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鴨飼養的方法

  肉用鴨體型大,體軀寬厚,肌肉豐滿,肉質鮮美,性情溫順,行動遲鈍。早期生長快,容易肥育。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密度:

  ①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條件有不同的要求,在目前養殖條件下,要求出欄時密度為春夏秋冬地面平養5 4 5 6 網上平養8 5 7 7 只/平方米為宜按毛面積計算進鴨數再加3--5%即可。

  ②在考慮養殖密度的同時,要求肉鴨從小到大都要保證其充足的飲食槽位,不能存在“挨號”、“排隊”飲食的現象,搶食會影響到肉鴨的生長髮育和整齊度,同時會造成飼料浪費而使料肉比增高。

  ③從育雛到滿圈要逐漸降低飼養密度,逐步擴群。分群時要適當控食,避免大的應激。轉群前應停料2—3小時,否則易造成鴨子損傷。同時注意應強弱分群飼養,每群200只左右,群體過大不便管理。肉鴨換料期應有3天的過度期,切忌突然更換飼料,以防造成應激,從而降低鴨群採食量而影響增重。

  溼度育雛前10天,相對溼度可以保持在65—70%左右,以後逐漸降至50—55%。舍內環境過溼,鴨的排洩物產生大量的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易誘發麴黴菌病和鴨球蟲病。鴨舍乾燥,塵土飛揚,易激發大腸桿菌和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潮溼季節,及時增添足量乾爽的吸水性好的墊料,保持舍內墊料乾燥衛生;在旱季可通過噴霧增溼由於大多數農戶對溼度的計量不準或根本無法測算,對舍內溼度的掌握可參照下列要求去做:

  ①育雛前期當舍內溫度在28℃以上時,須加溼,可用乾淨的溼布片掛在舍內蒸發加溼,也可以噴霧加溼,以免雛鴨脫水。

  ②舍溫24--28℃之間時,舍內溼度一般符合要求。

  ③當舍溫低於24℃而進入育肥期時,在不斷水的情況下,要求相對乾燥了鴨好養一些。

  通風

  通風與保溫是對立的統一,一定要處理好①通風主要是為了換氣,把舍內汙濁的空氣排除去,把舍外新鮮的空氣吸進來,補充足夠的氧氣。在適宜的條件下,健康的鴨苗+優質的飼料+充足的氧氣=毛鴨〔效益〕,可見空氣質量對養鴨的重要性。應根據天氣狀況,平時必須加強鴨舍通風,保持空氣清新,但同時要注意防止形成賊風

  ②通風的第二個目的是降溫,在夏季育雛中後期,當舍溫在28℃以上時,即使空氣質量不差,但為了排除熱量也需要加強通風,若換氣扇配合溼簾或噴霧降溫效果會更好。

  ③通風的另一個目的是除溼,當陰雨連綿時,舍內比較潮溼,通過加強通風可以降低溼度。

  衛生

  ①首先是飼料飲水的衛生要保證,特別要注意飼料在存放過程中避免被鼠、鳥盜食,避免發黴變質,水要用涼開水、深井水或消毒處理。

  ②飼餵飲水器具高度要適宜,水線和頭部高度一致,料線和背部高度一致,並保持清潔。建議農戶養鴨推廣使用乳頭飲水線,料桶要吊起來並不斷調整其高度,水盆子的大小要不斷調整。

  ③墊料要及時新增與更換,保證舍內舒適,利於肉鴨生長飼養方式。可採用地面墊料飼養或網上棚架飼養。墊料飼養投資少,簡單易行。墊料應選擇吸水性好的稻殼、

  刨花為最好;其次也可選用破碎的花生殼、麥秸、麥穰等,厚度以6—8釐米為宜,運動場地可選擇乾淨新鮮的河沙鋪墊。舍內墊料要求清潔乾燥未黴變,吸溼性強。網上棚架飼養一般在舍內用竹條或木條做成漏縫地板,上面鋪以網眼縫隙為1.3釐米的彈性塑料網。

  ④舍內不能有蛛網,牆上不能掛灰塵,燈泡、燈管要擦乾淨。

  ⑤飼養人員勤洗澡,出入鴨舍要更衣換鞋。

  ⑥不能在鴨舍周圍亂仍放汙物,亂埋死鴨,亂倒汙水,解剖病死鴨要遠離鴨舍。

  光照間歇性暗光制比較適合肉鴨生長,建議農戶選用7瓦或9瓦的節能燈,3瓦/平方米即可。1—3天、24小時光照;4—7天、23小時光照***晚上關燈1小時讓鴨適應黑暗***;8—20天、晚上開燈2小時、關燈2小時、交替進行;21天---出欄、晚上開燈2小時、關燈3小時、交替進行。

  飼餵

  ①肉鴨不同的生長階段應餵給相應營養水平的飼料。

  ②要求按頓喂,自由採食能增加飼養期的飼料消耗。

  ③足夠的槽位,同步採食。

  ④少喂勤添,避免飼料積壓,1—2周內每1.5—2小時喂一次,中後期每天喂4—6次。

  ⑤為幫助肉鴨更有效地消化飼料,從第二週開始每週每100只鴨餵給1公斤的粗沙或貝殼礫。

  ⑥夏季應提早喂料,早晨多喂,中午少喂,以減少熱應激與死亡。冬季則相反。

  ⑦宰前與轉群時應適當控料避免途中死亡。

  9.飲水①肉鴨育雛前7天最好飲涼開水,有條件時可以延長飲涼開水的時間。

  ②飲水槽位充足,乳頭飲水更好。

  ③夏天供給清涼的飲水,水中新增維生素C有助於緩解熱應激,增加採食量。

  ④冬天供給溫水則有助於節省飼料,降低料肉比。

  ⑤飲水要經過消毒或用沒有汙染的深井水,但不能給鴨喝消毒劑。

  ⑥在陰冷潮溼季節適當控水,有助於改善舍內環境。

  怎樣識別鴨的性別

  喂蛋用型鴨需要母鴨,喂肉用型鴨公母分別飼養利於管理,因此,雛鴨的性別鑑定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1.外形鑑別法

  一般頭大,鼻孔窄小,沿嘴甲呈線狀,身體圓,尾巴尖的是公鴨,而頭小,鼻孔較大略呈圓形,身體扁,尾巴散開的是母鴨。

  2.鳴管鑑別法

  鳴管又稱下喉,位於氣管分叉的頂部。公鴨在此處有一個膨大的球狀鼓室,直徑為3--4毫米,從體外胸前可以摸出,母鴨無此鳴管。

  3.摸肛鑑別法

  左手托住初生雛鴨,使其背朝天,腹朝下,以大拇指和食指輕夾頸部,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輕輕平提肛門下方,先向前按,隨著向後退,如感觸到有其麻粒或油菜籽大小的突出之物,是公雛鴨,否則則為母雛鴨。

  4.翻肛鑑別法

  將初生雛鴨握在左手中,用中指和無名指夾住鴨的頸部,頭向外,腹朝上,成仰臥勢。然後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分開肛門旁邊的羽毛擠出胎糞,輕輕地將肛門張開,並使其外翻。公雛鴨可見到長約4毫米的突起物***陰莖***,母鴨則無,或僅有殘留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