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鞋的發展歷史介紹

  在鞋類大家庭中,鞋文化與刺繡藝術完美結合的中國繡花鞋是華夏民族獨創的手工藝品,這種根植於民族文化中的生活實用品被世人譽稱“中國鞋”。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繡花鞋的發展歷史

  5000多年前

  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皮製靴子已出現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舞臺,而後隨著時代及地域的不同,陸續發展出不同材質及樣式的鞋類。如鞋尖往上翹的翹頭履,鞋底裝有雙齒、還繫有鞋帶的木屐,只限於朝覲、祭祀時穿著的舄,高度在腳踝以上的皮製長統靴,以及清朝時期滿族婦女所穿的花盆底鞋等等,都是不同時代衍生的鞋類。而也因為材質和樣式繁多,所以自古以來鞋的稱法很多,如足衣、履、屐、靴、舄等指的都是鞋子。

  五四運動以後

  五四運動以後,纏足陋習漸漸廢除,婦女重新擁有腳的自主權,也穿起正常尺寸的繡花鞋。不過由於繡花鞋是用昂貴的綢緞做鞋面,再以絲線刺繡花鳥等圖案而成,是屬於富家太太和千金的專利品。而在上海,名媛淑女出入社交場合頻繁,莫不爭妍鬥豔,遂造就了繡花鞋專業街的出現,北京、上海等地的專業作坊都有百餘家之多,而櫥窗內陳列的繡花鞋繽紛多彩,將街道點綴得猶如百花盛開。

  上世紀40年代,顯貴人士仍是穿著繡花鞋的主要族群,服務方式採取訂做,也就是量好顧客腳的尺寸,並由顧客挑選顏色及刺繡花樣後,先交付專人畫圖樣,再由刺繡女工依圖樣繡出花樣,接著將花樣剪裁下,將其縫製成鞋幫,最後再將皮革削出鞋底形狀,墊上一層層布底,然後將鞋幫及鞋底縫合,就是一雙手工紮實的繡花鞋。

  在此之後,繡花鞋慢慢轉換成用楦頭做固定尺寸的成鞋販賣;此外,隨著塑料及強力膠的出現,鞋底由皮革改為便宜的塑料底,並可用強力膠將鞋幫及鞋底黏合,節省了製作工時,價格慢慢往下降,只要愛美的女性都可穿上這種輕巧、舒適又秀氣的鞋子,繡花鞋成為當時最火紅的時尚。

  上個世紀中葉

  到了上個世紀中葉,運動鞋、休閒鞋和新穎時髦的高跟鞋,已成為紳士淑女追求時尚的流行指標,繡花鞋業面臨生存危機。上世紀九十年代吹起的復古風,又將已沉

  寂20年的繡花鞋,重新推回流行的風潮上,形成只要貨一上架就賣光的盛況。而業者也看準繡花鞋須在傳統中創新,才能抓住年輕消費者的心,於是花樣不再固定於花鳥,配色也更加大膽,如過去忌諱的黑色、白色和牛仔布料也運用到鞋面,連楦頭也出現尖頭或方頭樣式,鞋跟也兼具平底和高跟。

  近幾年

  近幾年繡花鞋業又跌入谷底,何時流行的風潮會再轉向繡花鞋,誰也說不準。但隨著刺繡女工難覓,手工刺繡已逐漸被電子繡代替,未來要找到用手工一針針刺繡出的繡花鞋勢必愈來愈難。套用一個老闆的話說:“除了老太太還懂得刺繡好壞,年輕人根本分不清電子繡和手工繡的差異。”

  是啊,再經過一世紀的輪替,年輕人可能早已弄不清楚繡花鞋曾是火紅超過千年的鞋類,誰還會在乎電子繡和手工繡的差異呢?

  不同民族的繡花鞋

  “土家人”繡花鞋

  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巴東縣野三關是土家人布鞋的發源地,將其土家人註冊成為商標從事生產銷售,當地湖北鄉土人公司是“土家人”商標唯一合法持有者,組織當地從事繡花布鞋的工人達到1500於人,至今保留著大量繡花布鞋技術。

  水族繡花鞋

  水族自稱"雖"***Sui³³ ***,稱為"水家"、"水家苗"等,其現行族名"水"系由自稱"雖"轉音得來。水族主要聚居在貴州 三都水族自治縣和荔波、獨山、都勻、凱里等縣市,少數散居在廣西、雲南等省。

