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的使用和調整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方法,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1***笛的使用

  笛子在我國民間是非常流行的樂器,音色明亮而柔美,貼上笛膜後,發出的聲音更加清脆動人,笛膜是使笛子具有特殊音色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它的中、高音區,音色脆亮而甜美,很有光彩,音量變化幅度大;低音區發音稍悶,不易強奏;最高音尖銳刺耳,不易弱奏,一般較少使用。笛子的表現力極為豐富,古語有:"絲不如竹,竹不如肉",這是說在表達人的情感上,竹管樂器雖不如人聲,但比絲絃樂器更接近人聲,因為竹笛的發音原理和人聲很相似,都是用氣息來控制聲音的強弱頓銼。竹笛既能演奏出悠長、高亢的山歌旋律,也能表現出遼闊、寬廣的草原情調,又可以奏出歡快、華麗的舞曲和婉轉優美的小調。與其說是演奏熱烈、歡騰的樂曲為其所長、倒不如說是對優美、抒情的樂曲更為適應。笛子的用途很廣,它可以獨奏、重奏、合奏或伴奏,在各種演奏形式中都是主要的旋律樂器,並常在器樂合奏中擔任獨奏部分,在崑曲、京劇的過場曲牌,秦腔、河北梆子的包腔以及許多地方戲劇、民歌和舞蹈的伴奏中,都離不開笛子。在民族樂隊中,笛子主要吹奏曲調和裝飾***加花***的曲調。一般用d2調***曲笛***和g2調***梆笛***笛,它們的音域通常有兩個八度,如d2調笛,由a1—b3在我國西洋管絃樂隊中,有時笛子也作為色彩性樂器使用,而獲得濃郁的鄉土味效果。

  吹奏笛子有坐立兩種姿勢,站立吹奏時,身體要自然、放鬆,並稍側向右方,面朝正前,兩腳分開呈小八字形,兩臂自然抬起,用右手無名指、中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別按第1、2、3音孔,拇指托住笛身,用左手無名指、中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別按第4、5、6音孔,拇指托住笛身偏外處。把笛子拿起靠在嘴脣下面,使下脣放在吹孔大約1/3處,

  ***2***笛膜的採製和應用

  笛膜是生長在蘆葦內的一層薄膜,吹奏笛子時,氣流經過笛膜後,使其振動,發出的聲音就有一種特殊的共鳴效果,不僅音量擴大了,音色也更清脆、明朗、優美動聽。所以,對於笛膜的選擇,貼法和保護等工作是很重要的。

  採製笛膜要在端午節前後,選取生長在水邊而又少見日光的蘆葦為好,先把蘆葦分節割斷,用鋒利的小刀輕輕削去葦皮,待露出一圈葦膜後,用手把它捻在一起,然後用筷子把它翻捅出去,夾在帶色的紙夾裡或用有色紙包住待用,在儲存中不可受熱,忌見陽光,更不要過久地隨身攜帶,以防變質。

  在挑選笛膜時,要注意老嫩與寬窄。笛膜過寬過厚和顏色發黃的,是老的笛膜,發音悶而不亮;笛膜過窄,而且顏色特別白的,是過嫩的笛膜,發音鬆並帶有沙沙的雜音,並且不易貼好。最好是挑選寬窄適中的,摸起來相當薄,而且,有透明感覺為最佳。

  貼膜前的準備工作很重要,要把選好的笛膜剪成長方形的小塊,再把它捻成一個小條或揉成一個小團,然後輕輕將它展開,用兩手捏住兩端,輕輕地展平,這樣膜上就出現一絲絲的皺紋,再用氣吹一吹,將膜上的皺紋吹得很均勻,然後用白芨***中藥店有售***沾點水,擦在膜孔周圍,將膜貼在膜孔上即可。

  貼笛膜時要注意,笛膜在未揉紋前,原來也是有條紋的,揉成的紋最好與原來紋一致起來。貼時要注意紋的方向,膜紋不能和笛身同一方向,笛子豎立著,笛膜的紋要橫著。

  笛膜上揉出的紋不要過大,否則吹出的聲音會發嘶,膜貼的也不要太鬆或太緊,太鬆了聲音發嘶、不好聽;太緊了就沒有清脆響亮的音色了。過鬆時,可用指肚按住向兩邊輕輕拉一拉。過緊時,可用指肚按一按笛膜的中央。切勿用水貼笛膜,這會使膜變老,發出的聲音也不會響亮動聽。

