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技術論文格式

  建築技術利用人類以有的相關科技成果進行創新構思,設計出具有科學性 、新穎性及實用性的一種實踐活動。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建築施工技術分析

  摘要:建築工程質量問題不僅使廣大居民在生活使用方面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還對結構安全構成一定的隱患,文章結合實際提出了具體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建築質量技術 防治

  一、外牆質量問題防治措施

  1、外牆施工宜採用無架眼施工工藝。按規範留置架眼時,內側採用半磚補砌,灰縫填滿砂漿,外 側用微膨脹細石混凝土搗實,小圈孔、灰縫扁孔宜採用微膨脹水泥砂漿分兩次填塞密實;外牆粉刷前,架眼部位首先刷素水泥漿結合層。

  2、外牆飾面磚鋪貼時基層應溼潤,面磚之間留縫6mm周專用填縫劑進行嵌填,嵌縫必須採用勾縫工具擠壓出漿至密實,並保證鋪貼的面磚無空鼓。

  3、外粉刷必須設定分格縫外牆塗料找平膩子的厚度不應大於I mm.外牆塗料層宜選用吸附力強、耐候性好、耐洗刷、節能的彈性塗料。

  4、外牆抹灰必須分層進行,施工時每層厚度宜控制在6-l0mm。

  二、衛生間常見問題處理

  l、管道穿過樓板時要預留洞口,預留洞口的位置要準確,不得漏留,以防止在樓板上開鑿洞口。

  2、衛生間樓面結構層標高應比其它樓面低30-50mm.以利於防水找坡。澆築衛生間樓面現澆板時,混凝土配合比應符合設計要求,可加入水泥用量8%的膨脹劑,以提高結構層的密實度和抗裂能力。現澆板四周除門洞外,應做成混凝土翻邊,與樓面混凝土同時澆築。

  3、在找平層上鋪設瀝青防水卷材、防水塗料作為防水隔離層時,其表面應堅固、潔淨、乾燥。

  4、找平層的排水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坡向正確.無積水。找平層與其下一層應結合牢固,不得空鼓,表面密實,不得有起砂、蜂窩和裂縫等缺陷。

  5、隔離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與其下一層應粘結牢固,不得有空鼓。防水塗層應平整、均勻,無脫皮、鼓泡等缺陷。

  6、衛生器具與管道的安裝應符合規範要求。安裝位置耍正確、牢固;大便器與排水管的連線應牢固、嚴密、不滲水。

  7、防水材料鋪設後,必須蓄水檢驗,蓄水試驗合格後,可進行面層施工。

  三、如何防治屋面滲漏

  1、針對山牆、女兒牆部位'建議設計在結構上加強屋面與山牆、女兒牆的拉結,增加拉結鋼筋或小立柱,使其與壓頂樑連線,形成對女兒牆的約束。

  2、加強屋面構造層施工的質量管理,屋面構造施工時必須按工序分層分項進行檢查和驗收,做好檢查驗收的記錄並整理歸檔,要改變只靠班組自檢的做法,在分項檢查中應有監理工程師、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蔘加驗收並簽證。

  3、針對天溝、簷溝、變形縫等部位的滲透雖然原因各有不同,但也有共同之處,如坡度太小,收口處不密實而產生滲水。所以建議天溝、簷溝、變形縫施工時增加其坡度***大於2%***,在做防水層時都應設附加層,並採用密封材料嵌填收口處。

  4、對於鋼筋混凝土屋面來說,防止滲漏主要應注意混凝土的振搗密實,其次施工過程應避免出現施工縫。在屋面結構完工後,監理工程師和施工單位應共同進行一次滲漏水檢查。如發現滲漏,必須查清位置,處理合理並簽證後,才能進行下到工序,以便形成一道結構防水層。

  5、關於屋面穿管漏水,除了按要求做出圓弧和高臺處,也應先進行放水檢查,再做防水層,注意做好泛水。最好的辦法是:做套管,在出屋面的管道上焊帽。這樣管道可自由伸縮,不會出現新滲漏。

