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炎吃什麼藥效果好

  食道炎怎麼辦?食道炎的得病原因有很多,其中化學性刺激就包括胃酸、膽汁、烈酒以及強酸、強鹼、藥物等。吃什麼藥治療食道炎好?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食管炎的治療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食管炎的早期症狀

  食管炎是因為食管黏膜淺層受到刺激或者是損傷而引起的。那患上食管炎的時候,有什麼早期症狀呢?

  1、胸骨後燒灼感或疼痛

  胸骨後燒灼感或疼痛為該病的主要症狀。症狀多在食後1小時左右發生,半臥位、軀體前屈或劇烈運動可誘發,在燒灼感的嚴重程度不一定與病變的輕重一致。嚴重食管炎尤其在瘢痕形成者,可無或僅有輕微燒灼感。

  2、嚥下困難

  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繼發性食管痙攣而出現間歇性嚥下困難。後期則可由於食管瘢痕形成狹窄,燒灼感和燒灼痛逐漸減輕而為永久性嚥下困難所替代,進食固體食物時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3、出血及貧血

  如果患上食管炎的患者,病情嚴重的話,則是會出現食管黏膜糜爛而導致出血症狀,並且多為慢性少量出血。如果長期出血或者是大量出血的話,則會導致缺鐵性貧血。

  4、反酸

  餐後、躺體前屈或夜間臥床睡覺時,有酸性液體或食物從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此症狀多在胸骨後燒灼感或燒灼疼痛發生前出現。

  食管炎傳統的治療方法

  對於我們來說,患上疾病的時候要及時進行治療的。那患上食管炎的時候應該怎麼治療呢?

  1、西醫治療

  服用西藥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可以緩解症狀,但是治標不治本,過一段時間後,由於生活飲食等方面的影響,食管炎就很快捲土重來,如果這個時候還是繼續用西藥的話,身體就漸漸對西藥產生了抗藥性,特別是長期服用西藥對人體的副作用比較大,所以服用西藥要慎重。

