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心理學論文範文

  旅遊心理學是導遊專業和旅遊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它是將心理學的相關研究成果和相關原理及研究方法應用到旅遊活動的發生、發展到結束的一門邊緣學科,是通過掌握利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來解決旅遊活動過程中實際問題的一門學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旅遊心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摘 要】本文就當前旅遊心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缺乏優質的教材資源;缺乏專業的研究團隊和專業團隊;過分強調理論學習,忽視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進行了分析,並針對問題提出幾點建議:基於調研,優化教材內容;建立團隊,整合專家資源;加強專業合作,聯合培養;完善理論學習,強化應用能力培養;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

  【關鍵詞】旅遊心理學 課程教學 改革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4-0082-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成為現代人類社會重要的生活方式。據相關旅遊組織統計,預計到2020年全球旅遊者人數將達到15億,旅遊行業所帶來的收入總和將達到2萬億美元。而中國作為第四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和亞洲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我國的旅遊業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和挑戰。我國在“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旅遊就業崗位達到70萬個。如何培養和打造一支職業化、專業化、規範化的旅遊行業人才隊伍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旅遊心理學是導遊專業和旅遊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它是將心理學的相關研究成果和相關原理及研究方法應用到旅遊活動的發生、發展到結束的一門邊緣學科,是通過掌握利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來解決旅遊活動過程中實際問題的一門學科。設定該課程的學習,主要是期望旅遊從業人員能運用基本的心理學原理和方法分析旅遊活動中的各種現象,對人的旅遊行為進行準確的預測,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和辦法,引導旅遊者的旅遊行為,從而提高旅遊行業的服務和管理質量。因此筆者認為,脫離了心理學、脫離了對旅遊主體人的研究的旅遊學是缺乏生命力的,缺乏旅遊心理學的學習和研究的旅遊行業同樣是缺乏生命力的,它的學科發展及教學質量關係著旅遊服務質量和旅遊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關係著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 當前旅遊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優質的教材資源

  一本高質量、高水平的旅遊心理學教材在旅遊心理學教學過程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能為教學者提供一個科學且積極的引導和指引。而目前我國旅遊心理學的教材仍處於不成熟的混沌狀態。宋河有等人曾將近十年出版的旅遊心理學教材做過統計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發現,我國旅遊心理學教材目前包含以下特徵:數量在持續不斷地增加,體系框架雷同與多樣化並存,內容上移植痕跡明顯,且多以理論描述為主。教材內容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研究物件不明確,缺乏權威正規化;***2***教材定位不清晰,內容缺乏針對性,沒有權威導向;***3***研究隊伍不強大,缺乏權威專家和組織對該領域的深入研究和開發,也因此導致教材版本雖然逐年增多,但教材內容依然跟不上旅遊業發展的需求,導致任課教師教材選擇難度大。

  2.缺乏權威的研究團隊和專業的師資團隊

  旅遊心理學具有邊緣性和交叉性的學科特點,研究內容涵蓋旅遊學和心理學兩大學科,同時還涉及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門學科。因此對該領域的研究人員和任課人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懂得心理學的基礎理論,又要熟知旅遊學的基本原理和相關應用層面將會遇到的問題,還要廣泛涉獵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和歷史學等學科知識。目前我國旅遊心理學研究領域一方面還未出現權威的專門針對旅遊心理學開展科研的權威研究團隊,另一方面缺乏具備很好的心理學與旅遊學專業背景的師資人才,這也是約束我國旅遊心理學課程發展的重要因素。缺乏權威團隊,也是導致教材難以出現權威正規化的原因之一,且難以培養具備良好的心理學基礎和旅遊學知識的人才,相應的師資人才也就難以產出,如此惡性迴圈也是導致旅遊心理學的教學難以發展前行的原因之一。目前國內大部分的旅遊心理學課程教師專業背景比較單一,要麼是旅遊管理專業,要麼是心理學專業。作為旅遊專業的教師,以旅遊管理的相關理論及旅遊學的知識為主,教學中內容缺乏心理學理論對旅遊行為的指導。而心理學專業的教師,以心理學理論為主,卻又缺乏旅遊業的相關知識,難以將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深入而豐富地應用到旅遊學中,造成理論與實踐脫鉤。