  四、室內標高和幾何尺寸的控制

  1、嚴格控制現澆板厚度,在混凝土澆築前應做好現澆板厚度的控制標識,每1.5-2m2範圍內宜設定一處。

  2、主體施工階段應及時彈出標高和軸線的控制線,準確測量,並確保現場控制線標識清楚。

  3、按檢驗批進行建築物室內標高、軸線、樓板厚度的測量,每三層為一個檢驗批,測量後,認真填寫《建築物室內標高、軸線、樓板厚度測量記錄》。

  4、裝修階段應嚴格按所彈的標高和軸線控制線施工,發現超標時及時處理。

  五、門窗安裝技術

  1、發泡劑施打前,必須將門窗與洞口間隙內的汙染物、浮灰等清理乾淨,並保持乾燥,以保證發泡劑與之有效粘接,發泡劑應連續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飽滿。

  2、門窗安裝前必須對成品門窗見證取樣檢測進行三性試驗。

  3、打膠前應在基層乾淨乾燥後進行,宜採用中性矽酮密封膠,嚴禁在塗料面層上打密封膠。

  4、門窗框安裝固定前應對預留牆洞尺寸進行復核,用防水砂漿刮糙處理時應根據飾面材料確定門窗外框與牆體間隙。

  六、防治混凝土裂縫

  1、設計在設計上要注意到那些容易開裂的部位,如深基與淺基、高低跨處等,應考慮到由於地基的差異沉降或結構原因而引起的薄弱環節,在設計中加以解決。在構件截面允許、配筋率不變而且澆築方便的條件下,鋼筋直徑越細、間距越小則對預防開裂越有利。

  2、施工方案主要應確定一定澆築量、施工縫間距、位置及構造、澆築時間、運輸及振搗等。一次澆築長度由垂直施工縫分割,最好是設定在變截面處或承受拉、剪、彎應力較小的部位。

  3、由於施工質量原因而產生的裂縫發生率在95%以上。如果在施工階段控制住了裂縫,則在使用階段開裂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4、養護養護的目的是使砼正常硬化,強度增長,不受或少受外界影響。

  七、現澆樓板和預製板施工技術

  l、現澆板中的線管必須佈置在板底鋼筋之上.不得與受力鋼筋垂直貫通佈置,交叉佈線處應採用線盒,線管的直徑應大於1/3樓板厚度,預埋管線上部位應增設=6@150,寬度不小於450mm的鋼筋網片***當預埋管線上部有雙向配筋時,可不設定***。

  2、現澆板澆築時,在混凝土初凝前宜進行二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不少於兩次壓抹。

  3、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當混凝土強度小於l0Mpa時,不得在現澆板上吊運、堆放重物;當混凝土強度大於1OMpa時,吊運、堆放重物時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4、預製混凝土空心板灌縫宜採用隔層灌縫工藝,下部使用鋼管吊模,澆灌時採用微型振動棒'縫口上下均留l0mm深凹槽,灌縫後7d內不得有施工荷載。灌縫用混凝土應採用坍落度不大於l0mm微膨脹細石混凝土。

  5、住宅長度大於40m時,宜樓板中部設定後澆帶或膨脹加強帶,後澆帶或膨脹加強帶應設在對結構受力影響較小的部位,寬度為700mm-1000mm,後澆帶兩邊應設定加強鋼筋。

  6、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

  八、牆體施工技術

  1、主體施工階段,嚴格按照圖紙設計要求及強制性條文規定,底層外窗臺及頂層兩端開間窗臺設量反剪過樑。2、框架砼與填充牆交接部位及電線導管設槽處,應採用鋼絲網抹灰或貼上耐鹼玻璃網格布抹聚合物砂漿等加強措施,加強帶與各基體的搭接寬度不應小於150mm。

  3、主體與陽臺欄板之間的拉結必須預埋拉結筋或埋件。

  4、填充牆砌至接近樑底、板底時,應留有30mm-50mm空隙,待填充牆砌築完7d以後,方可用微膨脹乾硬性砂漿或微膨脹細石混凝±將其嵌填密實。

  5、電線導管在多孔磚砌體中嚴禁斜向敷設。豎向敷設時,管外徑累加不大於30mm時可直接暗敷於砌體中間,多管可用扎絲分段將管加以綁紮,管周圍用砂漿填實。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