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體太胖怎麼辦

  太胖了怎麼辦?是吃藥、鍛鍊還是餓著?今天小編根據這個問題整理了相關的資料,一起了解吧。

  ?

  太胖了怕別人瞧不起,這也是許多小胖子的煩惱,可有的胖同學就可以有一個好心情來對待肥胖。看來,減肥是需要的,可好心情更重要。

  所以,對那些有點胖的同學一定不要嘲笑,而要象對其他同學一樣,給他們關心和幫助。

  青少年的飲食習慣和對於魚肉類葷腥菜餚的鮮香口味的特別鍾愛,導致青少年偏食,過多的攝取脂肪,從而造成高脂肪性肥胖,體重嚴重超標,成為青少年“無法承受之重”。對於青少年塑形減肥一定要在保持營養的情況下,配合膳食纖維營養餐平衡體內的膳食結構,從根本上改善肥胖體質,達到減肥瘦身的目的。

 

  不少家長把孩子肥胖的原因歸結為“吃得太多”,專家認為,這是不全面的。解決青少年的肥胖問題,要圍繞“餐桌”,從多方面入手。

  家長首先要認識到餐桌知識的重要性。學校裡、社會上要系統開設嬰幼兒、青少年生長髮育知識和科學的營養知識課程,使將來做父母的人能夠根據嬰幼兒、青少年的生長髮育特點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和安排飲食。齊建國認為,現在的家長非常缺乏育兒科學知識。

  有些孕婦,希望生一個聰明健康的孩子,使勁增加營養,然而,在胎兒的第九個月和出生後的一個月,是脂肪細胞的發育階段,這一階段如果營養過剩,他的脂肪細胞的數量會大大超過正常值,成為肥胖兒。

  其實,餐桌也是課桌,也是一門學問。不少家長根據以往經驗,認為孩子小時候胖一點不要緊,“長大了自然就瘦了”。專家特別強調,現在孩子的生長環境已經不同於以前,在很多“易胖食品”的催生下,很容易胖起來。

  家長要把孩子拉回餐桌。家長應該防止孩子的偏食和多食的問題,保證學生飲食結構合理。營養失衡是導致兒童肥胖的罪魁禍首,失衡包括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多。吃多吃少固然重要,關鍵還是要看吃什麼,漢堡、糖飲料、膨化食品……營養結構單一,含有高脂肪高熱量,自然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另外,家長對肥胖型體型要特別注意。齊建國介紹說,根據希思·卡特對體型的分類,人的體型可分為脂肪型、肌肉型、骨骼型。肥胖學生主要集中在脂肪型人群裡,這種體型的人的特點是:圓腦袋,短脖子,寬肩膀,寬胯骨,四肢相對地短而粗。脂肪型的人如果偏食或者營養過剩,再加上運動不足,非常容易發胖。所以,如果先天是脂肪型體型的孩子,更要特別注意飲食合理。

  除去飲食上的因素,餐桌之外的因素更加重要。肥胖是因為運動不足和營養過剩造成的。為了防止肥胖,孩子們就要經常運動***包括參加體育活動和做家務等***,特別是在室外做各種運動更為重要。

  孩子不能做的太早的事

  1歲學走路。

  兒童醫院骨科醫師介紹,太早要求孩子行走,由於其下肢負重大,腰背部的骨骼、肌肉發育不完善,無法有效支撐身體重量,會影響下肢骨骼發育,甚至導致兒童時期的“O形腿”。同時,嬰兒出生後視力發育不健全,多是“近視眼”。過早學走路,小孩會因為看不清遠處景物,而努力調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這樣容易造成視疲勞損害,長此以往可能影響視力。

  2歲畫直線。

  醫生告訴記者,兩三歲寶寶畫畫,是肌肉控制力、手眼協調能力、想象力和創造性的綜合發展。25到30個月時,應該能自己畫垂直線、水平線。到3歲時,寶寶應能模仿畫圓、十字形。需要強調的是,寶寶開始握筆,在一張白紙上亂戳,已經是質的飛躍。父母應該保護其興趣,不要過早提太多要求。否則,敏感的寶寶會因此拒絕塗畫。

  兩三歲學外語。

  學習外語的時間,過早或過晚,效果都會顯著下降。研究表明,兩三歲兒童的舌頭肌肉尚未成熟定型,是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在語音辨別、語音模仿、詞彙吸收等方面,具有成年人無法比擬的優勢,更有利於其說出地道標準的外語。學習時要遵循語言的規律,首先是加強聽力和表達,隨後是讀寫。此外,對待兒童的語言錯誤要寬容和有耐心。只要不影響正常的教學、交際,就不要立即加以糾正。幼兒的注意力非常短暫,學習外語必須用遊戲的方式,不停轉移其注意力。死記硬背只會增加其心理壓力和叛逆心。

  4歲能看電腦。

  電腦的電磁輻射會影響幼兒腦細胞發育,長時間注視電腦螢幕,對幼兒的眼睛也十分不利。一般,4歲寶寶可以少量接觸電腦。如用電腦看照片、錄影帶,或使用一些幼兒“教育遊戲”軟體。但學齡前兒童玩電腦,必須有父母陪伴,每次不超過30分鐘,每天不超過1小時。

  5歲接觸樂器。

  5歲後,系統的音樂知識學習能開發寶寶的潛能,強化眼、耳、手、腦的合用,是開發大腦的高階“遊戲”。但如果催促三四歲的孩子學樂器,一方面會抹殺孩子的學習興趣,甚至可能引起心理障礙。另一方面,王隼指出,5歲前,兒童骨骼、關節還未發育成熟,長時間練習樂器會影響手部骨關節、韌帶的生長髮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