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書法作品賞析

  弘一法師的書法是絢爛至極的平淡、雄健過後的文靜、老成之後的稚樸,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樣:“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衝逸之致也。”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弘一法師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弘一法師書法作品欣賞

  弘一法師書法作品圖片1

  弘一法師書法作品圖片2

  弘一法師書法作品圖片3

  弘一法師書法作品圖片4

  弘一法師人物簡介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創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致,“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上榮耀。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趙樸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清光緒六年***1880年***陰曆九月二十生於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九月初四圓寂於泉州。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卓越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優秀代表,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樂、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廣告學、出版學、環境與動植物保護、人體斷食實驗諸方面均有創造性發展。作為高僧書法,弘一與歷史上的一些僧人藝術家存有差異,如智永和懷素,儘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們的一生並未以堅定的佛教信仰和懇切實際的佛教修行為目的,他們不過是寄身於禪院的藝術家,“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知”,這完全是藝術家的氣質與浪漫。八大山人筆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諷刺的意味是顯而易見的,他的畫作實在是一種發洩,是入世的,並未超然。比之他們,弘一逃禪來得徹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塵外,要為律宗的即修為佛而獻身,是一名純粹的佛教大家。

  弘一法師的人物評價

  林語堂:“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他曾經屬於我們的時代,卻終於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

  張愛玲:“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夏丏尊:“綜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而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

  李叔同先生生當亂世,在他歷盡百劫之後,終於在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當了和尚,時年三十九歲。從此進入了他人生的第三階段,就是豐子愷先生所說的“爬上三層樓”的階段。他一出家即告別塵世的一切繁文縟節,併發誓:“非佛經不書,非佛事不做,非佛語不說”。受戒後持律極嚴,完全按照南山律宗的戒規:不作主持,不開大座,謝絕一切名聞利養,以戒為師,粗茶淡飯,過午不食,過起了孤雲野鶴般的雲水生涯。或如好友夏丐尊所形容的,從“翩翩濁世佳公子”,一變而為“戒律精嚴之頭陀”。這種變化,在常人看來覺得不可思議,甚至在心理上難以承受,而李叔同卻以平常心澹定自然地完成轉化,成了弘一法師。

  李叔同先生出家後,選《南山律宗》作為化教制教的《圓教宗》,以“心法”為戒體。受戒後持律精嚴,護生戒殺,正行弘法。他選擇了佛教宗派中最重修持的律宗。他不但深入研究,而且實踐躬行,事實上他也最大程度地做到了這一點。所以,觀他一生行藏,無論是在俗時的交友,治學,育人,乃至他所從事的某一項專業,一經涉足便全身心投入,力求做得最好。可見,他一生做人的確是凡事認真而嚴肅的——他要學一樣就像一樣,做什麼就像什麼。李叔同先生僧臘二十四年,隨著他佛教典籍的問世和嘉言懿行的傳播,在宗教界聲譽日隆,一步一個腳印地步入了高僧之林。他從留學生、而藝術教育家、最後成為律宗高僧的弘一大師,其為人可謂“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典型。

  所以,對於李叔同的出家,正如豐子愷在《我的老師李叔同》一文中所說“李先生的放棄教育與藝術而修佛法,好比出於幽谷,遷於喬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慶的。”因為,無論他是所在。他自己就是一叢菊,一片霞,一輪月。一月當空,千潭齊印,澄淆定蕩,各應其機,他的一生行誼,就是一部哲學大書,無字之經,不刊之典。他給後世留下的詩文、藝術、思想和佛典,就如藍田之玉和苧羅之紗,越是經過時間的磨礪越堅實,越是經過汙水的沖刷越潔白。雖然李叔同與弘一法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形象,但兩個形象並不是截然斷開。他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是他的多才多藝和認真的精神。他一生做人確是凡事認真而嚴肅的。他要學一樣就要像一樣,要做什麼就要像什麼。古人有話說:“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之所能為”。馬一浮曾有詩挽他說:“苦行頭陀重,遺風藝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為師”,讀此可謂如見其人。

  先生走了,他的人格魅力還在,如風常拂,如月明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