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什麼補有哪些食譜

  冬至是我國比較傳統的一個節氣,許多人習慣在這一天進補,那麼冬至進補怎麼吃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冬至吃什麼補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冬至吃什麼補

  羊肉湯

  現山東滕州一帶,冬至這天被稱作伏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景仲冬至舍藥留下的。

  糯米飯

  在江南和廣東一帶,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和糯米飯的習俗,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擂圓

  擂圓又叫“冬至圓”是浙江台州人們冬至的重頭戲,老傳統。“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圓圓潤潤”,與平日裡吃的湯圓相比,“冬至圓”不但內容豐富、形式各異,而且意味深長。

  八寶粥

  冬至養生吃八寶粥,熱騰騰的八寶粥很適合冬天飲食溫熱軟的要求。中醫認為食粥可健脾溫胃,且有一定的滋陰作用,正好對抗冬季乾燥的特性。為發揮禦寒作用,我們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選用偏溫熱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棗、核桃、花生、雞肉、羊肉、糯米、桂圓、山藥、銀耳等。我們不妨發揮創造力,將這些食材搭配成美味的粥,例如:羊肉粥、雞肉粥、糯米紅棗粥、小米山藥粥、銀耳紅棗大米粥等。

  釀酒

  蘇州人民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麻餈

  浙江金華一帶有冬至吃麻餈的風俗,麻餈也是閩南、江西傳統的漢族名點,春節等傳統節日食俗,歷史悠久,備受廣大人民群眾歡迎。

  湯圓

  湯圓本是漢族元宵節的團圓食俗,但在廣東潮汕地區漢族民諺雲:“冬節大如年”,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把冬至當作團圓節,有吃湯圓的習俗。

  餛飩

  冬至養生吃餛飩,餛飩原來是北方盛行的一種食物,但現在南方人們也喜歡冬至吃餛飩。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冬食餛飩,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

  南瓜餅

  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餅,大街小巷瀰漫著南瓜餅的香味。

  冬至養生食譜推薦

  羊肉燉蘿蔔

  原料:白蘿蔔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原料洗淨切塊備用。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後五六分鐘撈出羊肉。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蔔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

  蓮藕豬脊湯

  原料:連骨豬脊500g,蓮藕250g,蔥段、薑片、料酒、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蓮藕洗淨,切成厚片;豬脊髓洗淨,入沸水中氽燙後撈出,瀝乾水分。將豬脊髓與藕片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放入蔥段、薑片和料酒,用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慢燉約150分鐘至熟,撈去蔥段、薑片加入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補髓。

  牛肉紅棗湯

  原料:牛肉250g,紅棗20g,精鹽、料酒、薑片、味精各適量。

  做法:牛肉洗淨切小塊;紅棗洗淨。將牛肉塊、紅棗同入鍋,加清水適量,放入料酒、薑片,燉至牛肉熟爛,加入精鹽和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補中益氣。

  蓮藕章魚湯

  原料:蓮藕、章魚各250g,精鹽2g,香油少許。

  做法:蓮藕洗淨切片,章魚加工整理,洗淨,切小塊。將蓮藕片放入砂鍋,加入適量清水,上火煮至斷生,再放入章魚塊,煮熟後加精鹽調味,淋入香油即可。

  功效:清血熱、降肝火。

冬至養生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