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無效溝通的技巧

  今天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關於,希望大家會喜歡,同時也希望給你們帶來一些參考的作用!

  1、自我印象管理

  所謂自我印象管理是指通過經營自己公開的形象,達到影響別人如何評價自我的目的,進而為溝通創造良好的基礎。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朋友圈的展示,沒錯,朋友圈就是一種自我印象管理。

  我們在微信上加了新的朋友後,估計很多人都會去翻一翻他的朋友圈,以便儘快的瞭解一個人。如果你的微訊號是專為工作使用的,那用心經營一下自己的朋友圈,會為你和工作夥伴的互相瞭解節省很多時間。

  比如有些人會經常晒一晒鍛鍊身體的資料,可以建立起自己很有毅力和積極生活的形象;而有些人會樂於轉載一些視角獨特的文章,也會建立起自己喜歡思考的形象。

  這些形象首先可以幫助我們塑造自我概念,從而規範自己的行為。其次,清晰的個人形象還可以幫助人們快速找到最合適的溝通方式。

  比如理性的人可能更喜歡資料,那就多準備材料;感性的人可能更喜歡直接感受事物,那就多面對面交流。

  快速找到合適的溝通方式會對良好的溝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這裡所說的印象管理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上,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與別人溝通,那些偽造資料進行欺詐的行為與印象管理可是兩碼事。

  2、控制不良情緒

  能否控制住不良情緒是開展有效溝通的一個重要考驗。但是想必大家也都有親身體會,控制情緒可不是個簡單的事情。

  有時候即使自己也知道要控制,可一忍再忍之後,最終還是發展成忍無可忍。

  那怎麼才能克服這種不良情緒對溝通的干擾呢?可以分四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監控你的情緒反應,要及時發現你的行為已經開始帶有情緒。比如心跳加快、感到煩躁、開始用挖苦的語調說話等等。

  第二步,找到引發情緒的激發事件。激發事件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件事,比如你即將要去見女朋友的父母,所以你現在很緊張和煩躁。見父母這件事就是激發事件。

  第三步,記錄你的思考。這一步非常關鍵。找到激發事件後,要通過思考,把激發事件引發不良情緒的原因找出來,並逐條進行記錄。比如你剛剛失業,而且以前還離過婚。那你煩躁的原因可能就是怕她的父母看不起你。

  第四步,重新評估找到的原因,用具有建設性的思考來取代情緒性的思考。比如,你可以這麼想:我確實有個不完美的過去,但是我已經認識到了錯誤,我已經決心讓她過上好的生活。一旦你開始正面地去思考,困擾你的不良情緒就會降低很多。

  這就是控制不良情緒的理性思考方法。當然這種理性的控制方法不可能完全消除你的不良情緒,但是它卻能從數量和強度上降低你的不良情緒,讓不良情緒處於受控的狀態,從而使有效溝通成為可能。

  3、懂得傾聽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溝通是兩個人的事情,良好的溝通也必然是溝通雙方積極互動的結果。

  這就要求我們在溝通中不僅要了解自我,還要了解別人。只有準確理解了對方的意圖,溝通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學會傾聽就顯得尤為重要。

  提起傾聽,很多人都會理所當然地覺得傾聽就是聽別人說話而已,傾聽和聽到,其實是兩回事。

  聽到是生理過程,聲波傳送到大腦的過程就是聽到,而傾聽則是在這個基礎上對資訊進行再加工和深度分析,給這些資訊賦予意義的過程。

  聽是被動的,我們可能會有意或無意的漏掉一些資訊,而傾聽是主動的,你必須更加專注,收穫更多的資訊。

  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是要少說話。

  儘量不要打斷對方,或者總是把話題扯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來。古希臘的哲學家早就說過:“我們生來有兩個耳朵卻只有一個嘴巴,就是為了讓我們少說多聽。”

  很多人都會犯這個錯誤,溝通時總是熱衷於表達自己熟悉的事物,而沒有耐心去多聽聽別人的觀點。要知道,只有少說多聽才能擴大你的認知地圖,瞭解更多的資訊和知識。

  當然,少說不等於不說,溝通畢竟是互動,不是一個人的演講,適時地表達自己也有助於溝通順利地進行,但一定要提醒自己。

  第二是擺脫注意力分散。

  能引起注意力分散的事物大致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來自外在環境,比如交流時手機突然響起;另一方面來自內心,比如你正沉浸在一個很感興趣的想法中無法自拔。

  所以,想要獲得高質量的溝通,就需要從這兩個方面著手,關掉電視、手機靜音、把身邊的零食拿走,選擇儘量安靜的場所。

  第三是不要過早評論。

  很多人都知道不要在真正理解別人意思之前下結論,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還是常常忍不住在別人沒說完前就開始評論。

  這種現象在觀點不一致時更容易發生。貿然評論很容易引發誤解,從而使一場交換觀點的溝通變為脣槍舌劍的戰爭。

  此外,過早評論別人的意見還可能會導致錯過一些有價值的內容,這對於溝通者本人來說也是很大的損失。

  第四是尋找重點。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交流時人們說話的內容很難一直圍繞著一箇中心思想來論述。

  比如當一個人表達如何提高銷售量時,可能說著說著他的主題就變成了吐槽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越來越低。

  這就需要我們在溝通中,不斷提煉對方的觀點,拉回跑偏的話題,使溝通一直能圍繞重點展開。

  這四個要點能夠幫助你快速進入傾聽狀態,如果能堅持在溝通中主動去練習使用,相信你在理解他人方面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4、採用恰當的溝通模式

  每個人都是一個多元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這就要求在人際交往中面對不同人採取不同的溝通模式。

  與老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與男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與女人溝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緒。與上級溝通,不要忘了他的尊嚴。與年輕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與兒童溝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

  一種態度走天下,必然處處碰壁。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臉面”,或者說擁有一系列不同的角色,成為一個溝通高手部分地取決於他能依據不同的情境挑選出最佳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