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吃什麼中草藥預防

  感冒雖不是什麼大病,但一旦得上,也挺折磨人的。那麼預防感冒的中草藥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預防感冒的中草藥

  1、預防感冒的中藥藥方

  太子參10克,蘇葉6 克,黃芩10克,牛蒡子10克,每日水煎服,連服3日,就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

  2、治療感冒的中藥藥方

  2.1、治療感冒的中藥藥方之杏蘇散

  組成:杏仁、桔梗、黃芩、貝母、紫蘇、枳殼、甘草、陳皮、前胡、桑白皮、麥門冬、生薑

  主治;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無汗、鼻塞清涕、咳嗽痰湧。

  臨床應用:適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引起之咳嗽、鼻塞;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之咳嗽,屬涼燥痰溼者,對秋燥傷風咳嗽有著效。

  2.2、治療感冒的中藥藥方之荊防敗毒散

  組成:荊芥、防風、羌活、獨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殼、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發散風寒,解表祛溼:用於“流感”、感冒等病證初起,出現惡寒、發熱、無汗、劇烈頭痛、肌肉關節痠痛,舌苔白膩,脈浮或浮數者。

  2.3、治療感冒的中藥藥方之歸經

  羌活 獨活各一錢***各6克***搞本 防風 甘草炙川芎各五分***各3克***蔓荊子二分二克上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大溫服,空心食前。

  功用:祛風勝溼止痛。

  主治:風溼在表,肩背痛不可回顧,頭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難以轉側,苔白脈浮。

  3、治療感冒的中醫茶飲

  3.1、治療感冒的中醫茶飲之黃芪防風茶

  適合物件:氣血虛弱,感冒後常出現怕冷、頭痛鼻塞、打噴嚏、流鼻涕、全身痠痛者。

  材料:黃芪15克、防風10克、桂圓50克、沙蔘25克、菊花7.5克

  功效:黃芪補虛益氣;防風可鎮痛;桂圓可補血,提高免疫力;沙蔘清肺養肝,除虛熱;菊花可散風清熱。

  3.2、治療感冒的中醫茶飲之人蔘薄荷茶

  適合物件:肺氣虛,感冒後常出現咳嗽或久咳不愈者。

  材料:西洋參7.5克、麥冬25克、薄荷10克、山藥25克、杏仁10克。

  預防感冒的穴位

  一、點揉風池穴

  按摩手法:風池穴位於頸後枕骨的下緣,距離耳朵後部約兩個手指寬的一凹陷處。兩手拇指點住風池穴,用指頭用力揉動數十次。

  作用:能起到清熱疏風解表的作用,特別適合風熱感冒。

  二、揉大椎穴

  按摩手法:該穴在頸後正中,一個較大的骨頭突起的下緣,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用一手食、中兩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動100—200次。

  作用:可起到預防和治療感冒的作用,特別適合治療感冒後高熱不退。

  三、拿肩井穴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頸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較豐富的地方。兩手拇、食、中三指分別拿對側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後,提拿10次即可。

  作用:能起到疏風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別適合風寒感冒。

  四、點揉足三裡穴

  按摩手法:小腿外側上端有一個突起的骨頭名叫腓骨小頭,在這個骨頭突起的前下方約三個手指寬處即是足三裡穴。用一手食、中兩指,用力點住同側足三裡穴,慢慢揉動數十次。再用另一隻手點揉另一側的足三裡穴。

  作用:足三裡是“強壯穴”,有疏風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調節機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感冒後的飲食禁忌

  甜食:無論是高糖的水果還是甜品點心,在感冒期間都要禁食。甜食不但會增加痰的黏度,增加痰的量,還會導致腹脹,抑制食慾。高糖水果有芒果、葡萄、荔枝、甘蔗、菠蘿、紅棗等。

  高鹽食物:減少鹽的攝入,可提高唾液中的溶菌酶含量,保護口腔、咽喉部黏膜上皮細胞,讓其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及干擾素來對付感冒病毒。但感冒時也不能不吃鹽,因為在大量發汗過程中,身體會丟失一部分鈉離子,烹調中的鹽是對鈉離子的一種補充。感冒期間每日吃鹽量控制在5克以內即可。

  粗纖維食物:感冒期間,人的胃動力較弱,所以這段時間內還要儘量避免食用芹菜、韭菜、茼蒿等粗纖維食物,否則增加腸胃負擔。

  太辣的食物。: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會讓脆弱的胃腸功能更加紊亂,甚至引發噁心、嘔吐的風險。

  濃茶、濃咖啡:濃茶和濃咖啡等會導致胃腸不適,有時候可能引發胃食管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