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要喝多少水

  很多父母都認為寶寶生病期間,多喝水才能預防體內脫水,加快新陳代謝。但凡事都要有個度,孩子短時間內喝水太多,也會喝出問題來! 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如何判斷寶寶需要喝多少水

  對此,網上流傳著不少不同月齡的寶寶該喝多少水的標準:

  ▪ 1歲內的寶寶每天需水量為:120~160 ml / kg;

  ▪ 1~3歲的寶寶每天需水量為:100~140 ml/ kg;

  ▪ 4歲以上的寶寶每天需水量為為:70~110 ml / kg;

  ***每公斤體重應該攝入的水量***

  這些標準的確能作為我們給孩子喝水的一個參考,但是照著公式來計算,不僅麻煩,而且也沒有從實際情況出發。寶寶的喝水量,除了和他們的月齡相關,還和季節、天氣、身體狀況、運動量、飲食等相關。打個比方,要是寶寶當天吃了很多含水量較多的食物,如冬瓜、絲瓜、雪梨、西紅柿等,即使他喝的水不多,但是身體也不會缺水,這時再拿著杯子追著喂水,那可就是在坑娃了!

  撇開這些公式,其實要想知道寶寶缺不缺水並不難。

  寶寶應該多喝水的訊號

  ▪ 寶寶的尿液變得很黃、尿量少、尿味重→輕度缺水;

  ▪ 嘴脣發乾,不斷用舌頭舔嘴脣→輕度缺水;

  ▪ 哭鬧的時候聲音沙啞,眼淚較少,甚至沒有眼淚→中度缺水;

  ▪ 眼窩比平時更凹陷→嚴重缺水;

  ▪ 面板彈性差,大人手指輕輕捏起寶寶手背面板,面板恢復過程慢→嚴重缺水;

  另外,要不要給母乳餵養的寶寶喂水,這也是很多媽媽爭論的問題。有的媽媽認為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水了,不需要給寶寶喂水;另外一些媽媽認為,即使是母乳餵養的,寶寶也會有缺水的情況,應該給寶寶喂水。

  兒科醫生崔玉濤也認為,通過觀察寶寶的尿液顏色、尿量,來判斷寶寶是否缺水是比較科學的,這時寶寶處於輕微缺水狀態,及時補水就能避免出現嚴重缺水了。

  但媽媽也要注意一點,如果的寶寶小便顏色黃,但尿量並不少,則可能跟服用了維生素B有關。判斷寶寶是否缺水,應該結合多方面來考慮,不能僅憑一點就認為孩子應該多喝水。

  寶寶“水中毒”是怎麼回事

  人體對水是有一定的接受範圍的,短時間內攝入的水太多,過多的水分就會導致細胞膨脹,引起脫水低鈉症,從而出現嘔吐、頭暈眼花、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痙攣、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新聞中的寶寶正是由於攝水量過多,出現了痙攣的症狀,幸虧送醫及時才沒有導致生命危險。

  寶寶喝水和大人不一樣,他們還沒學會表達自己是否口渴,到底需要喝多少水。要是大人拿捏不準,一味地給孩子灌水,那就有可能導致他出現“水中毒”的情況。

  寶寶喝水注意事項

  ▪ 給寶寶補充體液,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市面上的飲料含有太多新增劑,鮮榨果汁含有大量的糖,都不適宜作為日常補充體液的來源。

  ▪ 冬天很多家長喜歡給寶寶喝熱一點的開水,認為這樣可以暖身子,實際上寶寶對熱的感受性要比成人敏感很多,通常成人覺得剛剛好的,孩子就覺得偏燙了,過熱的開水可能會導致孩子口腔黏膜、胃黏膜受損。最適宜的溫度應該和人的體溫相近,不宜太燙。

  ▪ 餵奶***或吃輔食***的前半個小時,最好不要給寶寶喝水,以免影響進食量***當然如果少量喝,喝一點解解渴,影響也不會太大***。

  ▪ 如果寶寶出汗較多,應增加給寶寶喝水的次數,分開多次地讓寶寶喝水,而不是一味地增加喝水量,這樣不利於減輕他們的腎臟負擔。*********:朵媽親子時光,聊聊親子育兒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