  笛膜最易損壞,受冷熱也易於變化,要加以很好保護。不要用手經常按它,不要讓它沾著水,最好做個笛膜套***也叫笛膜擋***,可用塑料片來作。在膜套上挖個和膜孔同樣大小的孔洞,吹笛時,讓這個孔洞與膜孔合在一起,笛膜就露出來了,不吹時將膜套一轉,笛膜就被保護起來了。如因天氣變化***潮溼或冷熱等***笛膜塌下***有區域性鬆了的現象***時,可用熱氣呵它幾下,使上邊有一層薄薄的水氣,然後再將水氣吹乾,幹了再呵,然後再吹乾,照此反覆幾次,笛膜就會恢復原狀,這種方法叫做"醒膜法"。此外,也可將膜靠在臉上,使膜受到微熱以後加以伸展,也能使之復原。有些人吹笛子時,感到笛音稍遲鈍或過分緊時,就把唾液塗在膜上,取得一瞬間的音色清脆,但唾液幹了以後,笛膜也逐漸變老,笛聲更啞澀。所以,要想把樂曲演奏好,對笛膜的作用、選擇和使用等常識,也是應該掌握的。

  ***3***笛子的養護

  笛子最大的缺點是容易乾燥、破裂,所以最怕磕摔壓碰和受潮,要嚴加養護。為防止笛子管身乾燥和破裂,新制作或買來的笛子,民間多采取以下方法來處理:

  將笛子放在濃鹽水中浸泡三四天***如竹質太溼可時間長些***,取出後清水沖洗,再在笛子內膛抹上一層植物油,如笛子沒有纏絲,就須在笛身外面用絲絃纏上。

  也可把笛子上所有的孔全堵嚴,笛管裡灌滿油或鹽,然後放在蒸籠裡蒸。數小時後,取出用水洗淨,內膛抹上植物油。

  找一根比笛子內膛稍細和稍長的木條,外纏布條縫好,使不致脫落,成為一個棒香狀,此棒經常用水或油浸溼,然後塞進笛管中,這樣就可以經常保持笛子的清脆、響亮的音色,而且也不致乾燥破裂。

  為避免氣溫升降對笛子的影響,平時笛子不要掛在牆上或其他風能直接吹到的地方。笛子也不宜放置在高溫的環境中,以防彎曲變形,笛子平時最好笛首朝上、笛尾朝下豎立放置。可做一個絨布套或笛盒來儲存笛子。冬季還應該注意不能讓笛子受凍,特別是剛吹完後不要在冷空氣中讓風吹,以免笛管驟然收縮破裂。吹奏後,先把笛膛裡的水分擦乾,然後將其放入笛盒或布套中。

  笛管內外,可經常用能保護笛竹的液體塗擦***如上光油或清漆***,並應經常用苗絨刷清除管內汙物。並要注意保護好笛膜,不使它風乾變質或碰破。

  ***4***笛子的調整與修理

  笛子音的高低是由笛管的粗細、長短與音孔的大小、遠近所決定的。管細而短、音孔小而距離近,笛子的發音就高;管粗而長、音孔大而距離也較遠的,發音就低。明白這個道理以後,修理起來就方便容易了。

  如果筒音過高,就在調音孔的上面***指離吹孔較近的一邊***用蠟或膠布封上一些,如果筒音低了,封的位置則相反。

  如果碰到個別音不夠準或幾個音不準,就需要在那些音不準的音孔上加加工。例如第二孔音低了一些,就可以把第二孔離吹孔較近的一邊用小刀挖去一點,或者用蠟在音孔離吹孔較遠的一面封上一點。其他音孔修理也都相同。在修理時,要邊修邊試吹,不要性急,否則挖得太多或封得太多,會使原來過高的音又變得過低或原來過低的音又變得過高。

  有時音不準,也可能是因為笛塞的位置不適當***即海底深淺***的緣故。笛塞與吹孔中心的距離,根據笛管的粗細和出音情況而有別,可參照製作中的尺寸加以調節,笛塞太遠或太近都會影響音準和音色。

  此外,演奏時手指按孔不嚴或氣吹不滿等,也會影響到音準,但這些不是修理所能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在日常練習時加以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