乳頭,為了使同窩豬生長均勻和健壯,應在仔豬生後2~3天內由人工扶助採取扶弱抑強的辦法,讓仔豬吸吮固定的乳頭,即儘量把弱小仔豬固定在前幾對乳頭。四是要抓好防凍、防壓、防病。母豬在冬春季節分娩造成仔豬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凍死或被母豬壓死,因此加強護理,做好保溫、防壓、十分重要。五是要做好防病。主要是預防仔豬黃、白痢,多見於產後3~5日齡和15~20日齡。防治黃、白痢,一般可採取鏈黴素、慶大黴素、氟哌酸等藥品。

  2、抓開食、過好補料關。

  一是補鐵、防貧血。仔豬出生時體內貯存的鐵約50毫克,每天生長需7毫克,而仔豬每日從母乳中僅能獲得1毫克,如果得不到補充,一般10日齡前仔豬就會因缺鐵而出現食慾減退,被毛蓬亂,生長停滯和發生白痢甚至發生死亡。一般在仔豬出生後3天內每頭注射100~200毫克鐵劑。

  二是補硒。仔豬出生3天內和斷奶時,分別給每頭仔豬注射0.1%亞硒酸鈉溶液0.5~1.0ml,防止僵豬和斷奶後患水腫病、白肌病。補硒可和補鐵同時進行,注射鐵硒合劑。

  三是水的補充。仔豬生長迅速,代謝旺盛需要水量較多,因此從3~5日齡起要補充飲水。據試驗,用含鹽酸0.8%的水給3~20日齡的仔豬飲用***20日齡後改用清水***,有補胃液分泌不全,消化胃蛋白酶的功效,可提高仔豬斷奶體重。四是及時補料。一般在7日齡開始補料,方法是在乾燥清潔的木板上放少許料,待開始採食後換放料槽中。開始補料時,一定要按“少喂勤添”的原則,每日飼餵4~6次。及時補料的目的是促進仔豬胃腸道發育,解除仔豬牙床發癢,降低斷奶後吃料的應激。

  3、抓旺食,過好斷奶關。母豬的泌乳量在分娩後21天達到高峰,此後逐漸下降,而乳豬所需要的營養是不斷增加的,21天后母乳無法滿足乳豬的營養需要,所以必須儘可能多地讓乳豬採食全價配合飼料。乳豬料要求營養高且易消化。

  ***二***斷奶仔豬

  1、斷奶時間一般為35日齡斷奶,最遲不超過45日齡,體重達4—5公斤以上時斷奶最適宜,哺乳期延長會影響母豬的年產窩數和育成仔豬頭數。

  2、哺乳仔豬生長髮育最快,所需營養物質的要求也較高,為此在有條件時儘量喂適當***每頭仔豬5公斤***的仔豬全價飼料,如正大飼料或希望飼料。

  3、仔豬初斷奶常會感到口渴,應多飲清潔衛生的水。更應保持一定的***20℃左右***室內溫度,經常保持舍內清潔衛生和空氣暢通.

  六、豬的快速育肥技術要點

  ***一***種 即做到品種選擇,要做到“母豬本地品種化,公豬引進良種化,仔豬***化”的“三化”養豬體系,應以互助大耳朵豬或***一代作母豬,應用外地引進的良種公豬長白、約克夏等作父本,生產出的***仔豬作為商品仔豬。不能用***公豬配種。

  ***二***料 儘可能做到飼料的種類多樣化和營養全面而豐富,以精料為主,精、粗、青三結合,改變有啥喂啥的單一飼料為麩皮、麻渣、洋芋、蠶豆等多樣混合飼料,並加入新增劑及微量元素,仔豬期內應適當加喂正大料或希望料。

  ***三***病 就是對豬病的預防治療,一是傳染病,每年春秋兩季必須給豬打上預防針,仔豬斷奶後及時進行補針,二是感冒、拉稀等病應及時治療,三是寄生蟲病,應對豬定期進行驅蟲健胃。

  ***四***養 就是飼養管理的辦法,做到“四改一適時”。具體做法:

  ①改吊架子肥育法為直線育肥法,

  ②改熟喂為生喂

  ③改稀喂為乾溼喂

  ④改自由採食為定時、定量、定次數

  ⑤改一日兩餐為一日四餐。一適時:即適時出欄。據測定:豬在10—60公斤階段,日增重隨體重增加而上升,60—100公斤,日增重停滯在一定水平上,體重超過100公斤時,日增重開始下降,而飼料消耗則越多,因此,肥育豬體重應在80—100公斤,出欄效益最佳。

