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降低養鱉飼料成本

  降低養鱉飼料成本的話,就可以為養殖戶帶來更多的收益,那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一、魚鱉混養。充分利用水面與飼料,減少殘料沉積。鱉除吃掉病魚死魚外,糞便可肥水、繁殖浮游生物,提供鰱、鱅魚類餌料。迴圈互利,肥水、肥魚、肥鱉。年畝產鱉高達100千克、產魚250千克。

  二、人工配合飼料。可廣泛利用飼料資源,如鱉原來不愛吃植物性飼料與農副產品***麵粉、豆渣、麥麩、稻穀等***,經過粉碎加入鱉愛吃的動物性餌料***魚粉、血粉、蠶腎、動物內臟等***,加工製成配合飼料,即可被鱉攝食。既可節省動物性餌料,又可滿足鱉的營養需要。

  三、鱉、螺、鰍混養。開春鱉池清理消毒後,即注入新水40釐米深,施肥培育水質,每畝引田螺50千克~70千克或泥鰍種5千克~10千克,待其大量產卵繁殖後,放入魚與鱉,並逐漸加深池水,可為鱉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以降低成本。

  四、稻穀、馬鈴薯加工後投喂。稻穀用水浸泡5小時~6小時,濾水,溼潤密封放置。待出芽後,以谷芽均勻撒入鱉池,日投量為池鱉總重的5%。大米、馬鈴薯煮熟後,捏碎,拌和成團,放在盆內,置於池底,日投量為池鱉總重的5%。可減少純動物性飼料之成本。

  五、科學投喂。鱉一般在日出後1小時~2小時至日落前爬上岸晒背或在食臺上爬行,此段時間不用投喂。投飼應在每天上午8時左右及下午6時左右。還應根據鱉的規格及天氣、水溫、鱉的活動、攝食、生長等因素,科學確定日投餌量。實踐證明,一般幼鱉、成鱉日投餌量分別為池鱉總重的5%~6%、15%~20%。應防止過飢過飽,以投飼後1小時左右吃完為宜。

  鱉的人工繁殖

  鱉由於鱉是 卵生動物,卵在無親體保護條件下孵化,孵化期長。因此儘管鱉的繁殖力強,但是天然環境中,由 於受到多種敵害,病菌侵襲不良氣候的影響,其孵化年、成活率較低。採用人工繁殖,可大大提高孵化率,縮短孵化期,為人工鱉提供充足的種苗。

  ***一***繁殖習性:水溫20℃以上時,開始發情產卵,每年的4~8月為產卵季節,盛產期溫度為28~34℃,產卵常在深夜進行。產卵時雌鱉爬上岸,尋找隱蔽無積水,地勢高的沙泥場地,挖穴產卵。產卵後扒蓋穴後離去。每隻雌鱉每年一般可產卵3~4批,每批產卵10個左右。

  ***二***親鱉的選擇:幾達到 性成熟年齡,可用來繁殖的雌雄個體為親鱉。親鱉的年齡和體重也是要考慮的,鱉的性成熟年齡4~5齡,個體500克左右,剛成熟的鱉個體少、懷卵量少、產出的鱉大小不勻。故選留的親鱉體重為1公斤,年齡4~7齡較好。從外形看。應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體表光滑,個體肥大,行動敏捷的個體。選留親鱉,還必須準確判斷,使雌雄比例適當。可以根據外部特徵加以鑑別,雌雄比例一般以4:1為好。用來吃的話很有營養 不過建議大家不要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