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工筆牡丹花線描搞圖片

  牡丹為我國的特產名花,品種多,花姿美,富麗堂皇,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那你知道線描的牡丹是怎麼樣的嗎?一起來看看吧。今天先和小編一起欣賞這些,希望你會有所收穫的。

  欣賞

>

  1

>

  2

>

  3

>

  4

>

  5

  欣賞完之後,請和小編一起看一些關於牡丹的介紹。

  隋朝牡丹的栽培

  在1972年甘肅武威市柏樹鄉考古發現的東漢早期壙墓醫簡中,有用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處方,是迄今已有的資料中有關牡丹的最早文字記載。《神家本草經》載:“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此書是兩漢以來,有關藥物的經驗彙編。

  牡丹觀賞品種的出現,最早的記載見於隋代。隋煬帝時“闢地週二百里為西苑……詔天下境內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今河南洛陽***……易州***今河北省易縣***進二十箱牡丹。有‘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紅’、‘一拂黃’、‘軟條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鳳嬌’等名”***唐·韓屋《隋煬帝海山記》***。不久隋亡,唐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長安牡丹逐漸興盛起來。

  唐宋牡丹的栽培

  唐代栽培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已選育出重瓣品種,且以“左紫”弛名。唐玄宗時,李白為牡丹填寫新詞,賦清平樂3首,極寫純白、紅紫、淺紅等三色牡丹的丰姿秀色,以牡丹之美,讚譽楊貴妃之美貌***宋·樂史《楊妃外傳》***。“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由之牡丹之名大噪。唐敬宗時,李正封詠牡丹詩云:“國色朝酣灑,天香夜染衣。”牡丹遂有“國色天香”的譽稱,更加身價百倍。在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牡丹也南下杭州。此外,東北牡丹江一帶建有渤海國,與唐交往甚密,遍植牡丹芍藥。該地牡丹隨渤海的滅亡而絕跡。

  到北宋時,牡丹栽培中心移至洛陽,洛陽牡丹名冠天下。洛陽人特別推祟牡丹,養花、賞花成為風尚。“洛陽花甚多種,而獨名牡丹曰花。”***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當時育種技術有很大提高,運用嫁 接法 固定新變異和繁殖苗木,新品種不斷湧現,所以歐陽修當年曾驚呼:“四十年間花百變!”在此基礎上,牡丹專著先後問世。像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洛陽牡丹圖詩》,周詩厚的《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均列舉了大量的牡丹品種。後因北宋末年戰亂頻繁,賦稅沉重,洛陽牡丹日趨衰敗。 當時,陳州***今河南淮寧***、成都也栽植了大量牡丹,皆由北方引進。

  到了南宋,天彭***四川彭州市***牡丹享有盛名。天彭牡丹始於唐代,杜甫曾有詩《天彭看牡丹阻水》。陸游《天彭牡丹譜》雲:“牡丹在中州,洛陽為第一:在蜀,天彭為第一。”崇寧宣和年間,州民多從洛陽購回新花,從此天彭牡丹名冠兩川。其時,江南牡丹亦有所發展,宋室南渡後洛陽花事衰抽,杭州卻得到發展,出現一些新廳品種,如“重臺九心淡紫牡丹”、“白花青緣牡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