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技術論文格式***2***

  建築技術論文格式篇二

  建築施工技術分析

  摘要: 本文作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探討民用建築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措施,供大家參考借鑑。

  關鍵詞: 住宅建築;施工技術

  1 施工過程中常見問題及技術要求

  1.1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技術要點

  1.1.1 樑箍筋的下料問題,高度可減小 20 ~30mm***一向框架樑端需要***,這樣可避免出現因一向框架樑麵筋從另一向框架樑麵筋底下穿過時,麵筋將因該向框架樑樑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而無法直接綁紮到箍筋上,同時,也能消除對粱骨架受力不良的現象;

  1.1.2 在設計時就要明確保護層厚度以哪一向為主,同時,由於增大保護層厚度,會使截面有效高度變小,也減小正截面受彎承載能力,而構件表面也易開裂。所以,為了防止表面開裂,對保護層厚度偏大的一向樑端加鋪一層鋼絲網。《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規定: 當樑、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40mm 時,應對保護層採取有效的防裂構造措施。

  1.2 混凝土施工關鍵技術

  現澆框架易出現使根部混凝土漏漿的現象,嚴重時甚至會引發“露筋”和“孔洞”的問題出現,即為“夾渣爛根”現象。為了保證質量,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 如在框架柱接頭外進行,即注意澆築時在頂部灑一層 1:0.4 的水泥砂漿,並澆平框面,且上次澆築後加相同規格的方框,從板面開始繼續上澆前支橫模,並鋪厚為 25~30mm,1:2 水泥砂漿,在其上澆混凝土,就可有效避免夾渣或爛根的質量問題,且保證框架柱自然密實。不過,對混凝土框架柱的澆築施工,要重視克服配料計量、拌和時間短、運距長、搖晃離析等現象,且要嚴格遵守現行的施工規範,更要注意不允許二次加水重拌及漏漿等現象。

  1.3 建築樑柱節點施工技術要點

  常用的方法是在全部安裝完樑板模板*** 含側模板*** 後,再進行樑板鋼筋並整體沉樑的安裝。該施工程式會引發箍筋間距無法保證或節點箍筋少放的問題。對於此類問題,可通過以下措施解決:

  1.3.1 現場焊接柱節點區箍筋,於縱向短筋上形成整體骨架,再將這骨架套入柱縱筋並放在樓板模板面上穿樑鋼筋且綁紮,同時,要注意附加縱向短筋應偏離箍筋角部約 50mm,以防止附加縱向短筋位置與柱縱筋衝突而造成套箍困難。應用此法的優點是,可有效保證柱節點箍筋的間距與數量。但要強調一點,如在結構較複雜的情況時,該方法的應用會較難,施工時根據具體情況選取;

  1.3.2 下料時每個節點增加若干根縱向短筋***可用細鋼筋*** 。

  1.4 框架柱縱筋的搭接技術要點

  原則上,應嚴格根據有關規定允許進行合理的搭接,一般對於異形柱縱筋可優先應用機械連線或對接焊技術。但在實際工程中,有部分施工單位為追求更多的利潤或貪圖方便而應用搭接,此類做法會造成柱在縱筋搭接部位的截面過小,且由於此部位箍筋尺寸沒有發生變化,導致形成柱縱筋難以緊靠箍筋的問題發生。這一現象在柱截面較大時,表現不明顯,但隨柱截面的減小就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出。所以,在按規範柱縱筋容許搭接時,為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施工人員可採取以下措施:如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適當延伸下部柱筋搭接部位末端且向外彎折,這樣,上部柱縱筋就可藉助此彎折段與下部柱縱筋軸線對齊,更方便在彎折段增加構造焊。

  2 建築施工質量控制

  2.1 建築施工材料檢驗方法控制

  2.1.1 檢驗制度建立的依據

  招標圖紙及技術說明書。按照國際慣例,材料裝置是由承包商定貨。定什麼樣的貨,選什麼樣的裝置,主要依據工程招標的技術說明書。但是,承包商從降低成本、節省工程造價的角度出發,希望選用較便宜的機械裝置。如果不依據有關說明書來確定相應的檢驗制度,就可能造成工程質量的低劣。因而必須本著一切材料符合合同規定的相應品級來確定檢驗制度。

  2.1.2 質量檢驗制度

  質量檢驗制度應包括以下幾點:

  2.1.2.1 對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如鋼材、水泥、磚、焊條等結構材料,應出具出廠證明或檢驗單,並提供廠家的情況,嚴禁使用非正規生產廠家的產品,經質量工程師認可後方可使用;

  2.1.2.2 對混凝土、砂漿、防水材料等,要監督檢驗人員做好配合比並按規定製作試塊進行檢驗;

  2.1.2.3 對鋼筋混凝土構件及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應按有關規定作抽樣檢查;

  2.1.2.4 對預製加工廠生產的成品或半成品,應由生產廠家提供出廠合格證明,必要時可作抽樣檢查;

  2.1.2.5 對新材料、新構件,要經過技術鑑定確認合格後方可在工程上使用。在以上檢驗過程中一旦發現有質量問題,質量工程師應立即吩咐停用或採取補救措施。

  2.2 建築施工工序的質量控制

  工序就是人、機、料、法和環境對產品*** 工程*** 質量起綜合作用的過程。工序質量控制是管理者為了分析工序中存在的差異問題,採取的相關措施,如分析工序質量檢驗反饋的有關工程產品效能特徵的各方面質量資料,儘可能避免這些差異,以確保質量符合要求,同時保持穩定的調節管理過程。工序質量控制不僅是現場質量控制的重點,也是施工技術質量職能的重要內容。工序質量控制的物件從直觀來看除了控制其分散程度,同時還要控制特性值波動的中心位置。工序質量控制的物件是對工序因素的控制,特別是對主導因素的控制,這是基於工序形成的質量特徵值的波動範圍和中心值,受眾多因素的影響而決定的。實際應用過程中主導因素被控制了,工序就可穩定,工程質量也得到了保證,所以,工序質量控制並不僅僅是管結果,其核心是管因素、管過程。所以要從以下幾點做好主動控制:

  2.2.1 相關人員應嚴格遵守工藝規程。施工工藝和操作規程是確保工序質量的前提,是進行施工操作的依據和法規,任何人都必須嚴格執行;

  2.2.2 為保證每道工序質量正常穩定,同時保證工序投入物的質量,避免系統性因素變異發生,就要切實有效地控制活動條件的主要因素,並使它們處於受控制狀態,從而實現及時檢驗工序活動效果的質量;

  2.2.3 設定工序質量控制點,控制點是控制的重點,是為了確保工序質量的需要而進行,從而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條件下進行有效管理,以控制工序處於良好的狀態;

  2.2.4 評價工序質量是否符合標準的尺度為工序活動效果。所以質量檢驗工作要加強,進行質量狀況綜合統計與分析,及時掌握質量動態。總之,要確保整個過程中工序活動效果及質量達到相關規範和標準的要求。

  3 結語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住宅建設的規模越來越大,且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住宅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住宅建築的施工技術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工程施工技術與質量是關係到國家建設、社會進步和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大事,特別是住宅工程技術和質量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所以,為了更好地保證工程質量,筆者結合自身在民用建築施工實踐中常見的問題,簡要探討一下住宅建築施工技術的要點和質量控制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張開.住宅施工質量管理探究[J].今日科苑,2010,***12*** .

  [2] 吳亞鋒,康戰鋒. 建築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措施研究[J]. 科技資訊,2008,***34***.

  [3] 尹浩. 淺談如何提高建築施工現場的管理水平[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上旬刊*** ,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