  ***五***圈 近年來,大力推廣暖棚養豬,大大改善了豬舍的環境,使冬春期間豬舍內夜間溫度達到0—6℃,白天升到10度以上,與敞圈相比,在同等飼養條件下,育肥,經濟效益明顯。而且暖棚養豬乾淨衛生,便於飼餵,而且因封閉飼養,減少疾病傳播,可大大提高養豬效益。豬圈建設、應選擇乾燥通風、向陽的地點,具體間數應按養豬規模大小而定,單圈面積深5米、寬2米、人走廊1.20米,豬舍實用面積3.8米×2米、後牆1.7米、前牆1.2米,脊高2.5米,前坡與水平面夾角不小於30度。

  豬的生活習性

  採食行為

  豬的採食行為包括攝食與飲水,並具有各種年齡特徵。

  拱土特性

  豬有天賦拱土的遺傳特性,拱土覓食是豬採食行為的一個突出特徵。豬鼻子是高度發育的器官,在拱土覓食時,嗅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儘管在現代豬舍內,飼以良好的平衡日糧,豬還表現拱地覓食的特徵,餵食時每次豬都力圖佔據食槽有利的位置,有時將兩前肢踏在食槽中採食,如果食槽易於接近的話,個別豬甚至鑽進食槽,站立食槽的一角,就像野豬拱地覓食一樣,以吻突沿著食槽拱動,將食料攪弄出來,拋灑一地。

  選擇性

  特別喜愛甜食,研究發現未哺乳的初生仔豬就喜愛甜食。顆粒料和粉料相比一下,豬愛吃顆粒料;乾料與溼料相比,豬愛吃溼料,且花費時間也少。

  競爭性

  群飼的豬比單飼的豬吃得多、吃得快,增重也高。豬在白天採食6~8次,比夜間多1~3次,每次採食持續時間10~20min,限飼時少於10min,任食***自由採食***,不僅採食時間長,而且能表現每頭豬的嗜好和個性。仔豬每晝夜吸吮次數因年齡不同而異,約在15~25次範圍,佔晝夜總時間的10%~20%,大豬的採食量和攝食頻率隨體重增大而增加。

  在多數情況下,飲水與採食同時進行。豬的飲水量是相當大的,仔豬初生後就需要飲水,主要來自母乳中的水分,仔豬吃料時飲水量約為乾料的兩倍,即水與料之比為2:1;成年豬的飲水量除飼料組成外,很大程度取決於環境溫度。吃混合料的小豬,每晝夜飲水9~10次,吃溼料的平均2~3次,吃乾料的豬每次採食後立即需要飲水,自由採食的豬通常採食與飲水交替進行,直到滿意為止,限制飼餵豬則在吃完料後才飲水。月齡前的小豬就可學會使用自動飲水器飲水。

  排洩

  豬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糞尿,或許是祖傳本性。野豬不在窩邊拉屎撒尿,推斷為以避免敵獸發現。

  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豬是家畜中最愛清潔的動物。豬能保持其睡窩床幹潔,能在豬欄內遠離窩床的一個固定地點進行排糞尿。豬排糞尿是有一定的時間和區域的,一般多在食後飲水或起臥時,選擇陰暗潮溼或汙濁的角落排糞尿,且受鄰近豬的影響。據觀察,生長豬在採食過程中不排糞,飽食後約5min左右開始排糞1~2次,多為先排糞後再排尿,在飼餵前也有排洩的,但多為先排尿後排糞,在兩次飼餵的間隔時間裡豬多為排尿而很少排糞,夜間一般排糞2~3次,早晨的排洩量最大,豬的夜間排洩活動時間佔晝夜總時間的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