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幼兒育兒知識

  天氣變冷的時候各位家長一定都加強了對寶寶的保暖,可是你們知道嗎?冬季保暖保健存在著一些我們平時很少注意的誤區,稍微不注意,隨時就會遇到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保健的六大誤區

  誤區一:戴口罩防冷

  寒冬時節,外出時家長常常給寶寶戴上口罩,以為這樣可以防寒防感冒。其實這樣並不科學,因為當鼻子吸進冷空氣,經過彎彎曲曲的管道,進入肺部時,已接近體溫。寶寶的耐寒能力也可以通過這種生理功能的鍛鍊來增強。如果整天戴口罩,鼻腔及整個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鍛鍊,寶寶反而變得嬌氣,稍微受寒就更容易感冒。

  誤區二:門窗緊閉

  寒冷的冬天,許多家庭都有緊閉門窗防寒的習慣,但長時間不開窗,室內空氣容易渾濁,室內外溫差容易過大,對寶寶的健康反而不利。所以,從衛生的角度來說,應該定時開窗通風換氣。

  誤區三:舔嘴脣防裂

  寒冷時空氣乾燥,有些寶寶有常用舌頭舔脣的習慣,但很容易對嘴脣造成傷害。因為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裡面含有澱粉酶等物質,比較黏稠,舔在嘴脣上,就好像抹了一層漿糊,待水分蒸發完了,寶寶的嘴脣會更乾燥,更容易起皮、乾裂,引起不舒適、疼痛和出血。

  誤區四:矇頭睡覺

  有些寶寶喜歡把頭蒙在被窩裡,這種習慣很不好。因為被窩裡可供呼吸的氧氣會越來越少,而二氧化碳卻越來越多,嚴重時寶寶會感到胸悶噁心或從睡夢中驚醒,出虛汗,第二天起床後昏昏沉沉,疲勞無力。

  誤區五:喂糖水潤喉

  有些家長喜歡給寶寶喂糖水,此舉在冬季很不可取。因為冬季氣候乾燥,糖開水容易讓寶寶口腔、咽喉部黏膜更加乾燥,結果反而讓寶寶更加咳嗽,咽喉部發炎。正確的飲食方法是,給寶寶喝白開水,此外給寶寶增加正常的營養外,必須保證每天攝入3—4兩的蔬菜。

  誤區六:圍巾當口罩

  有的家長用大圍巾把寶寶連頭帶嘴一起包上,認為這樣可以保暖,但這樣會使寶寶呼吸不順暢,同時又會將附著在圍巾上的細菌、灰塵吸***鼻腔中,特別是過敏體質的寶寶,吸入羊毛等有機纖維後,很容易誘發哮喘。

  :怎樣避開冬季運動損傷

  預防滑雪損傷四要訣

  教會孩子主動“摔倒”的能力。初學滑雪的孩子經常碰到“停不下來”的問題,這時切勿驚慌失措,要學會利用雪道上出現的小小障礙主動摔倒,摔倒時主動向左摔或向右摔,可使向前的衝擊力減弱,減少摔傷機會。

  滑行中如果發現自己已經失控,安全“減速”的關鍵在於迅速降低重心,向後坐,試著抬起四肢,屈身,任其向下溜滑。要避免頭朝下,更要絕對避免翻滾。

  孩子初學滑雪時要穿上特製的兒童雪靴,不要穿一般的保暖皮靴,防止冰雪從靴口灌入而凍傷腳趾;要戴上預防頭部跌傷撞傷的頭盔,在戴上頭盔之前,最好先戴上一個只露出眼睛的頭套,並繫上滑雪護目鏡。戴頭盔的目的是防止冷風吹裂孩子幼嫩的面龐,系護目鏡的作用是防止強烈的雪地反光對眼睛的刺激。

  上雪道之前要教孩子儘量預熱身體,包括做各種伸展運動,拉抻韌帶;弓步壓服腿,增強穩住重心的能力;舉兒童啞鈴進行練習,以增強臂肌力量。

  預防旱冰損傷的三要訣

  1.在水泥旱冰場或大眾廣場滑旱冰時,頭盔和護膝是必不可少的護具,能使孩子在摔倒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正規的護具還應包括護肘、護腕和護踝。不要給孩子穿得太多,也不要選擇硬皮高幫靴鎖梆在旱冰鞋上。高幫、皮質硬的鞋子,保暖雖佳,卻影響足踝的靈活性,會使孩子在遇到緊急情況時閃避不及。

  2.初學滑旱冰的孩子與父母牽手而滑,可獲得平衡的力量和膽氣,也能減少摔倒的可能性。

  3.父母應先對場地進行仔細勘察,尤其在滑旱冰孩子最集中的廣場。而且磨石磚、鏡面磚、花崗岩和大理石的摩擦係數大不相同,腳下同樣用力帶出的速度也大不相同,要提醒孩子在哪些地段要減速慢滑,以保護自己。