  2、中醫治療

  中醫對食管炎的治療,一般是一些傳統的中藥配方,也會產生治療效果,但是治療的程序緩慢,耽誤患者學習和工作的大量時間。

  3、其他治療

  重症病人經內科治療無效者,一般採用胃底摺疊術。對食管狹窄者須用食管擴張術,必要時可予手術治療。給患者造成痛苦和沉重的經濟負擔。

  中醫治療食管炎的偏方推薦

  偏方一

  半夏厚朴湯

  ***組成*** 半夏、茯苓各12克,厚朴、生薑各9克,蘇葉6克。

  ***用法*** 上藥用水700毫升,煎取400毫升,分4次,日3次,夜1次,溫服。

  ***功效*** 行氣散結,降逆化痰。

  ***主治] 咽中似有異物,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胸脘痞悶,嘔惡食少,精神憂鬱,煩躁易怒,苔白膩,脈弦滑。

  ***加減*** 本方原為梅核氣而立,用治食管炎之痰鬱患者,可選加清熱藥物,如黃連、山梔等,解鬱類藥物,如柴胡、鬱金等,化痰類藥物,如陳皮、膽南星等。

  偏方二

  六鬱湯

  ***組成1 陳皮***去白***、半夏***湯泡10次***、蒼朮***米泔浸***、川芎各3克,赤茯苓、梔子***炒***各f l克,香附6克,甘草***炙***、砂仁***研細***各1.5克。

  ***用法*** 上藥細切,加生薑3片,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溫服。

  ***功效*** 行氣活血,消積和胃。

  ***主治*** 氣、溼、熱、痰、血、食鬱滯中焦。

  ***加減*** 氣鬱者,加烏藥、木香、檳榔、紫蘇、乾薑、倍香附、砂仁;溼鬱者,加白朮、倍蒼朮;熱鬱者,加黃連、倍梔子;痰鬱者,加南星、枳殼、皁角;血鬱者,加桃仁、紅花、牡丹皮;食鬱者,加山楂、神曲、麥芽。

  偏方三

  參香散

  ***組成*** 人蔘、官桂、甘草各9克,半夏、桔梗、枳實、陳皮、桑白皮、青皮、麥門冬、大腹皮各15克,紫蘇子、香附子、茯苓各18克,木香12克。

  ***用法*** 上藥為散。每次24克,用水400毫升,加生薑3克,大棗5枚,燈心20根,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功效} 溫中健脾,行氣燥溼。

  ***主治*** 脾虛作脹,痞氣。

  偏方四

  枳術二陳湯

  ***組成*** 枳實***炒***15克,白朮***炒***、半夏***制***、茯苓、陳皮各3克,甘草***炙***2克。

  ***用法*** 上藥用水220毫升,加生薑、大棗,水煎,溫服。

  ***功效*** 燥溼除飲,行氣和胃。

  ***主治*** 脾胃痰飲,胸膈不利。

  偏方五

  理飲湯

  ***組成*** 白朮12克,乾薑15克,桂枝尖、炙甘草、茯苓片各6克,生杭白芍藥5克,橘紅、川厚朴各4.5克。

  ***用法*** 上藥水煎服。

  ***功效*** 燥溼化痰。

  ***主治] 心肺陽虛,脾溼不升,胃鬱不降,飲食不化,變為飲邪,脘腹滿悶,短氣喘促,咳吐粘涎,脈弦遲細弱。

  ***方解*** 方中桂枝、乾薑以助心肺之陽;白朮、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溼;厚朴通胃中陽氣;橘紅助白朮、茯苓、甘草以利痰飲;白芍藥可防熱藥之上竄,制虛火之浮游,且藥之熱者,宜於脾胃,恐不宜於肝膽,又取其涼潤之性,善滋肝膽之陰,即預防肝膽之熱。

  偏方六

  越鞠保和丸

  ***組成*** 蒼朮***米泔浸3宿,炒***、川芎***酒炒***、神曲***炒***、香附***童便浸、炒***各30克,梔子***炒***15克,陳皮、半夏***炮***、白茯苓各30克,連翹、萊菔子***炒***各15克,枳實***麩炒***30克,白朮90克,黃連***酒炒***30克,山楂***去核***60克,木香15克,當歸***酒洗***30克。

  ***用法*** 上藥為末,生薑汁泡,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用淡生薑湯或酒送服。

  ***功效*** 扶脾開鬱,行氣消食。

  ***主治*** 氣、血、痰、火、溼、食諸鬱,胸膈痞悶,或脘腹脹痛,飲食不化,噯氣嘔吐,下痢。

  ***方解*** 方中香附、木香行氣解鬱,以治氣鬱;當歸、川芎活血化瘀,以治血鬱;梔子、連翹、黃連清熱瀉火,以治火鬱;蒼朮、半夏、陳皮、茯苓理氣化瘀;白朮、枳實燥溼運脾,以治痰鬱、溼鬱;神曲、山楂、萊菔子消食導滯,以治食鬱。諸藥合用,則氣、血、痰、火、溼、食諸邪隨解。

  偏方七

  旋覆代赭湯

  ***別名*** 旋覆代赭石湯***《普濟方》***、代赭旋覆湯***《長醫方集解》***。

  ***組成*** 旋覆花9克,人蔘6克,代赭石12克,甘草***炙***、半夏***洗***各9克,生薑10克,大棗***擘***12枚。

  ***用法*** 上藥用水1 000毫升,煎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2次溫服。

  ***功效*** 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主治*** 胃氣虛弱,痰濁內阻,心下痞硬,噯氣不除。

  ***方解*** 方中旋覆花消痰降逆;代赭石重鎮降逆;半夏、生薑化痰止嘔;人蔘、大棗、甘草益氣和胃。諸藥合用,共奏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效。

  偏方八

  旋覆花散

  ***組成*** 旋覆花、木香各15克,赤茯苓30克,白朮7.5克一30克,人蔘***去蘆頭***、前胡***去蘆頭***、半夏***湯洗,7遍去滑***、桂心各30克,青皮***湯浸,去白瓤,焙***22.5克,川芎30克,附子***炮裂,去皮、臍***、大腹皮***銼***各15克。

  ***用法*** 上藥為散。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薑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功效*** 滌痰利咽。

  ***主治*** 膈氣,痰結,胸中痞塞不通,不能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