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飼養短尾蝮

  短尾蝮的毒牙長為3.5~6.5毫米,平均為5.1毫米,短尾蝮***全長645毫米***為50.8毫克。排毒量不僅因亞種而不同,亦和蛇體大小有關。怎樣飼養才是正確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飼養短尾蝮的方法。

  短尾蝮的飼養:繁殖

  蝮蛇為卵胎生殖。

  蝮蛇胚在雌蛇體內發育,生出的仔蛇就能獨立生活。這種生殖方式胚胎能受母體保護,所以成活率高,對人工養殖有利,每年5~9月為繁殖期,每雌可產仔蛇2~8條。初生仔蛇體長14~19釐米,體重21~32克。

  本人飼養的兩條母蛇,今年7月產仔,據觀察,產仔之前一個星期,母蛇情緒不穩定,性情凶猛,具攻擊性,不捕食,偶爾劇烈竄動,當人走進,身體貼地扁平,作“S”型攻擊狀,搖動尾巴。產仔一般發生在凌晨2點至7點,其中江西個體產仔7條夭折一條,湖南個體產仔4條,小蛇出生後2—4小時陸續蛻皮。

  小蛇出生後咬人亦會引起中毒症狀,不容忽視,本人曾被咬後1分鐘傷口周圍有麻木感覺,腫痛,半小時候後感覺輕微頭暈。立即擠壓傷口,擠出毒血,之後用刀片切開傷口排毒後外敷、內服季德勝蛇藥片,四小時後腫痛、頭暈消除,傷口炎症用雲南白藥外敷,一星期痊癒。

  短尾蝮的飼養:環境條件

  溫度是決定短尾蝮活動的一個主要因素,不加溫狀態下短尾蝮在6℃下能正常活動,但不捕食;9℃能飲水及吞食魚類,22℃以上活動頻繁,行動、感應非常敏捷,捕食老鼠。溫度在28℃—30℃開始盤居不動,或浸泡水中降溫。

  短尾蝮對光照的反應,因氣溫高低而有所不同。在炎熱時多避光,在寒冷或暖和時則向光。它在全年12個月中,中午12時的出現率以7月份為最低,其次為8月份。而子夜零時的出現率適相反,以7月份為最高,6月份次之,說明它的活動頻率不僅與光照有關,亦和氣溫有關。

  短尾蝮的季節活動,據胡步青等的研究,從2月份***月平均溫度為5.3℃***起活動開始上升,到6月份***月平均溫度為24.6℃***達到最高峰,此後,7~9月***月平均溫度為28.8~23.3℃***活動繼續下降,到10月份***月平均溫度為17.3℃***又略有回升,接著,活動又繼續下降直到冬眠狀態。

  短尾蝮的飼養:餵食

  蝮蛇新陳代謝緩慢,飽食後幾天,甚至幾十天不吃食物,也不會餓死,但要供給飲水。

  蝮蛇消化食物快慢,受到溫度和注入的毒液有關,25℃直接吞食泥鰍***泥鰍先經殺死***或老鼠需要經過5~6天才能消化完畢,用毒牙咬死泥鰍再吞食經過4天消化完畢,並排出糞便。飼養箱單條集養,可以直接投喂白老鼠、泥鰍。

  如果怕老鼠凶猛而咬傷蛇,可以喂剛殺死的老鼠,然後用夾夾住在蛇面前晃動,讓蛇咬噬並注入毒液,用這種方法多次餵食後,蛇能產生條件反射,完全習慣人工馴養。

  切勿直接用手抓住老鼠尾巴把老鼠放在蛇面前,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一來老鼠會咬傷蛇,二來蛇會咬到手上。

  短尾蝮的飼養:安全事項

  短尾蝮生性敏感,略帶神經質,而且毒性強烈,對有熱量和活動的物體極度敏感,甚至不加警告就撲咬,如要打掃蛇箱衛生,需要用蛇鉤鉤起毒蛇放置在另一個箱裡才去打掃,不能直接徒手捕捉,不適合初學養蛇者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