  預防滑輪車損傷兩要訣

  ◎有些父母騎車上街時,允許孩子蹬滑輪車隨行,這是相當危險的行為。要提早告誡孩子,滑輪車是一種“健身器械”,不是交通工具,只能在車輛免入的公園、廣場和步行街上玩,不能進入主次幹道。

  ◎那些平衡能力不佳,或喜歡蹬車速滑的孩子,父母應督促他們戴上輕質頭盔和護膝護腕。

  預防爬網損傷的要訣

  父母應嚴格監控自己的孩子,不要在一張爬網上已有3個或以上的孩子在玩時,還讓孩子上網,要提醒他在往上爬的過程中,留心上面孩子的蹬踏和跌落;在翻過爬網最高點時,記住要頭朝上,腳往下試探,一點一點往下退;在整個爬網過程中父母要實施近距離監控。

  :幼兒園冬季為什麼不能取消戶外活動?

  隨著冬天的到來,孩子們的戶外遊戲也成了家長們最為關注的問題。每天送孩子入園,總會有家長問:“今天太冷了,你們還出去活動?”“老師,今天孩子流鼻涕了,就別讓他參加戶外遊戲了。”殊不知,參加戶外遊戲,經常接受空氣溫度、溼度、氣流的刺激和陽光照射,呼吸新鮮空氣,能增強孩子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加強機體的新陳代謝,促進生長髮育。

  幼兒園應理解一到冬天就精神緊繃的家長,面對家長的質疑,老師這樣迴應:

  溫度變化與孩子感冒關係不大,穿衣不當才是罪魁禍首。

  隨著天氣溫度的變化來增減衣服是正確的。但從科學角度來講,孩子身體正處於快速發育時期,其身體內部的新陳代謝遠高於成人,維持身體溫度所需的能量釋放也多於成人,按理說孩子應該比成人穿的少才科學。事實呢?“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一到冬天,很多孩子都會被爸媽裹成“小棉球”,一出門,就裡三層、外三層,在室內也不放鬆警惕。其實,孩子與成人一樣,體內都有很好的恆溫系統,如果穿著太多,孩子身體內部的溫度調節功能就會失調,這樣更容易感冒。

  戶外遊戲有利於增強孩子的抵抗力,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戶外遊戲是以陽光和新鮮空氣為伴、以個體或群體的方式,動用全身感官共同參與的活動。經常讓孩子參加戶外遊戲,感受空氣溫度的變化,有利於孩子冷熱應變能力的提高,從而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幼兒園的戶外遊戲,不僅有規律,而且保證足夠的時間,最為重要的是,孩子們在一起,由老師組織活動,快樂無比,運動量也會大大增加。在冷空氣中運動,由於其心肺功能的增強而使孩子臉色紅潤,胃口大開,吃得多,睡得好,長得也快;而長期窩在溫暖室內的孩子,食慾不好,沒有血氣,得病的機率也會更高。

  帶孩子參加戶外遊戲,家長、老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遊戲前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

  冬季氣溫低,身體發僵,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若立即開展戶外遊戲,有可能造成肌肉拉傷或關節損傷,而且由於心跳加快,還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等不適應症狀。因此,家長、老師應先帶孩子做好準備活動,使渾身的肌肉、關節活動開,體內器官,尤其是心臟進入適應運動的狀態,血液迴圈和物質代謝得到改善。

  避免“病從口入”,教孩子用鼻呼吸

  冬季進行戶外遊戲時,我們要教孩子用鼻子呼吸,鼻黏膜內有豐富的血管和較多的分泌腺,當冷空氣通過鼻腔後,可起到保溫、保溼的作用,從而避免寒冷、乾燥或伴有微塵和致病的微生物吸入肺內。氣不夠用時,也應提醒孩子採取口鼻結合的呼吸方法,或者將舌前部稍卷微貼上顎,以免寒冷空氣直接刺激咽喉和肺部,我們一定不要讓孩子邊跑邊說話。

  注意保暖,防止凍傷

  帶孩子出來運動,衣服增減要適宜,準備活動結束後,讓孩子脫掉厚衣服。遊戲結束後,提醒孩子及時穿上衣服,注意保暖。如果出汗,要把身上的汗跡擦乾,換上乾燥的內衣,或事先在孩子背部塞一塊隔汗巾,遊戲後再抽出來,防止孩子感冒。

  注意遊戲場地地面的安全性與適用性

  戶外遊戲場地是孩子進行奔跑、跳躍、攀登等較劇烈運動的場所,活動前都要仔細檢查活動場所的安全性,做到地面無雜物、器械牢固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