  3.過分強調理論學習,忽視應用能力的培養

  我國旅遊學界借鑑美國和日本學者的研究思想,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旅遊心理學體系,一方面以旅遊消費者為物件,研究旅遊者消費行為規律;另一方面研究旅遊工作者和旅遊者的互動關係。旅遊心理學課程系統、全面地介紹旅遊心理學概念、理論和方法,有較強的理論性。而對並不具備系統心理學知識儲備的旅遊專業學生而言,過多的理論講述只會令學生感到難以理解,並且與學生所期望學習的心理學相關知識相距甚遠。筆者曾針對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做過一個初步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他們希望通過旅遊心理學掌握的知識主要包括:旅遊者的需求和心理,旅遊行為過程中的人際溝通交往,旅遊過程中衝突的問題解決以及導遊自身心理調適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都是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問題,而目前旅遊心理學的相關教材裡,關於這些問題雖有所涉及,但篇幅較少,且內容理論性過強,缺乏豐富的案例學習材料。

  4.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

  旅遊心理學目前的教學主要採用的仍是“講解―接受”式的教學方法,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學生則作為被動學習的角色存在。這種教學方式依賴於教師本身的知識儲備和能力,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便於通過講授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並對教學內容形成內在的邏輯性和系統性。但倘若單一地使用講授法,又會較大程度地影響旅遊心理學的教學內容和效果,因為旅遊心理學本身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和應用性的學科,課程中所探討的問題是實踐中迫切需解決的問題,如旅遊消費心理、服務心理、導遊壓力管理、旅遊活動的人際溝通等,這些實際問題都需要通過大量的案例或實踐模擬等方式,才有可能將旅遊心理學所涉及的豐富主題和內容充分地學習和探討,也才有可能更好地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理論知識開展實踐活動的能力。單一的教學形式難以滿足這門課程實踐性和應用性的要求。   二 旅遊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1.基於調研,優化教材內容

  教材內容應基於廣泛的調研基礎上,充分考慮目前旅遊行業的狀況及需求,將心理學中能廣泛應用於旅遊行業的內容進行整理,並聯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旅遊行業從業權威人士,豐富教材中實踐性較強的內容,通過案例分析等形式,讓學生能將心理學理論與旅遊行為中的實踐相結合。

  2.建立團隊,整合專家資源

  由權威機構出面,整合專家資源,通過廣泛的學術研究和探討,形成權威正規化。由旅遊界相關團體出面,如中國旅遊協會等,聯合旅遊學界和旅遊心理學研究領域德高望重的權威專家成立旅遊心理學研究專業委員會,通過開展研究會或學術交流等形式開展廣泛的合作和交流,以便為廣大旅遊心理學研究者和學習者提供更大的交流平臺和資訊傳遞空間。

  3.加強專業合作,聯合培養

  考慮旅遊學與心理學專業設定聯合培養計劃,在本科人才或研究生人才培養階段加強兩個基礎學科間的學習,以便日後形成強有力的新生力量,為日後旅遊心理學的優質師資資源提供有力保障。

  4.完善理論學習,強化應用能力培養

  針對旅遊行業從業人員對旅遊心理學的需求,教師應從社會心理學、人際關係心理學、溝通心理、衝突解決等層面強化社會心理學及心理諮詢等應用性心理學研究方向的學習。如一方面透過對人性的認識,對不同人格理論的學習和認識,讓學生深入地去探討人的需求和如何適當地滿足旅行者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強化人際關係建立過程中所需把握的基本態度和技巧,這是人的溝通模式層面的問題,也是旅遊行業人員急需強化的應用層面的能力。

  5.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

  講授法以教師為中心,學生難以參與進來。理論學習主要通過講授法來完成,以便能讓學生透過老師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相關理論的內容和精髓。但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法,通過案例播放、案例探討、情景模擬、角色轉換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嘗試從不同的視角去感受旅遊行為過程中人內在心理的變化和感受。

  總之,只有一方面強化專業團隊建設和培養,另一方面提升教學過程中內容和形式的質量,最終才能為旅遊心理學教學改革帶來新的能源和動力。

  參考文獻

  [1]劉純.旅遊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6~10

  [2]韋福巍、覃舉東.高校旅遊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河池學院學報,2009***S1***:39~41

  [3]鄒本濤.旅遊心理學:含義、物件與特點的再審視[J].旅遊學刊,2010***7***:83~87

  [4]宋河有.旅遊心理學本科教材建設:現狀、瓶頸與出路[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85~89

  [5]薛群慧.旅遊心理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創新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10***4***:76~79

  [6]晏鯉波.中國旅遊心理研究二十年述評[J].旅遊科學,2004***3***:65~69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