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是什麼原因

  腹痛,中醫病名。是臨床常病證之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以臟腑氣機不利,臟腑失養,經脈氣血阻滯,不通則痛為基本病機,以寒熱虛實為辨證綱領。肚子痛怎麼回事?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引起的吧!

  腹痛的原因

  1 左下腹痛:

  可能是下結腸或直腸的問題,如腸梗阻、闌尾炎、腸炎、痢疾、腸道寄生蟲病等,也應考慮是否和左輸尿管有關。女性還應考慮是否左卵巢及輸卵管有問題。

  2 腹腔廣泛性疼痛:

  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胃潰瘍、闌尾炎、膽囊炎等,都可能導致整個腹腔出現持續劇烈的疼痛。

  3 肚臍周圍疼痛:

  主要應考慮小腸及胰腺的問題。

  小編提醒朋友們腹部的疼痛不可大意。對劇烈的絞痛或不明原因的持續疼痛,不要覺得忍一忍、用熱水焐一焐就過去了,而要引起警惕,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通常醫生會讓你做腹部B超、化驗血常規、血生化等,必要時還應做整個腹腔的CT檢查。

  4 右下腹痛:

  首先應想到是否患上闌尾炎。如剛開始為上腹部疼痛,數小時後轉為右下腹痛,伴有噁心、嘔吐等,多為急性闌尾炎。此外,還應考慮小腸、盲腸、右輸尿管問題。如伴有尿頻、血尿等很可能是輸尿管結石。女性還應注意右側卵巢及輸卵管是否出現問題。

  5 右上腹痛:

  應重點考慮肝臟、膽囊的問題,如急慢性肝炎、肝癌、膽囊炎、膽結石等都可能導致右上腹疼痛。此外,還要注意胰腺、十二指腸、右腎、大腸右段等部位是否出現問題。

  6 左上腹痛:

  首先應考慮脾、胃的問題,還需注意胰腺、左腎、大腸左段。如左上腹持續疼痛,伴有陣發加劇,波及兩側腰部,並因進食而增強,則很可能是急性胰腺炎。

  腹痛的辨證論治

  辯證要點

  1、辨腹痛性質

  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無間斷,堅滿急痛,遇冷痛劇,得熱則減者,為寒痛;痛在臍腹,痛處有熱感,時輕時重,或伴有便祕,得涼痛減者,為熱痛;腹痛時重時輕,痛處不定,攻衝作痛,伴胸脅不舒,腹脹,噯氣或矢氣則脹痛減輕者,屬氣滯痛;少腹刺痛,痛無休止,痛處不移,痛處拒按,入夜尤甚,伴面色晦暗者為血瘀痛;因飲食不慎,脘腹脹痛,噯氣頻作,噯後稍舒,痛甚欲便,便後痛減者,為傷食痛。暴痛多實,伴腹脹,嘔逆,拒按等;虛痛病程較久,痛勢綿綿,喜揉喜按。

  2、辨腹痛部位

  脅腹、兩側少腹多屬肝經病證;大腹疼痛,多為脾胃病證,臍腹疼痛多,為大小腸病證;臍以下少腹疼痛,多屬腎、膀胱、胞宮病證。

  治療原則

  治療腹痛多以“通”字立法,應根據辨證的虛實寒熱,在氣在血,確立治法。在通法的基礎上,結合審證求因,標本兼治。屬實者,重在祛邪疏導;對虛痛應溫中補虛,益氣養血,不可濫施攻下。對於久痛入絡,綿綿不愈之腹痛,可採取辛潤活血通絡之法。

  證治分類

  ***一***寒邪內阻

  症狀: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溫痛減,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清稀或祕結,舌質淡,苔白膩,脈沉緊。

  治法:散寒溫裡,理氣止痛。

  方藥:良附丸合正氣天香散加減。

  常用藥:高良薑、乾薑、紫蘇、烏藥、香附、陳皮。

  ***二***溼熱壅滯

  症狀:腹痛拒按,煩渴引飲,大便祕結,或溏滯不爽,潮熱汗出,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燥或黃膩,脈滑數。

  治法:洩熱通腑,行氣導滯。

  方藥:大承氣湯加減。

  常用藥:大黃、芒硝、厚朴、枳實。

  ***三***飲食積滯

  症狀:脘腹脹滿,疼痛拒按,噯腐吞酸,惡食嘔惡,痛而欲瀉,瀉後痛減,或大便祕結,舌苔厚膩,脈滑。

  治法:消食導滯,理氣止痛。

  方藥:枳實導滯丸加減。

  常用藥:大黃、枳實、神曲、黃芩、黃連、澤瀉、白朮、茯苓。

  ***四***肝鬱氣滯

  症狀:腹痛脹悶,痛無定處,痛引少腹,或兼痛竄兩脅,時作時止,得噯氣、矢氣則舒,遇憂思惱怒則劇,舌質紅,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

  常用藥:柴胡、枳殼、香附、陳皮、芍藥、甘草、川芎。

  ***五***瘀血內停

  症狀:腹痛較劇,痛如針刺,痛處固定,經久不愈,舌質紫黯,脈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和絡止痛。

  方藥:少腹逐瘀湯加減。

  常用藥:桃仁、紅花、牛膝、川芎、赤芍、當歸、生地、甘草、柴胡、枳殼、桔梗。

  ***六***中虛髒寒

  症狀:腹痛綿綿,時作時止,喜溫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胃納不佳,面色無華。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溫中補虛,緩急止痛。

  方藥:小建中湯加減。

  常用藥:桂枝、生薑、飴糖、大棗、芍藥、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