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育兒知識有哪些

  季節變換,氣候變化,秋季育兒小常識的掌握決定了寶寶在整個秋季的生活質量。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秋季育兒小常識

  1.多給寶寶喝水。由於天氣較夏天的時候乾燥,寶寶相對於成年人來說需要補充更多的十分來維持身體的水鹽平衡。否則寶寶就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的現象,所以需要給寶寶多攝入白開水,不談菊花茶、烏梅湯等寶寶喜歡的飲品也可以,但是其他的飲料就不要了。

  2.少吃上火的食物。刺激性的東西容易引起寶寶上火,高鹽分食品將導致鹽分加速流失,油炸食品堪稱上火的催生劑,荔枝、桂圓作為溫性的水果也是上火的促進因素。

  3.呵護寶寶的面板。秋天的天氣乾燥,在冬天來臨之前寶寶的面板就會出現乾裂的情況,面板、嘴巴等等都需要滋潤才不至於乾裂。由於寶寶的面板很嫩,容易受到傷害,因此在給寶寶擦拭的時候不要用質地比較硬的毛巾,同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寶寶做好面板滋潤的工作,可以適當使用一些滋潤面板護的膚品。

  4.冷水鍛鍊。如果寶寶已經超過三歲了,那麼為了增強寶寶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媽媽應該從這時候其就用冷水給寶寶洗手、沖澡等等,不過在洗澡的過程要快,不然讓寶寶著涼了,並且洗完之後要及時用乾毛巾擦乾寶寶的身體。

  以上就是秋季育兒的幾個小常識,除此之外應對於季節變化,保證寶寶身體健康,平常給寶寶準備的飲食安排可以稍作調整;為了避免季節性感冒等疾病,應該及時帶寶寶去打預防針。

  秋季育兒知識

  1、秋季常見病防治有對策

  感冒:這是秋季常見病。記住不要服用過多的抗感冒藥,更不要輕易用抗生素,因為90%以上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非但無效,反而有副作用及增加耐藥細菌。較好的辦法是多休息、多飲水,適當用些中藥及冷毛巾外敷降溫。

  秋季腹瀉:由輪狀病毒引起,傳染性強。在腹瀉流行期間不要接觸患兒,不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患了病要注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不要用抗生素。

  盜汗:秋季孩子容易出汗,要注意衣服隨氣溫適當增減。衣服溼了要及時更換,以免受涼感冒。用中藥玉屏風散有較好止汗效果。

  2、秋季穿衣有講究

  由於氣溫變化較大,應給孩子多準備幾套衣服,如長袖單衣、夾衣以及薄的毛線衣褲。外衣可用棉布、棉毛布做成的單衣或夾衣。

  3、秋季吃也有講究

  以下幾款粥品可防秋燥:

  菊花枸杞粥:取菊花30克,枸杞子15克煎湯,再與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具有清風熱、補肝腎、明目作用,對風熱感冒、咽乾、目赤有一定效果。

  生梨粥:取生梨2只,洗淨後去皮切成碎片,加粳米100克煮成粥食用。可防治口乾、舌燥、燥咳。

  銀耳粥:取白木耳10克,用水浸泡發漲,加粳米100克,冰糖30克,煮成粥食用。用於久咳、乾咳。

  最適合寶寶秋天吃的水果

  秋季天干氣燥,人很容易受燥邪侵襲損傷肺,因而秋季宜食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食物,以下7種水果不僅營養豐富,還是潤肺佳品。

  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對兒童肺熱咳嗽、麻疹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甘蔗: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柑橘:柑橘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兒童肺熱咳嗽尤佳。

  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乾、煩渴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大棗:能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季腹瀉,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

  柿子: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結核咳嗽虛熱、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寶寶口乾脣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