  水族的鞋飾同雲貴地區的苗、瑤、壯、侗等民族有許多共同性特點,喜愛穿用"勾頭"的繡花鞋。水族繡花鞋製作工藝非常講究,先用幹竹筍葉剪出鞋底模型,用舊布依樣層層加厚,做成"千層底";再將剪好的鞋面罩上絨布繡花,圖案各式各樣,多為禽鳥花卉,有時在鞋頭綴毛線絨球;最後是將幫與底縫合。 一般而言,製作一雙繡花鞋,熟練的婦女大概需2-3周時間,普通婦女則需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鞋底為布制千層底,部面的頭部為紅色布料,鞋後跟部為藍色布料。鞋尖呈尖形往上翻翹,鞋幫上先用絲線刺繡成底色圖案,然後再採用"馬尾繡"的方法,捲曲成各種幾何圖案拼鑲在鞋幫上,圖案為花卉、雲朵等紋樣。刺繡精美,做工講究。水族婦女多在莊重的場合或走親戚時穿,並配上百褶裙和銀扣上衣,十分典雅華貴。

  侗族的女涼鞋

  侗族主要分佈在貴州、廣西、湖南等地。由於所處地區氣候潮熱,服飾多以透氣性好的裙子、綁腿、涼鞋等為主。這裡展出的就是深受侗族婦女喜愛的繡花涼鞋。該鞋為布料手工縫製,鞋底為麻線納成的布底,工藝十分講究。該鞋的造型亦很別緻,只要後部有鞋幫,鞋頭以細長布條與鞋尾相連,既簡單明快,又堅固耐用。在細布條、尾幫等處繡有花卉,間以金屬片點綴,凸顯了侗族刺繡一絲不苟的風格,表現了侗族多姿多彩的傳統文化。這樣的鞋飾穿著不僅涼爽實用,而且美觀大方。

  侗族繡花鞋

  侗族自稱"更"、"君"或"金",漢族稱之為"侗家"或"侗人"。主要從事稻作,素有"水稻民族"之稱。您所見到的是侗族女子穿用的繡花鞋,該鞋為千層底,用棉線納成,鞋頭為雙樑尖頭,整個鞋面由藍布和紅布拼接而成,在鞋的前部繡有抽象幾何紋,並在中間綴有亮片;鞋後跟用槳過的黑布縫成勾雲紋。

  壯族“回頭”繡花鞋

  “回頭”繡花鞋為婦女常穿用。鞋頭有鉤,象龍船。分有後跟和無後跟兩種,鞋底較厚,多用砂紙作成。針法有齊針、拖針、混針、盤針、堆繡、壓繡等。在色彩上,年青人喜用亮底起白花,有石榴紅、深紅、青、黃、綠等色彩,紋樣有龍紋、雙獅滾球、蝶花、喜鵲等;老年人多用黑色、淺紅、深紅等色,紋樣有云、龍、天地、獅獸等。這裡展出的是壯族家居“回頭”女繡花鞋。鞋尖呈三角錐狀,尖部呈“回頭”狀。鞋面為藍布,上有用黃、紅、綠線繡成花草圖案。鞋底為用麻線納的千層底,針腳細密,堅固耐穿。

  不纏足的客家

  在江西 贛州 客家博物館裡,有一批特殊的繡花鞋,就格外引人注目。這些繡花鞋相對於舊時傳統的三寸金蓮的標準大一些。這就是客家女性出嫁時穿的繡花鞋,因為她們從不纏足,所以鞋子都很大。

  在中國歷史上,客家女性是漢族婦女中僅有的沒有纏足陋習的一個群體。為什麼客家女子沒有纏足?

  專家認為:客家婦女和男人一樣參加生產勞動,甚至大多數犁田、砍柴等粗重的體力活都由婦女完成。生活和家庭的責任讓客家婦女必須要有一雙大腳來承擔,這是客家婦女不纏足的重要原因。當然,這不是唯一的原因。客家女性不纏足也和當時客家人的生活狀態有關。因為生活在山區,客家人遠離朝廷禮教的約束,她們的生活習俗往往因此而定格在南遷而來的那種狀態,並以相對封閉的形式延續下 。

  客家傳統繡花女鞋

  “在江西贛州客家博物館裡,珍藏著一批風格奇異的客家傳統繡花女鞋。這些鞋概括起來有三個共同特點:一是鞋頭尖銳上翹,形如鳳嘴。” 二是鞋幫均用青色或黑色土布製作,幫面上還用五彩線分別繡上了牡丹、菊花、石榴或鳳鳥、蝴蝶等吉祥圖案。幫口及幫的正緣均鑲著一條彩色滾邊,使整個鞋看起來既色彩豔麗、層次分明而又不失其莊重。三是鞋的後跟與幫面被分割為兩個不同的個體,即在製作鞋幫時先預留後跟位置,再用麻線聯結鞋幫左右兩端,交織成網,形成後跟。用這種方法制作的鞋,與一般鞋相比較,後跟顯得十分鬆軟,既可穿著,又可當拖鞋使用。

