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養鵝技術要領

  牧草養鵝是比較流行的一種餵鵝的方式,牧草養鵝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技術要領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1、注意選好草種。根據鵝的消化特點,選擇適宜養鵝的草品種。 牧草分為禾本科和豆科牧草,還有莧科的籽粒莧等。養鵝適宜 種植禾本科和莧科牧草,如黑麥草、魯梅克斯、籽粒莧等。而 豆科牧草生長後期發生木質化,木質素增多,口感差、消化率低。

  2、注意做到牧草可利用期和進鵝雛時間相吻合。避免鵝雛引進或孵出後牧草還不能利用。

  3、注意根據養鵝數量確定種植牧草的面積。按正常牧草的生產效能,每 0.067 公頃可產 0.5 萬-1.5 萬千克鮮草,肉鵝育肥期按 80 天計算,可養鵝 100-150 只。但在生產實踐中,氣候和田間管理水平等都影響牧草的產量,另外受肉鵝市場價格影響,出欄時間也是個不確定因素。因此,在生產計劃上可按每 0.067 公頃牧草飼養 100 只鵝安排。

  養鵝飼料配方

  目前,不少家庭散養鵝所用的飼料是由青菜、米飯構成,鵝增重速度慢,飼養期長、耗料多。怎樣配料才科學?

  制定鵝飼料配方的原則

  1.根據鵝品種、發育階段和生產目的不同選用適宜的飼養標準,既滿足鵝的生理需要又不造成營養浪費。

  2.立足當地資源,在保證營養成分的前提下儘量降低成本,使飼養者得到更大的經濟效益。

  3.選擇適口性好並有一定體積的原料,保證鵝每次都食進足夠的營養。

  4.多種原料搭配,以發揮相互之間的營養互補作用。

  5.控制某些飼料原料的用量。如豆科乾草粉富含蛋白,在日糧中用量可為15%—30%;羽毛粉、血粉等雖然蛋白含量高,但消化率低,新增量應在5%以下。

  6.選用的原料質量要好,沒有發黴變質,沒有受到農藥汙染。

  鵝飼料的配製

  1.各類飼料的大致用量:籽實類及其加工副產品30%—70%、塊根莖類及其加工副產品***乾重***15%—30%、動物性蛋白5%—10%、植物性蛋白5%—20%、青飼料和草粉10%—30%、鈣粉和食鹽酌加,並視具體需要使用一些新增劑。

  2.飼料混合形式。粉料混合:將各種原料加工成乾粉後攪拌均勻,壓成顆粒投喂。這種形式既省工省事,又防止鵝挑食。粉、粒料混合:即日糧中的谷實部分仍為粒狀,混合在一起,每天投喂數次,含有動物性蛋白、鈣粉、食鹽、新增劑等的混合粉料另外補飼。精、粗料混合:將精飼料加工成粉狀,與青菜或多汁根莖類等混勻投喂,鈣粉和新增劑一般混於粉料中,砂粒可用另一容器盛置。用後兩種混合形式的飼料飼餵鵝時易造成某些養分攝入過多或不足。

  養鵝飲水裝置

  鵝的喂料、飲水器具

  1.雛鵝階段

  應根據鵝的品種型別和不同日齡,選擇大小、高度適當的喂料器和飲水器。喂料器和飲水器由木盒、塑料盒、瓷盆外加竹條構成,竹條間距依鵝大小而定,頭部剛好伸進即可。雛鵝生長迅速,盆的直徑、高度應經常變化***表5***。

  2.育成階段

  40日齡以上青年鵝飼料盆和飲水盆可不用竹圍,盆直徑45釐米,高度12釐米,盆底可適當墊高15—20釐米,防止飼料浪費。

  3.種鵝階段

  種鵝可以採用盆或水泥槽進行採食、飲水。盆直徑55~60釐米,盆高15~20釐米,離地高度25~30釐米。水泥槽長100~120釐米,上寬40~43釐米,底寬30~35釐米,高度10~20釐米。4.育肥階段

  多采用長條木製食槽和水盆飲水。食槽上寬30~35釐米,底寬25釐米,長50~100釐米,高度20~23釐米。

  鵝的採食、飲水器具。

  1.飼料加工裝置

  規模養鵝場要自行配合飼料,用到的裝置有粉碎機、攪拌器天平、檯秤等。

  2.孵化裝置

  有孵化器、攤床、照蛋器和發電機等,見前述。

  3.通風裝置

  主要是安裝在山牆上的風機或排風扇。

  4.消毒防疫用具

  主要有噴霧器、連續注射器等。

  5.填飼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