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隸書書法

  《陋室銘》,唐代文學家劉禹錫著,文章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此文歷經千年仍然為書法大家的喜愛。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陋室銘簡介

  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 ,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⒀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品概述: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為劉禹錫著。“銘”本是古代刻於金屬器具和碑文上用以敘述生平事蹟的一些讚頌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於歌功頌德與昭申鑑戒。後來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由於這種文體獨特的歷史淵源,使這種文體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簡約、寓意深刻等特點。 根據古文體的分類, “銘”是應用文。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題意,即對陋室描述,通過陋室對論語進行歌頌。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破迷開悟,引人入聖,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託物言志,以此闡明作者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這一點與《愛蓮說》頗為相似。此處陋室是劉禹錫於長慶四年任和州刺史時所建。

  作品特色

  ***1***託物言志的寫法

  ***2***反向立意的構思

  ***3***對仗工整,押韻

  ***4***採用類比的手法,讓文章更生動

  賞析:

  根據文章的內容,我們可以將這篇短文分為三部分:

  一、***1—3句***:

  《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引入正題,既顯得出手不凡,也為以後的陋室歌頌功德埋下了伏筆。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淺,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麼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麼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為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一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似有些突兀,但回頭一看,卻又渾然一體,因為上面的對比句恰好為這句的引論鋪下了基礎。[6]

  在此點看出,作者寫此隨筆是經過反覆思考的,絕不是一時的靈感衝動。絕句可以是靈光乍現,而連線無暇卻是平時的功底積累與反覆推敲了。

  二、***4—7句***:

  這幾句寫陋室環境與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完全是作者對於道德品質高尚之士的生活總結。在前面幾句的生花妙筆明瞭作者的志趣後,讀者的思緒也進入了佳境,此時明理,讀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階綠的淡雅之色,隱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馬上以青色入簾青的生機盎然點明恬淡中充滿生機的仙活生活狀態,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交朋識友,皆是同道高潔之士,撫琴研經,生活從容多滋味。遠離嘈雜的音樂,遠離傷神的公務,這種閒暇的生活實在讓人羨慕。這種既像隱士,又存在塵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羨慕的,也是凡夫俗子們嚮往的。通過這幾句的描寫,我們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畫卷,表達了陋室主人雅緻澹泊的生活情趣。

  注:第六句為正面描寫,看出作者從容淡定;第七句為反面描寫,寫出作者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作者借這南陽的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作類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諸葛亮與揚雄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這二人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們一樣擁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同時暗示了陋室不陋。實際上劉禹錫這樣寫還有另一層深意,即諸葛亮是閒居隆中草廬以待明主出山。而揚雄呢?卻是淡薄於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雖官至上品,然他對於官職的起起落落與金錢的淡泊,卻是後世的典範。劉禹錫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達的意思是:處變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榮辱從容的意思。既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負,若無明主,也甘於平淡的那種志向吧。這結合劉禹錫官場的起起落落,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三、***8—9句***:

  結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說明陋室“不陋”。表達了他對當時封建禮教的最高道德品質的追求。用聖人肯定的操守來規範要求自己,也許就是劉禹錫對自己的道德品質的最高要求。這樣的結句,不說其中的內容是何種意思,但結合題意,卻是妙手天成。因為封建禮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標準為最高道德標準的,孔聖人的肯定,也就為他道德品質的論注下了最好的定論,論文當有論據,而引孔聖人言作為論據,無疑在當時是最好的論據,充分而不可辯駁。

  可以說,這篇短文表現的主題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歌頌,表達了作者甘於淡泊、不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與權貴同流合汙的高潔清峻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