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鱉的養殖方法是什麼

  土鱉是昆蟲的一種,又名中華地鱉、土元、土咩咩、簸箕蟲。土鱉可製成中藥,主治筋骨折傷,瘀血經閉,症瘕痞塊。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土鱉的養殖方法,歡迎閱讀。

  土鱉介紹

  土鱉是一種昆蟲。雌蟲黑色有光澤,雄蟲淡褐色無光澤。體形呈卵圓形,體長約35毫米,頭小,藏在前胸的腹面,頭上生出一對長約20毫米的觸角,複眼很大,圍繞在觸角外側的上方。雌蟲無翅,雄蟲有翅。常在住宅牆根的土內活動。乾燥的雌蟲是藥材,可以治跌打損傷等症,有研究發現它可以治療癌症,開始大量人工飼養。

  土鱉的養殖形式

  1、盆養

  可選用內壁光滑的塑料盆,高度在15釐米以上,直徑45釐米以上,內建飼養土便可直接養殖。種卵也可採用盆孵化,孵化出的幼蟲可按大小分盆飼養。盆養適合小規模養殖,投資少,操作方便,移動靈活。缺點是溫溼度難控制,產出效益低。

  2、缸養

  缸養一般適用於不加溫或稍加溫的養殖形式,選用內壁光滑的瓦盆、缸盆,高度不超過1米,一半或部分埋入地下,飼養土可放置40-50釐米厚,春秋季節溫度在0-20度時可稍加溫縮短土鱉蟲的冬眠期。優點是地下溫溼度平衡穩定,土鱉生長得好、壽命長、產出質量好。缺點是週期長,單位面積產量低,易受鼠害。

  3、池養

  平面池養是立體溫室池養的前身。用磚在室內水泥地上砌成方形的高40-45釐米的池子,留走道1米,兩邊砌池子或室內全砌上池子,上鋪木板走動操作。四周內壁上緣在粉刷的同時用水泥漿粘上6-8釐米寬的玻璃條***沒有玻璃條可用厚薄膜代替***,以防土鱉翻跑。可加溫養殖,門窗及四周牆壁要封閉效能良好,以防鼠害、蟻害。優點是:蟲子生長良好,管理方便,投資少。缺點是週期長,單位面積利用率低。

  土鱉蟲的功效與作用

  破瘀血,續筋骨。用於筋骨折傷,瘀血經閉,癥瘕痞塊。

  ①《金匱要略》:治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幹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

  ②《醫林改錯》:治血鼓,腹皮上有青筋。

  ③《壽世新編》:治跌打損傷,瘀血攻心。

  ④《外科大成》:治走馬牙疳,牙落鼻崩,久不愈者。

  ⑤《奇效良方》:治舌腫滿口,不得語。

  ⑥《鮑氏小兒方》:治重舌塞痛地鱉蟲和生薄荷研汁,帛包捻舌下腫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