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危害因素有哪些

  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原因很多,高血壓就是其罪魁禍首之一。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高血壓的危害因素,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血壓的危害因素

  1、肥胖與超重

  肥胖和超重者高血壓的患病率是正常體重者的2〜6倍。因此,超重是高血壓獨立的危險因素。

  2、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緊張、情緒創傷、過度憂鬱、煩躁、睡眠不足以及文化素質、經濟條件、噪音等,均可引起血壓升高。其發病機制可能為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調,造成心血管運動中樞失去平衡,交感神經活性增加,去甲腎上腺素增多,外周阻力增加,心臟活動增強所致。

  3、胰島素和高血壓

  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三種情況可在同一個人群中出現重疊現象。即有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易表現肥胖和高血壓,提示胰島素可能是高血壓的重要發病機制之一。

  高血壓的危害錯誤認識

  錯誤一:

  量血壓是醫生的事情

  有些人認為,在醫院裡測的血壓是準確的,在家中測量的血壓不準確。這種想法有點片面。

  在醫院診室測量的血壓,難以全面地反映血壓的狀況。

  自己在家中測量狀態放鬆,不受醫院環境的影響,更能反映平常狀態的血壓值。

  在不同的時間和狀態下,多次測量自己的血壓,能夠更全面地瞭解自己的血壓。也更有利於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錯誤二:

  對血壓變化過度焦慮

  人的血壓水平是不恆定的,有峰有谷,不同時間段血壓數值也會有所不同。

  氣候、心理、身體因素,也會影響血壓。一次兩次的升高,不能認為是血壓控制不良。

  如果對自己的血壓過分關注,測血壓過頻,頻繁調整降壓藥,或者精神焦慮、緊張,反而影響降壓效果。

  錯誤三:

  相信「根治」高血壓

  高血壓一經確診,絕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堅持非藥物和藥物治療。

  不少廣告宣稱,某種藥物高科技產品、保健食品或保健儀器能根治、預防高血壓,不必再吃降壓藥。千萬不要相信這些廣告!

  目前,還沒有哪一種公認的能夠根治高血壓藥物、保健品、保健儀器。盲目相信虛假宣傳、延誤治療,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

  高血壓的危害這麼大

  1、心臟——高血壓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壓最常見的靶器官損害, 是導致心功能衰竭的重要病理基礎。

  冠心病:高血壓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隨著血壓水平的增高,冠心病發病的危險也隨之增高。高血壓患者發生冠心病的危險較正常血壓者增高2.6 倍。

  心力衰竭:由於心肌肥厚及動脈粥樣硬化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心臟舒張和收縮功能受損,最終發生心力衰竭。若不積極治療,心力衰竭對人類壽命的影響與惡性腫瘤相似。

  心律失常:由於心肌肥厚、缺血和纖維化,左心室肥厚患者容易發生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心房顫動是高血壓患者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心房顫動易在左心房形成血栓,血栓脫落,隨血液流動, 阻塞血管,如果阻塞腦動脈則引起腦卒中。

  2、腦——中國是腦卒中***腦梗死、腦出血***高發區,每年新發腦卒中250 萬人。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我國70% 的腦卒中患者有高血壓。高血壓可引起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腦卒中是導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

  3、腎臟——長期高血壓使腎小球內壓力增高, 造成腎小球損害和腎微小動脈病變,一般在高血壓持續10~15 年後出現腎損害,部分患者可發展成腎衰竭。

  4、血管——高血壓患者大多伴有動脈粥樣硬化,下肢動脈因粥樣硬化發生狹窄或閉塞時,可出現間歇性跛行、下肢靜息痛、潰瘍或壞疽,嚴重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甚至截肢。主動脈夾層是指主動脈內膜撕裂,血流把主動脈壁的內膜和中層剝離,形成壁內血腫。典型者可表現為突發的胸腹部撕裂樣劇痛,病情非常凶險, 可伴休克,甚至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