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年畫簡筆圖片

  年畫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品之一,每值歲末,多數地方都有張貼年畫、門神以及對聯的習俗,以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年畫因一年更換,或張貼後可供一年欣賞之用,故稱“年畫”。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1】

  
【:2】

  
【:3】

  
【:4】

  
【:5】

  以上的之後,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關於年畫的知識吧!

  年畫的發展

  年畫在清代進人鼎盛期。康、乾年間國泰民安的社會局面,為年畫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俗小說的風行,又為大量的年畫作坊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清初年畫的一個最主要特徵就是題材多,出現了大量以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戲曲人物、演義小說等為主要內容的作品。在表現形式上,由於受到利瑪竇和朗世寧等傳人的西洋繪畫風格的影響,西方明暗透視技法在年畫創作中得到應用,有的作品在畫面上還刻印上了“仿泰西筆意”等字樣,年畫也因此成為清代西風東漸的一個視窗。

  清末民初,內憂外患,年畫的農村市場受到很大的衝擊,傳統年畫逐漸式微。與此同時,在上海、天津等城市則興起了新的題材樣式的改良年畫,新增有反抗列強侵略、提倡愛國、描繪新事物等內容。此時,西畫的輸入和商業的發展,又產生了一種將國畫工筆重彩與西洋擦炭水彩結合的月份牌年畫,其題材有戲曲故事、吉慶祥瑞等,還包括一部分格調不高的時裝美人。

  抗戰時期,在解放區出現了以民間年畫的形式表現革命內容的新年畫,它在艱苦的戰爭歲月裡,鼓舞了軍民士氣,打擊了敵人。

  1949年以後,新年畫繼承了舊年畫的許多優良傳統,摒棄了舊年畫中的一些迷信、落後的內容。許多專業畫家加入了年畫的創作隊伍,他們打破了舊年畫的一些固定程式,大膽借鑑其他畫種的表現手法,年畫的面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