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同時間段如何釣魚

  喜歡釣魚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釣魚有許多的釣魚技巧,不同的季節、不同的魚類、不同的天氣等等,釣魚技巧都是不一樣的。那麼大家知道春天在不同的時間段分別有哪些釣魚技巧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早春釣魚技巧

  什麼是早春呢?早春的時間段應該怎樣區別呢?其實早春就是指常年公曆2月上、中旬,農曆正月立春至雨水期間。這期間,由於氣溫、水溫都還很低,魚兒幾乎處於半冬眠狀態,活動範圍小,攝食量也小,尤其在上午10點鐘前,很難釣獲。

  我們選擇早春釣魚,當早上10點以後,我們可以發現,隨著氣溫、水溫上升,溫度能滿足於魚的需要,鯽魚咬鉤較勤,這時釣者仍可按冬季的釣法,用5.4或6.3米輕便型手竿;0.4號或0.6號細線;2~3號小鉤和輕墜小漂,選擇有日照,水深2米的草叢邊下竿,主釣鯽魚。釣餌,以火柴棍粗細的紅蚯蚓,紅蟲、肉蛆最佳,其次用米飯粒。

  仲春釣魚技巧

  仲春,指公曆3月中、下旬,驚蟄至春分這一段時間。這其間,氣溫、水溫正在逐日增高,雖早晚和中午存在幾度的溫差,但整個一天的氣溫和水溫都很適合魚兒的生存需要。所以,各種魚都顯得異常活躍,也特別貪食。尤其是產卵後的雌魚更甚,若在這期間出釣,應改變早春釣的招數,堅持“五釣”之道。即:全天釣,靠邊釣,淺水釣,挨草釣和“對口釣”。

  就對口釣而言,除了指應注意用“物件餌”釣“物件魚”外,更要充分考慮和避免小鉤細線,若遇上大魚後,在釣具組合上不至於出現人為的失誤。也就是說,這期間,尤其對鉤線的匹配,既不能象夏秋兩季主釣大魚那樣粗大,又不像隆冬時節專釣鯽魚那樣細小。

  最宜採用,釣小魚沒有大的影響,遇上大魚可以小勝大的“綜合型”組合。即:鉤為5~6號長柄寬門鉤;線,不能小於0.8號,也不宜大於1.2號,其漂、墜,可比冬釣時略大一些。這樣合理的匹配,對小魚的上鉤一般不會有大的妨礙,對付3千克以內大魚也能夠承受。

  釣餌:葷素兼備,視情用之。但值得一提的是:葷餌不管是軟體動物昆蟲類,還是其它餌,都不能阻塞鉤門。素餌,尤其是自制傳統麵糰餌,也不能太硬和上鉤顆粒捏的太大而阻塞鉤門,否則會不利魚兒攝食也不利於魚鉤對魚脣的穿刺,從而導致跑魚。

  暮春釣魚技巧

  暮春,在常年公曆4月中、下旬,農曆三月清明至穀雨。這期間,氣溫、水溫較仲春逐日上升,尤其是晴天的中午更為明顯。不過,仍然是釣魚的大好時光。只是在選擇釣位時,不能再像仲春那樣離岸太近,水位太淺。

  因為,離岸太近,隨著季節的變化,魚兒產籽後,就很少到近岸遊弋,若再受到岸上釣者或其它聲、光等因素影響則會使它們遠離岸邊。太淺,特別是晴天的中午時分,因日照幅射透水層易使淺水的水溫快速增高而造成魚類不適,它們又會遊至深水。所以,暮春,尤其是大晴天選位一般選擇離岸6米外,水深至少要在2.5米以上。

  其實,暮春陰天或毛毛細雨天好釣,這種天氣,早晚和中午的氣溫,水溫基本沒有多大的變化,水中的溫差不大,不會像大晴天中午那樣使魚感到缺氧會上浮。若天降細雨,全天都比較好釣。釣界前輩總結出:“春釣雨濛濛,出釣無空門”,和“暮春老陰天,好釣莫貪懶”的釣諺之說。

  對於春釣,小編的認識和行為可概括為:“一年之際總盼春,春到要把時段分,仲春忙裡多偷閒,早春莫急少出門。”

  釣魚的好處

  釣魚是一項多功能的文體運動,靜中見動,集鍛鍊與娛樂於一身,其中的樂趣只有釣魚者才能體驗到。它能祛慮,平衡心態,解除“心脾燥熱”,被中醫譽為治病的祕方之一。眼科醫生經常會說:常看遠方,常看綠色,視力就不易減退。釣魚主要就是看幾米或者幾十米之處綠水中的浮漂,經常釣魚,既看遠處,又看綠水,能對視力具有保護和恢復作用。

  資料表明,經過釣魚活動,有利於促進肩周炎、頸椎病、肺氣腫、支氣管炎、消化性胃潰瘍、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癌手術後、習慣性便祕、胃神經官能症、慢性肝炎、高血壓病、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等疾病的治癒或好轉。

  釣魚於江河湖海,空氣清新,陽光充足,噪音小,是養身保健的良好環境。江河湖海邊的空氣中氧氣充足,經常呼吸新鮮空氣,可引起人體各種相應的良好的生理反應;日光可使人獲得健美的面板,紅潤健康的面容。

  人體經日光中紫外線照射後,可以增強面板和內臟器官的血液迴圈,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城市噪音已構成環境的嚴重汙染,經常到空曠恬靜的水域釣魚,幽靜的環境能消除兩耳的疲勞,有助於保持良好的聽覺功能。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