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炙足內側哪些穴位對脾胃好

  生活中有些常見的疾病和不適,可以通過點按或艾灸某個穴位而得到緩解。那麼艾炙足內側什麼穴位對脾胃好?下面就隨一起來了解下吧!

  艾炙足內側的穴位對脾胃好

  1、艾炙足內側什麼穴位對脾胃好

  足三裡是預防和治療胃病的有效穴位,它位於髕骨下緣3寸患者可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準,四指橫量即為3寸,下同,脛骨前嵴外一橫指患者拇指指關節橫度處見圖2。可採用拇指點按、按揉或艾條燻烤穴位的方法,每次3~5分鐘,一日數次即可。

  2、 足三裡的功效作用

  2.1、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

  2.2、治療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痺、洩瀉、便祕、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羸瘦。

  2.3、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溼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楊痿,移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3、艾炙神闕穴作用是什麼呢

  【美容】 現代人生活壓力過大,體內淤積各種毒素排洩緩慢,肌膚對化妝品、營養品的吸收減慢,引發一系列面部問題。面部溫灸通過熱原理與中草藥艾草的作用,美容棒在面部進行排毒滾動,促進面部血液迴圈,開啟毛孔,溫補氣血,增強肌膚的免疫力及對產品的吸收。 優點:溫灸溫熱再配合中草藥艾草條,在面部輕輕滾動,可替代了美容師按摩,讓面部血液迴圈加速,促進產品的吸收,在溫肌散寒、活絡經氣的享受中完成有效的美容護理。

  【保健】 溫經通絡,益氣驅風,活血止痛,改善區域性迴圈,增加免疫力。肩周炎,腰肌勞損,腰腿疼痛,骨質增生,胃脘寒痛,椎間盤膨出,咳喘,面癱,痛經,少年近視等症。

  【養生】 艾灸養生保健療法能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和抗衰老的能力,從而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此法簡便有效,尤其有溫陽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可作為中老年保健灸及虛寒證患者首選的自我養生方法。

  脾胃虛弱飲食調理

  1、飲食調養基本原則

  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平時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飯,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乾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儘量少吃。

  2、常見健脾養胃的食物

  粳米性平,有補脾益氣之功。脾胃虛弱可以多吃點黃顏色的東西,比如玉米、土豆、鯽魚湯、薏米等,它們都是調脾胃非常好的選擇,如果不想那麼麻煩可以直接服用蟲草薏米糊。其實何為虛弱,就是功能不強,知道原因就簡單了,還是從容易消化著手,每餐以豆漿牛奶,及沒餡的饅頭及易消化的粥最好是加些薏米、蕎麥、燕麥、紅棗等一類補脾胃的東西更好,生冷硬及刺激的東西儘量不吃,還有葷的也要吃些易消化的魚類,其它肉類少吃為好。

  調理脾胃虛弱可以按摩上面介紹的這些穴位,也可以選擇艾灸的方法,日常生活中藥注意規律飲食,多吃健脾胃的食物。

  能調理脾胃虛弱的常見穴位

  艾灸足三裡穴

  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經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點按中脘穴能夠促進經氣執行,調節胃的功能。用手指點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鐘,至區域性產生髮熱感。

  推按兩肋

  兩手掌在身體兩側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使局部發熱,能夠疏通肝膽經,調暢氣機。

  經常練習這些手法可以有效調節胃功能,達到養胃、暖胃,調暢中焦氣機、預防胃疾病的療效。

  艾灸中脘穴

  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溼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