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教學過程中常遇問題剖析

  二胡作為中國的傳統樂器,從古至今有著巨集大的愛好群體,而今時代進步琴童數量越來越多,面對琴童稚嫩的小手和家長熱切的眼神,二胡老師們自然也不怠慢,可學琴到底是為了什麼?學琴的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把握好教與學的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二胡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教學實踐和社會現實反映出如下主要問題:

  1、音階唱不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五音不全”。要想拉好二胡,音準是最大的障礙,音不準,還會產生換調後指法的錯誤,拉出來的曲子難聽,所以音拉錯了也毫無感覺。

  2、練習方法不科學,不少琴童不會慢練,趕時間,毛毛糙糙拉完了事,至於弓法,指法也不管,以至於破壞整個樂曲的完整性和流暢性。還有琴童每天練習時間難以保證,一週中“兩天沒練,三天少練,兩天狂練”的情形時有發生。

  3、盲目追求速度。有些琴童不去注意樂曲的風格、速度、力度、表情等方面的要求,簡單地認為“拉得快”就是“拉得好”。

  4、考級考得太快。有些琴童才學了一年就要考三級,學了兩年考五級甚至更高,琴童家長互相詢問“考幾級了?”互相攀比,似乎只看考的級數高低,就知道誰的演奏水平高低,老師的水平的好壞了。

  以上這些問題如何解決,策略如下:

  1、關於音準:要想掃除這個障礙,首先要唱準音階,拉準音階,有條件的可以跟鍵盤樂器來唱音階。練習時遇到唱不準的要反覆練,直到唱準為止,拉不準時,要看準琴桿把位的位置,養成耐心和鑽研的習慣。

  2、關於練習的方法:建議你先要去聽熟和視唱的練習,再慢練,最後加快速度。如果遇到難度較大的技巧性的弓法和指法時,要單獨提出來練,十遍、百遍,直到拉會為止。家長老師多鼓勵,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合理地安排時間,“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就是這個道理。

  3、關到速度,老師要讓學生去認識和注意樂曲中的各種標記和術語。培養學生去傾聽樂曲的表現能力.首先老師自身要有較強的業務素質水平,多給予學生範奏和講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品的風格,多讓他們登臺表演,參加比賽,,外出觀摩,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提高他們的音樂整體水平,擴大知識面。

  4、看待考級,筆者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問題。學琴的目的,如果不正確對待,盲目追求考級要快,就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⑴基本功不紮實。例如運弓不紮實,音拉不出來,輕浮有噪音;左右手配合不協調,音拉出來含糊不清;拉快弓時右手手腕僵硬,達不到速度,對作品的表現力,根本拉不出來。⑵拔苗助長,急功近利的思想,反而有害孩子的身心發展。⑶缺少樂趣,忽略了素質能力方面的培養。有的孩子為了考級,專門練考級曲目,這種枯燥可想而知。由於忙於考級,對於技能 技巧等知識及能力的培養一概忽略,學習的曲目不多,範圍不廣等。但是考級也有不少可取之處。給學生提供演奏和交流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他們的真實水平,形成竟爭的氛圍,甚至發現了新苗子。所以我們家長和老要正確對待。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把拉琴提高到“培養人”的高度,處理好拉琴中教與學的度,素質教育不是把人變成拉琴的機器,而是通過拉琴,從小培養提高他們的全面修養。希望在學生、家長、老師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琴童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