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養生喝怎麼粥

  小寒前後是一年最冷的時候,喝熱粥最為養生,那麼小寒節氣適合喝什麼粥呢?下面給大家分享小寒節氣養生粥,喜歡養生的朋友值得一看哦。

  小寒節氣養生粥

  1、臘八粥

  材料:糯米1杯、小紅豆100克、葡萄乾、花生仁、蓮子、紅棗、桂圓乾、松子各50克、砂糖300克。

  做法:糯米洗淨,浸泡一個晚上,小紅豆洗淨,浸泡約4小時。小紅豆、蓮子、花生仁放入內鍋,菸葉水6杯,移入電鍋中,外鍋加水1杯,蒸至開關跳起;加入糯米,外鍋再加水1杯,續蒸至開關跳起;再加入紅棗、桂圓乾,外鍋加熱水半杯,繼續蒸至開關跳起,再拌入松子、葡萄乾及砂糖300克即可。

  功效:臘八粥具有健脾益腎、滋補虛損的功效。其中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適於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花生具有潤肺、和胃、止咳、利尿等多種功能。

  2、桂圓粥

  食材:幹桂圓30克,粳米50克,白砂糖適量。

  做法:將粳米洗淨後放入鍋中,幹桂圓待用。加適量清水煮粥,快熟時放入龍眼肉煮數沸,加白砂糖即可。

  功效:桂圓能夠入藥,中醫認為,其性溫,味甘,入心、脾經,有壯陽益氣、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等多種功效,可治療貧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經衰弱及病後體虛等症。

  3、生薑大棗粥

  材料:生薑、大棗、大米、紅糖。

  做法:將米放入鍋中,簡單幹炒一下,再放入水,用勺子將米攪拌均勻後,放入大棗和生薑片,文火慢煮,直到粥煮熟,放入少許紅糖。

  功效:姜對散寒有效;紅糖具有祛風散寒、解毒的功效。大棗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是營養價值極高的果品。

  4、山藥羊肉粥

  材料:羊肉250g、山藥100g、粳米100g。

  做法:羊肉洗淨,入鍋煮爛研成泥。山藥洗淨研末。把羊肉和山藥搭配粳米一起煮成粥,加入適當的鹽分調味即可。

  功效:羊肉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於體虛怕冷有治療和補益效果。多吃山藥可以滋潤肌膚、提高食慾、增強身體抵抗力。山藥羊肉粥最適宜於冬季養生食用。

  5、黑芝麻核桃粥

  材料:大米、糯米、核桃仁、黑芝麻、冰糖。

  做法:大米和糯米用清水浸泡10分鐘;鍋中水燒開放入大米和糯米;大火煮開加蓋小火燉煮;核桃芝麻炒香;然後用蒜臼搗碎;米粥煮至粘稠加入冰糖,煮至冰糖融化;再放入黑芝麻和核桃仁;攪拌均勻煮上2分鐘關火。

  功效:此粥具有健腦、補腎之功效,適用於腎虛多夢、腰痛等病症。

  6、南瓜山藥粥

  材料:南瓜50克,山藥50克,粳米100克,鹽少量。

  做法:將南瓜洗淨後去皮去瓤切成塊,山藥洗淨去皮切塊備用;鍋中加適量清水,倒入粳米後用武火煮沸,然後放入南瓜塊、山藥塊,改文火繼續煮至食材熟爛,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南瓜所含果膠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山藥含有多種營養素,具有健脾潤肺、聰耳明目、助消化、強筋骨的功效。

  小寒養生注意防寒

  1、注意預防溼邪

  民間常說“小寒大寒凍作一團”。對於往年,人們只要重視寒邪就行,而今年冬季特別寒冷,面對天氣的顯著變化,人們不僅要重視寒邪,還應該重視溼邪。中醫講,溼邪一般不單獨出現,它總愛與其他邪氣共同出現,尤其是和寒邪一起,加上今年雨雪天氣偏多,溼邪非常容易滲透進入人體,從而引發多種疾病,例如風溼以及心血管疾病等,而且溼邪致病的一個特點是遷延難愈,會給身體帶來嚴重危害。所以說,這個冬季我們應該比以往更加重視養生,如堅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外出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冬季活動要慢行,每天早睡晚起,尤其不要忽冷忽熱等,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2、睡前泡腳 拒絕寒從腳下生

  俗話說“寒從腳下生”。小寒時節,公眾還要特別注意腳部保暖。保健專家指出,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整體,足部可以反應內臟的病症。反過來,保護好足部又能增加內臟的功能。所以,不要認為足部保暖是區域性保暖,實際上,足部保暖是身體整體抗寒防病的一種保護。

  對付腳涼,最好的辦法就是睡覺前用熱水泡腳,然後用力揉搓足心。自古就有“要長壽、頭涼腳熱八分飽”之說,所以晚上吃完飯,休息一會兒,弄上一盆熱水,邊泡腳邊看電視。這樣既能禦寒保暖,又能補腎強身、解除疲勞、促進睡眠、延緩衰老、預防疾病。

  3、外出要戴帽

  養生保健專家提示,人的頭部和整個身體的熱平衡有著密切的關係。民間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的說法。在寒冷的條件下,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體熱就會迅速從頭部散去。這種熱散失所佔的比例是相當大的。冬天在室外戴一頂帽子,即使是一頂單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在寒冷冬季,很多人外出喜歡戴口罩。對此,養生專家表示,戴口罩確實可以防止呼吸道疾病,又能抵禦寒冷。但戴口罩必須口鼻都要遮著,同時要注意清潔口罩。青少年和壯年人不提倡多戴口罩,應該常接受寒冷的考驗,使抗病能力增加,這樣對健康有利。

  如果剛洗完頭後,頭髮沒幹,甚至還在滴水,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就外出或者睡覺,都對健康不利。頭髮沒幹容易受寒,長期積累寒氣,特別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

  4、睡覺勿矇頭

  在冬季,氣壓比較低,空氣中含氧量相對減少。室內為了保暖,門窗封閉較嚴,通風不良。這就使室內的氧氣進一步減少,常使人感到壓抑、胸悶。有很多人喜歡矇頭睡覺,特別是冬季由於氣溫低,更是有人喜歡將頭、臉、口、鼻全都埋進被子。

  養生保健專家忠告說,在室內空氣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這樣做會造成氧氣不足。矇頭睡覺的害處還在於被子內通風不良、空氣汙濁,人體不能進行正常的氣體交換,使被子內新鮮氧氣越來越少,二氧化碳越積越多,易使人產生缺氧症狀。重者,會因缺氧使人做噩夢,精神恐懼,突然驚醒,久而久之,還可引起神經衰弱等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