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照片更乾淨透徹的要點

  “如何讓照片更乾淨?”“如何讓照片更通透?”“如何讓照片更清澈?”諸如此類的問題,其實都可以歸結到一起來說明。個人認為,所謂的“乾淨”或者“通透”指的是“不髒不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如何,供大家參閱。

  一、器材

  儘管這是一個相對次要的因素,但還是放在前面來說。

  同規格的攝影器材,毫無疑問越貴越好,小痰盂無論用得多好也比不上Otus,黑卡做得再好也比不上全畫幅,更不要說8×10,而解析度、色差、抗眩光能力、色彩傾向、動態範圍、高感這些因素都會對畫面產生影響,為了更好的原圖表現和後期空間,還是要儘量選擇更好的器材。

  這裡另提一下濾鏡。濾鏡對於畫面的乾淨程度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劣質濾鏡對清晰度的折損以及偏色問題是無法忽視的,所以諸如UV鏡、CPL鏡之類的儘量少使用,ND、GND則一定要選擇大廠家的。

  二、前期

  前期主要包括構圖和拍攝。

  1. 構圖

  先說構圖。構圖其實也就是畫面中元素的排布。一張優秀作品的構圖必須要是簡潔的、主體明確的,如果構圖上有很多雜物或者其他不相干的東西,那肯定就會導致不乾淨。舉個極端的例子,下圖中這樣的靜物作品肯定不會不乾淨,除了主體都是留白。

  再舉一個反例。不說顏色問題,右側的枝條、石頭及其倒影,水面的波紋,等等都起不到突出主體的作用,反而使得畫面元素雜亂,顯得很不乾淨。

  好的構圖應該是讓視線能集中在主體上,可以通過物體排布、引導線、透視方式、焦段等等構圖方式來確保主體突出,而且沒有會干擾視線的物體出現。

  當然,也可以通過一些技巧,比如說慢門、剪影之類的方式。

  2. 拍攝

  前期的拍攝對畫面效果造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比如跑焦、眩光之類,當然最大的影響可能還是天氣了。諸如陰天或者霧霾一類的天氣,正常拍攝一般不會有很好的效果,不過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拍攝,比如說陰天拍攝慢門,霧霾天氣則使用長焦拍攝,天氣好固然好,天氣差也可以用一些技巧來規避。

  還有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很多觀景臺都會隔著一層髒玻璃,這個影響還是不小的,而且也沒有說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三、調色

  調色這個事情和前期的相關性也很大,但是為了減少篇幅,就把它都放在後期中說了。調色可以分為影調和色調。

  影調

  影調方面,導致不乾淨的主要原因一般都是因為“灰”,如果有很濃重的霧霾感的話,肯定不乾淨,就像蒙上了一層灰一樣。

  四、細節

  其實這個很好說了,首先要邊緣清晰,也就是足夠銳利,其次則是要畫質細膩、過渡自然,肉、噪點多、顆粒多的照片不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