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科技手抄報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越來越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是現代社會的又一基本特徵。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變革力量。科技競爭,特別是人才競爭,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焦點;提高國民的科學文化素養,成為21世紀競爭成功的關鍵,科技普及成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整理,希望能夠幫助你們:

  :一擦就著的火柴

  媽媽準備生火做飯了。你急忙拿起火柴盒,用火柴頭在盒邊一擦,“嗤”的一聲,火柴就燃著了。用火柴點火,實在大方便啦。在鑽木取火的時代,人們為了得到一個火種,常常要付出艱苦的勞動。沒有足夠高的溫度,那是無法把木頭引燃的。人類發明火柴,也經歷了漫長曲折的過程,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辦到了的。

  二百多年前,在義大利的威尼斯出現了第一支火柴。那是一支巨型火柴,很象一根敲大鼓的木糙,糙頭由一團氯酸鉀藥面做成。只要把火柴頭浸到盛濃硫酸的瓦盆裡,火柴就燃燒起來。這是由於氯酸鉀碰到濃硫酸,發生猛烈的化學變化,又是發熱,又是放氧氣,於是,木棒就吐出了明亮的火焰。
 

關於科技的手抄報圖片

  那時候,這種火柴價格昂貴,即使是有錢人家也是幾家合買一根。這種最早的火柴使用起來很不方便人身上,濃硫酸濺在會燒壞衣服,傷害面板。十九世紀初,瑞典人發明了摩擦火柴。火柴頭上塗了一層白磷,模樣也變得小巧靈便,長短已經接近今天使用的火柴。劃火柴,不需要專門的火柴盒,找塊粗糙的地方,牆壁、磚頭或是鞋底,輕輕地一擦,火柴就燃著了。

  這是因為白磷的著火點很低,超過40攝氏度就自動著起火來。再說,白磷有毒,那時候,有些制火柴的工人,由於吸入了白磷蒸汽而中毒死亡。因此,用白磷做火柴,實在不安全。人們改用三硫化四磷來做火柴頭,不再使用白磷,火柴仍然可以在鞋底上劃出火來,而毒性和自動著火的危險減輕了許多,可是,這種改進了的火柴仍然不安全,在運輸途中或者口袋裡磨來蹭去,還可能發火,釀成火災。
 

關於科技的手抄報圖片

  幸而在1845年發現了另一種沒有毒的磷一紅磷。此後,就用紅磷代替白磷製造火柴了。1855年,瑞典人設計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安全火柴在火柴盒外側塗上紅磷,火柴頭上有氯酸鉀和三硫化二銻這兩種引火藥。當你擦火柴時,火柴頭蹭下的一丁點兒紅磷,由於摩擦生熱,達到著火點,起火了。火星引著三硫化二銻,氯酸鉀受熱放出氧氣,幫助燃燒得更旺。火柴桿是用松木或白楊木做的,前端又浸透了石蠟和松香,使火柴擦著後,火焰容易燒到火柴桿上去,發火的時間也長一些。

  火柴一擦就著,關鍵在於紅磷的著火點比較低。也就是說,只要有稍許一點熱量***比如摩擦生的熱***使紅磷的溫度升高到著火點以上,紅磷就開始燃燒。

  你會問,打火機點火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你一定注意到了,打火時,手指要按一下打火機,這樣帶動齒輪摩擦火石,於是就從那兒迸射出了火花。火石裡也有著火點比較低的物質,這就是金屬瀾和飾。它們好似火柴盒上的紅磷,稍加摩擦,便發火燃燒。打火機裡的氣體***主要是丁烷***很容易蒸發,蒸汽遇到從近旁飛來的鑭、鈰的火花,便燃燒起來。

  要點爐子了。在蜂窩煤爐的爐膛底,自下而上一層層鋪上刨花,引火炭和蜂窩煤。用火柴或者打火機點燃碎紙片,依次引燃刨花、引火炭。最後,蜂窩煤燃燒起來。詳細回憶一下點爐子的過程,劃火柴,著火點很低的紅磷燒起來,我們得到了火。以後,各種引火材料一個接一個燒了起來,它們的順序是:火柴頭上的藥物——火柴桿——紙片——刨花——引火炭——蜂窩煤。排列在前的引火材料著火點比較低,它點著以後,產生較高的溫度,就把它後面的引火材料燒著了。一次一次地提高溫度,才能使著火點較高的煤點著。

  這裡,你是不是已經歸納出一條知識:物質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才能開始燃燒。這個溫度就是這種物質的著火點。反過來,如果將一個熊熊燃燒著的煤球從爐子裡鉗出來,不多會兒它就熄滅了。這也是同樣的道理。單個的煤球脫離了火熱的爐膛,它那不多的熱量很快散失掉了,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燃燒不能繼續進行,火便熄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