  古人鞋子上的裝飾均具有其特殊含意,一直維持了數百年之久無多大變化。唐宋時期的刺繡已向著精緻化的方向發展。這主要由它的社會環境所決定,在男耕女織的封建社會裡人所穿的鞋,秦漢之前無男女之分,但鞋頭一律要彎曲上翹。古人的鞋,鞋頭一定要做成方型彎曲上翹的樣式,以提醒穿著者行為謹慎,不左顧右盼。由於古,女孩子都要學習“女紅”,都要掌握刺繡。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於是在婦女中興起了一種新的繡花女鞋。。這種鞋與過去那種笨拙的刀鼻鞋相比較,更顯得纖巧秀麗,能充分展示婦女亭亭玉立的柔美姿態,所以在婦女中廣泛傳開,並一舉成為唐宋二代最流行的鞋式。

  客家人的傳統繡花鞋與唐宋時期的“鸞尾鳳頭”鞋比較,則不難發現,二者乃有相似之處。這種一度曾在中原地區城鄉婦女中廣為流行的鞋式,在經過數百年之後,仍能在客家地區儲存,這不能不歎服客家人在繼承漢民族傳統文化方面是何等的堅貞,何等的執著。

  “客家人對漢族傳統文化的繼承,並非全盤照搬,一成不變,其中亦包含著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及對本族群文化的改造。客家人的傳統繡花鞋,儘管其外觀與唐宋繡花鞋幾乎一模一樣,但究其細部,如鞋跟,兩者卻大不一樣了。”

  一般的唐宋繡花鞋,鞋幫與鞋跟是連為一體的,即把鞋幫的左右兩端接縫合在一起,組成鞋跟。而客家人的繡花鞋卻是幫、跟分開製作,並以麻線編織的網作為鞋跟。據筆者研究,客家人之所以要用這種方式製作鞋跟,原因有二,一是客家婦女平時多般在田間勞動,除了過年過節,走親訪友之外,白天一般不穿鞋,只有晚上收工之後,洗完足,大家才有短暫的穿鞋機會。這時,足還是溼的,為了舒服,男人一般都穿木拖鞋。婦女受封建禮教的束縛,為達到“笑不露齒,行不出聲”的要求,只好以布鞋取而代之。而依照傳統的做鞋方法,為使鞋幫挺刮,幫內常要墊一層筍殼,這樣一來,鞋幫雖然美觀了,但穿起來極不舒服。於是客家人便改用軟質材料製作鞋根,用這種方法制作繡花鞋,不僅在贛南客家地區流行,就是在客家地區之外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偶爾也可以看到,廣西毛難族人的勾頭繡花拖鞋,便是其中的一例。二是客家婦女一旦成了家,便成了家庭中的主要勞動力。所以她們一生中所需的頭套、鞋襪大都要在結婚之前,亦即做“姑娘”的時候就要全部料理妥當。這種超前製作的鞋自然很難顧及穿著時的足碼大小,如果按照舊的傳統方法做鞋,一旦腳變胖了或者變瘦了,鞋子不合腳,就非得把鞋拆掉重做不可。而依照現在客家人所用的方法做鞋,即使以後穿起來不合腳,也只要把鞋跟的麻線抽緊或放鬆便可,不必牽動鞋幫。

  “從客家人的傳統繡花鞋製作也可以看出,客家人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又是何等地靈活,何等地富於創造精神。客家人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而改造並超越原有的舊文化,創造出具有獨特個性的新文化,這就是客家人對待漢民族傳統文化的態度,也是客家文化之所以能在漢民族文化中獨樹一幟的根本原因”。

  現在贛南的三南***龍南、定南、全南***及尋烏、安遠等地,由於地處邊遠山區,不僅保留了大量客家圍屋,而且還有許多客家風俗文化遺存,一些客家婦女還珍藏著自己結婚時及兒女小時所穿戴的刺繡生活用品,如繡花鞋、繡花荷包、繡花童帽等,這些繡品造型獨具特色,圖案誇張變形,色彩豔麗。

  繡花鞋的保養

  1 因為鞋面材料為布面,雨天勿使用、防止浸水。

  2 請勿在烈日下暴晒和火烤、以防變色與變形。

  3 嚴禁接觸酸、鹼、油等化學物品,以防汙染、損壞鞋子。

  4 經染色之布面,如遇開水、火烤及暴晒會產生輕微的掉色現象。

  5 建議與其他美鞋經常調換穿用,以期延長皮鞋使用壽命。

  6 不能與硬物磕碰,刮蹭,及尖,鋒利的東西以免破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