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過後養生保健食譜

  即使你那裡,此刻仍暖意融融,24節氣還是在11月8日迎來了立冬。民間向來有立冬補冬的習俗,現代中醫主張,進入冬季後,應溫補養陽,少吃生冷,不宜過燥。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立冬過後養生保健方面的食譜,供大家參考。

  立冬之後的8個必備養生食譜

  禦寒

  《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因而,禦寒是冬季養生的首要課題。

  蘿蔔洋蔥湯

  胡蘿蔔能夠增強體力和免疫力,啟用內臟功能和血液執行,從而達到調理內臟、暖身、滋養的功效。而洋蔥有顯著殺菌作用,亦能增強抵抗力。

  材料:

  紅蘿蔔,洋蔥

  做法:

  1. 胡蘿蔔、洋蔥清洗切片泡一會兒,用橄欖油把洋蔥炒成透明狀後,加入胡蘿蔔繼續炒。

  2. 加入高湯煮沸,再加少許調味鹽等。每天午飯或者晚飯時喝200毫升,長期堅持,就會改善怕冷的情況。

  豆腐燒白菜

  豆腐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不但有助於保持能量,還能幫您提高耐寒能力。

  材料:

  新鮮小白菜,豆腐

  做法:

  1. 將小白菜洗淨、濾水後剁碎,豆腐切碎,備用。

  2. 薑絲放入油鍋內爆出香味,放小白菜,加適量鹽炒至變色後,加入豆腐,翻炒均勻。

  3. 一分鐘後,加適量水,開鍋後兩分鐘關火,再淋少許香油即可。

  暖胃

  寒冷的冬季,很多人都會有胃部寒涼的感覺,嚴重者甚至會有疼痛感,因而在日常膳食中,可常吃暖胃食物。

  核桃燉蛋

  核桃含有30—50%的脂肪,其中多數為不飽和脂肪酸,還富有含磷脂和維生素E,具有增強細胞活性,促進造血功能。這些對提高身體免疫力,抵禦寒冷大有益處。

  材料:

  雞蛋2個,雞蛋2個,紅糖少許

  做法:

  1. 將兩個雞蛋打散,加入少許黃酒攪拌均,核桃肉碎成末備用。

  2. 加適量水溶解紅糖,水量約為雞蛋液的2倍左右。

  3. 將蛋液與紅糖水充分混合,放入蒸鍋中蒸5分鐘;撒上核桃末,中火再蒸5分鐘即可。

  板栗雞絲粥

  板栗含有高澱粉,可提供熱量。

  材料:

  大米100g,板栗100g,雞胸肉80g,鹽5g,油10ml

  做法:

  1、大米洗淨後加少許油拌勻,醃製30分鐘;

  2、板栗去殼,雞胸肉洗淨放入清水鍋中煮熟;

  3、撈出放涼後順著雞肉的紋理撕成細絲,用少許油和鹽醃製片刻;

  4、鍋中加水大火燒開,放入醃製好的大米;放入板栗,再次煮滾後轉小火煲煮30分鐘;

  6、待米粥軟爛時將雞絲放入鍋裡,用勺子攪拌均勻,用小火再煮5分鐘,最後調味即可。

  PS.

  板栗熟食時易滯氣,不可食用太多,消化不良、溫熱甚者不宜食用。

  補氣養血

  對於女性來說,補氣養血是最重要的,尤其到了適宜進補的冬季。

  枸杞紅棗赤豆湯

  枸杞紅棗赤豆相配,能消渴補血,補中益氣,潤心肺,且能有效改善面色晦暗、面板粗糙等狀況。

  材料:

  枸杞20g,紅棗80g,赤小豆100g,冰糖30g

  做法:

  1. 洗淨赤小豆,用清水浸泡24小時;洗淨大棗和枸杞備用;

  2. 一起加入湯煲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滾,轉文火放入冰糖;

  3. 繼續煲約50分鐘,直至紅小豆酥爛即可。

  PS.

  枸杞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正在感冒發燒、身體有炎症、腹瀉的人最好別吃。

  山藥紫荊皮湯

  該湯水具有健脾益血、補腎養陰的功效,適用於低熱的貧血患者。

  材料:

  山藥30g,紫荊皮9g,紅棗20g

  做法:

  1. 將山藥、紫荊皮、紅棗洗淨,加水同煎湯。

  2. 日服1劑,分3次服用。

  助消化

  冬筍竹蓀湯

  冬筍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消化。竹蓀含有多種氨基酸、無機鹽等,能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兩者搭配煮湯,不僅味道鮮美,還能緩解“冬補”過後的積食狀況。

  材料:

  竹蓀50g ,冬筍 50g,冬菇20g,高湯

  做法:

  1. 竹蓀修去兩頭,洗淨切為長方塊。冬筍、冬菇分別洗淨切片。

  2. 湯鍋倒入清水煮沸,下竹蓀、冬筍、冬菇,中火煮半小時,加調料即可。也可直接用高湯來煮這3種材料。

  南瓜暖身湯

  南瓜有助於補中益氣,降血脂,降血糖,清熱解毒,保護胃粘膜、幫助消化。

  材料:

  南瓜300g,姜粉少許,枸杞少許

  做法:

  1. 南瓜去皮去籽切塊、枸杞洗淨。

  2. 南瓜放入鍋裡,加水蓋過南瓜,煮至綿軟。

  3. 用湯勺把南瓜壓成泥,拌入姜粉。

  4. 再加少量水和枸杞一起煮開,最後拌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