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攝影大師的思路和作品

  拍賣自然有很多主觀性在裡面,我們當然不能問這4個M對應每一個畫素是怎麼“折價”的,我們是想說說Gursky這樣的作品為什麼能達到“百萬”,下面是網小編整合的內容,希望能對你在攝影修為上更上一層樓。

  第一,大部分藝術品都有“父親光環加成”,換言之,一件藝術品的部分價值是由它的創造者帶給它的,而不是它自身具有的。

  第二,一件藝術品的價格會隨著經營機構、市場行情和買主偏好等因素產生較大波動。

  我上面的兩個前提隱含的意思是:

  其一,如果我並不知道這張照片是古斯基拍攝的,我會覺得這幅照片非常普通,甚至毫無出彩之處,而正因為這是古斯基拍攝的,我才覺得這幅作品很有嚼勁。

  其二這個前提就是說明古斯基這幅照片能夠成為最昂貴的照片,具有隨機性,並不是必然結果。但是,這並不能否認他的照片價格普遍賣得很高這樣一個事實,也從側面說明了他的照片的確不僅僅是靈光一現,而是有較高價值和穩定性的。

  如果你同意上面兩個前提,就可以看看下面的文字。

  :器材裝置

  古斯基偏好使用大畫幅相機,他的許多作品也是用大畫幅相機拍出來的,雖然器材與作品質量沒有必然聯絡,但更好的器材意味著在同等條件下能拍出擁有更多細節的照片,能更大限度的滿足作者的拍攝需求,這是毫無疑問的。所以:

  1.同等條件下,大畫幅拍出來的照片質量更高,價格自然比一般相機更高。

  2.大畫幅需要投入的成本更高,光一個後背就夠普通人喝一壺了,所以,他的准入門檻更高,玩的人更少,稀缺性更大。

  3.大畫幅需要毅力和熱愛。現在很多人揹著全畫幅,三腳架,幾個鏡頭就已經嫌重得不行了,而大畫幅的重量可想而知,再結合我後面要講的古斯基的拍攝特點,你就會明白,揹著大畫幅拍出這些照片的確是個體力活。

  :拍攝難度

  大畫幅和單反不一樣,它的操作更加複雜和繁瑣,掌握起來的難度比單反要高,其學習的時間也更長,所以拍攝難度更高,自然稀缺性更大。

  上面講的都是一些客觀方面,下面講的才是本文真正的重點,我們要講藝術品,就要講它們的父親。說實話,我第一次看到這張圖片的時候,我覺得真的就是稀鬆平常,完全就是藝術品拍賣市場製造出來的經濟泡沫,構圖,用光,色彩都沒有任何出彩之處,為何能賣出如此的高價?後來閱讀了古斯基一些的作品之後,我當初的觀點就變了,相信你看完我的這個回答,你的觀點也會有一些改變的。

  :重構而非重複

  攝影是什麼?我想很少有人能給出一個讓每個人都信服的答案,但我相信這種觀點應該很少有人反對:攝影要基於真實,也就是說你畫面中本來沒有人,你不能硬生生P一個人進去。自攝影誕生之初,人們就說攝影是用光作畫,光是自然的產物,是真實而客觀的,所以,攝影要基於真實,不能人為新增。

  但是古斯基不這樣認為,他認為攝影是一種重構,而不是一種重複,他認為攝影可以像繪畫一樣,加入人的主觀因素,讓它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讓我們來看一幅他的作品。

  《平壤四號》

  這幅作品是平壤四號,以137.5萬美元的價格售出。乍一看,稀鬆平常,不過就場面巨集大了一些,沒有任何出彩之處。正好,我這裡存有這幅作品的數碼格式,我們把畫面放大一下看看,沒看出所以然?

  平壤四號這張作品的後期痕跡十分明顯,人物都被臉譜化,沒有具體的表情,類似於繪畫的感覺。我們暫時不討論這種手法的好壞,著重體會他的思想:重構而非重複。再比如,下面這幅作品的柱子被P掉了。

  首頁《Rhine II》這幅作品後面的工廠也被P掉了。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不平衡了???憑什麼???P的照片都能賣這麼多錢???那請繼續看下去。

  :人類與自然,真實與虛無

  先看一下這幅圖,你看到這幅圖時,會不會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覺造物主的神奇?但當你把照片放大的時候,會發現這完全是人工的產物,因為在沙土上分佈著許多挖泥船,這是一些人工島嶼。

  古斯基的許多作品都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又說回《Rhine II》。這看起來是一幅純自然的風景,但是我前面已經提到了,實際上作者把後面的工廠都給抹掉了,他試圖營造出一種純自然的風景,但是因為圖片P成了這樣,現實就真的變成這樣了嗎?

  實際上你走到這裡,依舊會發現這條河的對面有大量的工廠,黑煙,也就是說,這幅圖是一種虛構的美麗。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工的痕跡遍佈全球,以萊茵河為例,萊茵河在歷史上經過了多次的改直,補彎,限流等,如此一來,似乎萊茵河變得更“好”了,因為它能更好的為人們所用,但是這樣就真的更“好”了嗎?或者說,這是不是也是一種虛構的美麗呢?這就是仁者見仁了。

  :獨立個人與時代洪流

  這點在古斯基的作品裡面體會得十分明顯,我們現在生活在資訊時代,每個人的自我都被無限的放大了,你看看微博,看看空間,看看朋友圈,每個人的小情緒都通過這些社交網路展現出來,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矛盾體。但是,一旦發生了災難,比如地震,比如恐怖事件,你又會在瞬間覺得那些所謂的小情緒,所謂的自我,所謂的內心都是那麼的脆弱與不堪一擊,當你看到那些逝去的人們,想到他們生前也曾如你一樣,覺得自我的存在感十分強烈,可在此刻,在時代洪流面前,獨立個人是多麼的渺小與無助。

  正如古斯基所言:我們在這個地球上是孤零零的。這不是一種選擇。我們就是這樣。這是每一個人不得不面對的。

  :上帝視角

  古斯基的許多作品都是採用的所謂上帝視角,就是畫面包容性非常強,畫面元素眾多,給人一種造物主般的即視感。

  有人覺得上帝視角沒有任何特別之處啊,不過就是站得高了點兒嘛。是的,的確如此,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站得高點兒的。比如國家地理每年幾乎都有航拍作品獲獎,其獲獎機率在所有照片型別中的機率最高,為什麼?因為拍的人少,很多人可能玩了幾十年攝影都沒有進行過一次真正的航拍。坐客機時往下拍還露出大大的機翼在我看來可能算不上航拍。

  所以,能站得高也是他的優勢,不過,最重要的不是他用了上帝視角,而是他用上帝視角表達出來的思想,後面再講。

  :無中心主義

  紐攝告訴我們,一張照片一定要有一個主題。可古斯基的作品似乎不是這樣,他的作品沒有明顯的視覺落腳點,沒有一眼就能看見的主題,傾向於無中心主義,但是真的沒有中心嗎?似乎他照片的中心在每個人心中又有不同的答案。

  結語:

  如我開始所言,藝術品的價格與其價值並不必然相配,但古斯基的確有不少閃光的攝影手法和攝影思想,他的風格和表現手法也有較高的內部統一性。以上純屬一家之言。

  以上是網小編整合的如何學習大師的思路和作品全部內容,希望各位攝影師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