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健康知識講座

  健康知識講座的開展是為了讓更多的中老年人懂得保建養生。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面對現實,走出誤區

  老年人應積極而適量地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如書記法、音樂、戲劇、繪畫、養花、集郵等***,以陶冶情操,處理好各方面的人際關係***包括家庭成員、親朋好友等***,做到與眾同樂,喜當“頑童”。結交知音***包括青少年朋友、異性朋友***,經常談心。老年人難免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常在知音好友中宣洩鬱悶,互相安慰,交流懷古,有助於心情舒暢,對保持心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注意量力而行

  老年人自有老年人的優勢。在你成了時間富有者之後,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原來想幹而不能幹的事情;有事幹,刺激了器官機能,趕跑了孤寂,驅散了閒怨,優化了性情,帶來了健康,暮年進取,忘卻老之將至。 但也要注意量力而行,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優化情緒,保持心境愉快

  一個人的情感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有的是引人高興、欣慰和愉快,有的則是招惹煩惱、痛苦和失望。尤其步入被看成是灰色年代的老年,觸景生情的事更多,久而久之,會通過心理的中介作用影響到身心健康。因此,人到老年以後,要注意不斷優化自己的情緒。

  ——正確對待老化和死亡

  人到60歲以後,體力和記憶力都會逐步下降,從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變化。這種正常的衰老變化使老年人難免有 “力不從心”的感受,並且帶來一些身體不適和痛苦。尤其是高齡老人***指80歲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擔心“死亡將至”而胡亂求醫用藥。在衰老的基礎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會產生憂愁、恐懼心理。當然,不同心理狀態的老年人,對待衰老和疾病的態度迥然不同。

  老年人應該樹立正確的生死觀。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是生命的必然過程。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寫道:“生就意味著死”,這就是說,人一生下來,就開始了向死亡的轉化。人們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選擇各自的人生道路,但任何人都不能迴避共同的歸宿:走向死亡。正象任何美好的樂章都有終曲一樣,死亡是生命歷程的終結。老年人應該正視死亡,坦然面對死亡,絕不能讓自然死亡把自己壓倒了,要利用老年期的寶貴時間,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老年人應當老當益壯,在身體、精力等力所能及的條件下,珍惜時間發揮餘熱,愉快地度過晚年,“雖是近黃昏,夕陽無限好”。

  ——心明豁達,知足常樂

  我們在長期的老年醫學考察中發展,長壽老人往往都能做到到胸懷開朗,處事熱情,善解人意,他們與世無爭,不易動態,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實、滿足。

  老年人多辯證地看問題,能防止一葉障目,正確地對待今與昔,他人與自己,自身與家庭,遇事就會想得開,就不容易變得沮喪和萎靡不振。其實,情緒與理智既對立而又互相包容。思想境界越高,心胸越開闊,就越容易克服外界不良刺激造成的心理障礙。

  要有一點幽默感,高尚的幽默既可給生命帶來歡樂,又能淡化矛盾,舒展心緒,消除苦悶,使緊張的神經在幽默的話語中鬆弛,起到自我寬慰的作用,有利於維護良好的情緒。還應想到,幽默也是家庭生活中的和諧劑,一個得體的小幽默,往往化怒為喜使家庭情緒盎然。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