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孩子心得

  對於初中孩子的教育,要運用哪些方法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幾篇體會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裂變效應和市場經濟的競爭,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們的家庭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絕大多數的家長由於自己所學的專業和工作與教育沒有直接的聯絡,對子女的教育多是憑感情、憑經驗,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方法不當,子女普遍存在嬌氣、霸氣、遇事缺少主見、意志力薄弱等現象,這種狀況怎麼解決呢?筆者認為要讓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應採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長對子女造成的恐懼

  初中階段是孩子們“翻坎”的階段,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心情比較著急、浮躁。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了對立的情緒,這時的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學會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長。有專家說道:“孩子避免失敗的願望比爭取成功的願望更強烈。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敗,寧願降低努力的水平。”這就是家長造成的恐懼使孩子失去主動進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長不要一看到成績考差了,就來一頓“審訊”,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長應對孩子的學習從過程去要求,這樣比從結果去要求更科學,效果更理想。

  二、為子女建立自信心

  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求知慾很強,喜歡追根尋源。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麼等於4”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剛進校3個月的他,被勒令退學。他的母親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兒子成長,為兒子建立自信心,給他講文學、物理和化學,培養他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慾因此進一步被激發起來。“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終成為舉世聞明的發明家。可見成功源於自信,自信心的樹立,來自於周圍的人們的常識。做父親的都不賞識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愛迪生的母親不賞識自己的兒子,就沒有今天的發明家愛迪生,對目前發展比較差的孩子,家長要用放大鏡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子女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子女需要幫助時,家長的幫助要掌握一個度,絕不可越佾越皰,要留有餘地。如:孩子問某字怎麼寫,有的家長會隨口報出來,這樣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問某字怎麼寫,倒不如鼓勵孩子“你不是會查字典嗎?先查檢視,再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欣然去查字典***。這樣不僅省卻了家長的許多時間,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已動手攫取知識的。而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與子女一起成長,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所要學習的更新的東西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應隨時體現出求知上進的精神,給子女作出榜樣。“爸爸媽媽同樣在學習,在進步啊!”使子女明白學習新知,不斷進步是伴隨人終生的。其次要經與子女溝通,努力縮短與子女心靈的距離,原意聽子女淡知心話,真實地瞭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長。在教育子女時切忌使用“沒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語言,更不要以譏諷語氣,來冷嘲熱諷子女,冷漠子女,這樣會抹殺子女的自信心,給子女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阻礙子女的成長和進步。

  “讓子女有出息”是家長永恆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子女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學校教育,達到共同教育好學生的目的,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篇二

  一、家長應幫助初一孩子完成從小學到初中的學習過渡,使孩子們做到:

  1、適應變化了的學習環境。初中不同於小學,突出表現為"三多":課多、書多、老師多。不少孩子感到不習慣,對功課應接不暇。家長要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和精力,不要只重視班主任的課而忽視科任教師的課。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養成科學的作息守時、專注的讀書聽課、積極的勤學好問、獨立鑽研問題、自我驗收的習慣等。

  3、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中學的學習任務很重,學校把學習方法指導已列入教學內容,家長要積極配合。一般強調五個環節:① 預習② 聽課③ 筆記④ 複習⑤ 作業。

  4、明確智力上要"三過渡",初中一年級與小學高年級在智力培養上既有銜接又有發展,要完成三個過渡:一、在感知方式上,由以聽覺型為主轉變為以視覺型為主,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二、在記憶方式上,由以機械記憶為主轉向以意義記憶為主。三、在思維方式上,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要鼓勵孩子學會獨立地對學習材料進行綜合、判斷、推理,發展思維能力。

  5、加強意志鍛鍊。家長要使孩子在不斷進步、不斷成功的喜悅中增強信心。

  二、家長應幫助初二的孩子防止成績下滑。

  初二階段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容易下滑,如果得不到及時指導,必然導致心理上的厭學情緒,引起學習上的惡性迴圈,那麼,初二學生的家長,應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防止成績下滑呢?

  1、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認識。初二所學知識的難度明顯比初一加大,功課有9門課之多,只完成每天作業、到考前才臨時突擊複習,是遠遠不夠的。家長應著重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複習習慣:當天學的,及時複習;單元學的,整體複習;階段學的,系統複習。

  2、改進孩子的學習方法:知識是有規律的,初二的學生應該能夠認識到一些學習規律掌握恰當的方法了。家長對此也應該明確認識到掌握科學的方法比掌握具體知識更重要。

  3、排除孩子的學習困擾。有些孩子成績下滑是有多種原因的,心理因素是其重要的一方面。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和孩子仔細談談心,幫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礙,及時疏洩不良情緒。

  三、初中畢業年級的家長,應盡的責任。

  1、對孩子進行全面透徹的瞭解。瞭解孩子在初三面對大容量的學習任務時的心理狀態,使其對學習充滿信心,勤奮刻苦,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談心、教育,並要多與老師聯絡。

  2、關愛、理解、支援孩子。初三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每個學生的基礎不一,智力各異,學習成績有差異是必然的。家長要從實際出發,對孩子既要督促又不苛求。要鼓勵孩子制定出拼一拼能達到的目標,並協助他為之奮鬥。生活上關心他們的冷暖。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要關心他們的思想,當好孩子的大朋友。在孩子參加升學考試的前後都要注意孩子的情緒,做好穩定情緒的工作。在臨考前,家長自己也要保持一種輕鬆的情緒,不要過分地嘮叨,那樣容易加劇孩子的緊張情緒。在升學考試結束後,家長要及時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特別是對考場上發揮不好的孩子更應做好安慰工作。

  篇三

  長首先要了解初三年的幾個重要階段與安排。

  大部分學校會在初三上安排1-2次月考、11月中旬期中考、明年1月份期末考;初三下除月考外,4月份左右有中考英語口試、體育考試、理化實驗考試,5月底左右有歷史結業會考,各校在5月份會安排一次中考模擬考,有的學校在6月份還安排第二次模擬考,然後就是中考。

  其次,分析孩子的現狀,明確幫助孩子的目標與策略。

  可根據對孩子的觀察瞭解以及從老師那兒得到的資訊,再加上進入初中以來孩子幾次大考的成績等,分析孩子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學習能力以及現有的學習水平,列出優勢與弱點,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與孩子取得共識。

  注意要讓孩子自己分析或引導他分析,不必因分析不夠全面或不夠準確而與他爭執,關鍵是要讓孩子有改進的願望。在此基礎上,再探討可以改進的空間,並確定1-2個最容易改變的弱點為突破口。

  第四,落實計劃。

  要對孩子有信心並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對學習成績暫時落後的孩子來說,只要不放棄就有希望。要相信孩子,並讓孩子信任你。

  另外,家長要善於"察言觀色"。

  當孩子情緒有變化時,要幫助他們,特別在考試後,無論考得如何,都應該找孩子聊聊。應該重分析、重從考試中吸取經驗與教訓;可與孩子一同分析考卷,發現問題。最後,可以鼓勵孩子找老師弄懂,或請家教等等。

  信任的度不好把握,做得不好就變成放縱。如果家長對自己這方面沒有把握,可以多跟孩子和老師交流。"信任"不等於不管或不必管,而是在信任的前提下,"管"得更細更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