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血排毒中藥

  人體血液中如果汙染物、毒素積聚過多,超過自身解毒能力,也會誘發過敏、衰老及癌症。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使君子促進消化

  使君子,性溫味甘,入脾、胃、大腸經,具殺蟲、消積、健脾的功效。其甘溫是溫和之溫,能助飲食之動化,而疏導腸中積滯,且富有脂液,所以滑利流通,能幫助身體的毒素從腸道順暢排出。以使君子為主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十分有效,其方法是取使君子30克,去皮炙厚朴、陳皮、川芎各0.3克,研為細末調勻,用蜂蜜調製成黃豆大小的丸,3歲以上的小兒每次服2顆,3歲以下者每次服1顆,以米湯送服。

  常食蓮子能靜心

  蓮子性味甘澀平,主要作用於心、脾、腎,能養心益腎,抑制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擴張冠狀動脈,鬆弛血管,降低血壓,補脾澀腸,並有抗衰老、延長壽命的作用。蓮子作為保健藥膳食療時,一般是不棄蓮子心的,蓮子心味苦,有清除心熱、固精、安神、強心之功效。蓮子的排毒元素也主要來自於蓮子心。用量一般為6~12克。

  海松子潤肺去燥

  海松子性溫,味甘,入肝、肺、大腸經。海松子含有脂肪油***約佔74%,其中以油酸酯、亞油酸脂為主***、蛋白質、揮發油、糖、磷、鐵、鈣等。海松子的主要排毒功效是清除肺部的毒素,能滋陰、潤肺、止咳,祛風通絡,散寒除溼,補血養肝,滋陰潛陽,益氣補血。與胡桃肉一起可以溫養肺腎、潤燥、止咳、化痰。二味相合,以蜂蜜相輔,補腎、潤肺、止咳,宜於肺腎兩虛之久咳痰喘。用量一般為10克。

  體寒用紅棗排毒

  紅棗歸於補氣藥類,有潤心肺、止咳、補五臟、治虛損的功效。胃腸道功能或消化吸收不好的人,就很適合常吃點紅棗,以改善病情,增益體力,幫助恢復腸胃的正常排毒。紅棗含糖量高,可以產生很多熱量,體寒的人食用,可以改變體質寒冷的現狀。

  紅棗含有的環磷酸腺甘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收縮力。紅棗成分中維生素C含量也很高,而且還含有山楂酸等營養素,研究證實,這些物質均有抑制癌症的效果,也就是說紅棗有很好的預防癌症功效。一次用量一般為15粒。

  當歸煎湯清腸胃

  當歸味甘、辛,性溫,能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腸燥便祕,進食後能增強腸胃吸收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利於身體廢物的排出。同時其甘溫質潤,為活血、補血良藥,能維持身體血液的正常迴圈,幫助血液排毒。煎服,用量一般為5~15克。

  吃藿香為脾胃排毒

  藿香其性微溫,味辛,入脾、胃、肺經。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藿香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甲基胡椒酚、檸檬烯,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力,使身體的毒素從腸道順暢排出。《本草正義》言其“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溼煦而不偏於燥烈,能祛除陰霾溼邪,而助脾胃正氣,為溼困脾陽、倦怠無力、飲食不甘、舌苔濁垢者最捷之藥”。

  天冬潤肺又降火

  天冬味甘苦、性大寒。又名天門冬、大當門根。乾透者質堅硬而脆,未乾透者質柔軟,有黏性。它能滋陰潤肺、止咳消痰,有效幫助排除肺部的毒素,同時還能降火、幫助排洩,主治肺結核、吐膿吐血、痰嗽喘促、糖尿病、咽喉炎、扁桃體炎、足下熱痛、虛勞骨蒸、陰虛有火之症。煎湯,用量一般為6~15克。

  簡單排毒中藥方

  桂萸巴豆敷方

  材料:巴豆、肉桂各1克,吳茱萸3克,生薑汁少許。

  用法:將巴豆、肉桂和吳茱萸一起研成細末,用生薑汁調成糊狀。將此藥糊加熱後敷於足三裡穴和肚臍處。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10釐米***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處。

  功效:此方具有利水破積、溫中通便的功效,多數患者在用藥6-24個小時後即可通氣排便。

  提示:巴豆毒性強,不可內服,也不要讓小孩接觸。

  螺螄食鹽敷方

  材料:稻田螺螄3個,食鹽10克。

  用法:將螺螄連殼一起搗碎,調入食鹽。將此藥糊敷在關元穴處,用紗布覆蓋,用膠布固定。關元穴位於肚臍下方10釐米***3寸***處。

  功效:此方具有清熱、利水、通便的功效,多數患者在用藥後不久大便即可通暢。

  大黃食鹽粉敷方

  材料:生大黃10克,食鹽10克。

  用法:將大黃打碎,研成粉末,與食鹽混合均勻。將此藥粉敷在肚臍處,用紗布覆蓋,用一帖傷溼止痛膏固定。每日換藥1次,可連續用藥3天。

  功效:此方具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的功效。

  大黃膏熱敷方

  材料:大黃適量,黃酒少許。

  用法:將大黃打碎,研成粉末。將10克的大黃粉用黃酒調成軟膏狀。將此藥膏敷於肚臍處,用紗布覆蓋,並用熱水袋在此藥膏上熱敷10分鐘。可每日換藥1次。

  功效:此方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

  硝皁敷方

  材料:芒硝9克,皁角少許。

  用法:把皁角研成細末;將芒硝用清水溶解成藥膏狀,調入皁角末。將此藥膏敷在肚臍處,用紗布覆蓋,用膠布固定。可每日換藥1次。

  功效:此方具有瀉熱通便、潤燥軟堅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