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對身體的危害

  輸液的本身並不是壞事,但如果你過度盲目的輸液就會給健康帶來傷害。常言道做任何事不可過度,要適可而止,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肺水腫

  因為輸液速度過快,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使迴圈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擔過重而引起水腫,嚴重者有生命危險。有心力衰竭或心臟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輸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誘發肺水腫。

  靜脈炎

  因為長期輸注濃度過高、刺激性較強的藥液,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時間太長,可引起區域性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也可因在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區域性靜脈的感染。

  空氣栓塞

  原因在於,輸液時空氣未排盡,橡膠管連線不緊有漏縫。只要少量空氣進入靜脈,患者就會感到胸部異常不適,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嚴重紺紫和缺氧,並可導致猝死。

  肉芽腫危害

 

  最近,英國一名25天的新生兒因腸炎死亡,治療後期曾輸液數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發現了肉芽腫,這是由於大量輸液帶來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

  生病輸液是下下選

  每到換季的時候,氣溫總是忽高忽低。此時,人群熙熙攘攘的不僅是商場、餐館,各家醫院的輸液室裡,同樣也是吊瓶林立的壯觀景象。躺著的、坐著的、甚至站著蹲著的患者隨處可見,國人的“輸液”情結,此時顯示得淋漓盡致。

  據統計,在我國至少有一半的輸液是不必要的。國際上公認的用藥方針是,能口服的不採用肌肉注射,能肌注的就不輸液。即口服藥應該佔到50%以上,肌肉注射佔到30%~40%,輸液佔10%左右。但在有些醫院,輸液的比例甚至超過四成。

 

  其實,被人們一直奉若神明的輸液,有著不少弊端。

  輸液對寶寶的危害

  長時間的輸液,寶寶身體對藥物產生了依賴,以至於再發生感冒發燒時,寶寶即使只是普通的鼻流清涕,也會慢慢出現發燒病症,主要就是因為寶寶的抵抗力越來越低了。

  輸液時會開放靜脈,大量微粒會隨著輸入液體一同進入人體,增加寶寶免疫力負擔。

  藥物中的新增劑、防腐劑等直接入血,而口服時候受到胃腸道的過濾,對寶寶的傷害會減小,畢竟是藥三分毒。

  減少和避免輸液的不良反應發生

  輸液打吊瓶,因其見效快、療程短而深受青睞,但是現在,很多人無論什麼病,也不管病情如何,紛紛要求輸液。特別是換季之時,感冒發燒的患者大幅增加,各大醫院輸液室人滿為患,而實際上,大部分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燒,其實根本用不著輸液,吃些藥,多休息休息就會好。

  輸液本是為了治病,但是不根據病情就頻繁地掛上吊瓶,不但可能對病情不利,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更多損害。與口服藥物相比,輸液的過敏反應機率更高,更易產生耐藥性。無論小感冒還是其他什麼病,人們總以為輸液打吊瓶最保險又省事,但卻有可能成為一種“輸液病”。

  “輸液病”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時,喜歡採用輸液的方式治療,導致以後再得同樣的病如果不輸液就不太容易治癒。因為輸液的相對藥量更大一些,而且不經過胃腸道吸收直接進入血液,效果可能更明顯。但是一般人得了感冒等病去醫院輸液,一天一般只輸一次,這樣就會造成本來應一天分三次或四次輸入的藥量一次性輸入了體內,輸完後血藥濃度要達到一個高峰,但過一段時間濃度就會降低,這樣就造成血藥濃度不穩定,以後就可能誘發細菌產生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