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濤書法書法作品

  弘濤,著名學者、書法家。1954年10月1日出生於山東掖縣。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央黨校特聘教授、國防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書法研究院研究員、世界藝術大會中國代表、世界藝術家聯合會副祕書長,是我國當代知名的書法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弘濤個人簡介

  弘濤,男,1954年生人,山東掖縣人。人事部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書法協會會員,24屆世界藝術大會代表。

  其書法早年曾得到周祖謨、大康、沈鵬、李鐸等名家指點。1990年進入專業研究創作以來,理論與實踐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書學著作《中國書法構圖藝術》得到專家們高度肯定。1994年考察黃河途經太原應邀舉辦個展得到觀眾熱愛;1996年為北京舞蹈學院創作的“舞”被印在練功服以來流行於市;其部分書法被中南海、釣魚臺、歷史博物館等館院收藏並作為國家禮品被許多國家首腦珍藏;作品<李白詩>為人民大會堂安徽堂懸掛。

  多種版本的《弘濤書法集》均大受各界歡迎。52集電視文化專題片《中國書魂》稿本已經完成;悉尼奧運會在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展示的榜書“冠軍”博得人們喝彩;2002年應邀赴日本講學獲得極大成功;2003年捐獻給“保護母親河”的書法《滕王閣詩》在中央電視臺《真情無限》現場拍賣以3萬元成交;巨幅行草《沁園春·雪》捐贈給在抗擊非典一線的醫護人員。

  弘濤先生可根據客戶對作品的內容、規格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提供書法作品。

  書法美學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書法領域中理論成果的不,足與人才的匾乏,是由書法研究傳統中方法論的單一的原因所致。它與美學研究格格不人。

  我們對書法歷史的把握是直線型的、單一的、平面的、孤立的。我們對漢取代秦、宋取代唐的歷史變遷以及書法史上的這種變遷常常習慣於從單調的時間意義上去理解,這樣做的危害是:對每一種風格的湧現,書家的崛起都僅僅從前後的承啟關係上著眼,·對後代人的審美也多從前代去尋找正面的或反面的根源,一個王羲之的意義僅僅在於王羲之的個人成就而不是他的歷史性貢獻,更不會是他處在魏晉時代的個人審美趣尚中所應包含的時代審美、別一藝術中的審美因子誘發、乃至思想史對它的內涵規定等等眾多內容。一種技法美的典型,比如中鋒美的典型,我們僅僅看到它作為技法本身存在的價值或者還稍稍有一些欣賞上的價值。至於它的背後所隱藏的哲學觀、宇宙觀、認識論方面的更深層主線,以及它作為一種審美型別所具有的分析的特徵,這種特徵所具備的各個層面的潛在價值,它在書法歷史演進過程中作出何等樣的適應與調節等等,卻很少有人涉及,書法美學體格的建立如果不改變在方法論上的這種狹隘模式,絕難取得真正的成果,充其量也不過淪為一般欣賞理論的感性敘述而已。

  書法是一種美,一個觀眾對書法的審美把握,必然會與他對其他藝術如繪畫、音樂、舞蹈等等的把握掛起鉤來,甚至還會與他對生活中自然美的把握聯絡起來,從而構成一個人的總體審美基調。這就決定了美在生活中的多面性和可比較性。作為研究物件的書法美學,應該牢牢抓住這種多面性和可比較性,在書法獨特的美的表象中尋求出它與一般美之間若即若離的關係,從而在複線***而不是單線》途徑上從多角度多方位來研究這種美的豐富性與廣泛性,以及它在生活中的無所不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