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飲食健康養生知識

  養生尤其是冬季養生,對人體健康是極其重要的。那麼,你知道冬季則怎麼健康飲食嗎?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冬季如何健康飲食

  多溫熱少寒涼

  中醫認為,秋季進補適宜“平和”,冬季進補適宜“封藏”。這個時候,食補要“巧”,如果過食燥熱峻補之品,會損傷陰氣、擾動陽氣,進而加重乾燥症狀。

  對於進入冬季出現怕冷、手腳發涼的人群,建議食用一些作用溫和的溫補食品,如雞肉、黃牛肉、蝦、韭菜、刀豆等。

  對於陰精不足,口眼乾澀的人群,建議食用養陰潤燥、補腎填精的食物,如山藥、胡桃仁、白果、芡實、豆腐、牛乳、黑芝麻等。

  少食鹹多吃苦和鮮

  要少食鹹,多吃苦味食物。此時節應補腎,減鹹增苦,可補腎固精。適合選擇的食物包括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鹼、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醫療、保健功能。此外,根據冬季養腎的原則,冬季可以適量多吃點鮮味食物,如海帶、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補益陰血等作用。

  愛上火的人以平補為主

  對於愛上火的人群,進補應以平補為主,主要有兩類食物:

  一類是不熱不寒、性質平和的食物,如粳米、玉米、水果、蔬菜等。

  一種是既能補氣又能補陰的食物,如山藥、蜂蜜等,以及既能補陽又能補陰的食物,如枸杞子。這個時節裡,還可多吃些增加活力的蔬菜,比如菠菜、捲心菜、紅椒、洋蔥、茄子,這些蔬菜都富含維生素或礦物質,有助於人們增強抵抗力,度過寒冷季節。

  進補肉類不適當所有人

  天氣越來越寒冷,通過食補為人體補充能量符合中醫所說“因時”進補的原則,但以進食肉類為主的冬季食補並不適合所有人,類似蘿蔔燉羊肉、羊肉火鍋之類的溫補食品適合身體健康的人食用,但對於溼熱體質、肝火旺體質以及痰溼體質的人來說,多吃肉類可能出現流鼻血、口舌生瘡、煩躁等症狀。

  冬季養生的原則與飲食特點

  冬季氣候寒冷,陰盛陽衰。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慾等均會發生變化。因此,合理的調整飲食,保陰潛陽,多吃熱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以提高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順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冬季養生的重要原則是“養腎防寒”。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腎氣旺,生命力強,機體才能適應嚴冬的變化。而保證腎氣旺的關鍵就是防止嚴寒氣候的侵襲。

  冬季養生食譜營養原則冬季飲食應遵循“秋冬養陰”、“養腎防寒”、“元憂平陽”的原則,飲食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

  冬季飲食的營養特點,即增加熱量,在三大產熱營養素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可保持在平常的需要水平,熱量增加部分,主要應提高糖類和脂肪的攝取量來保證。礦物質應保持平常的需要量或略高一些。增加熱量可選用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維生素的供給,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含量。可多食蘿蔔、胡蘿蔔、土豆、菠菜等蔬菜及柑橘、蘋果、香蕉等水果,同時增加動物肝、瘦肉、鮮魚、蛋類、豆類等以保證身體對維生素的需要。

  冬季千萬不要做的事

  1.矇頭睡覺

  當室溫低於16℃時,晚上睡覺會感到一些涼意,因此有的人把頭蒙在被窩裡睡覺,這樣感覺上會暖和一些。在沒有取暖設施的南方,或者取暖設施較差的郊區和農村,矇頭睡覺成為了一種保暖方式,這是非常不科學的。我們吸進的是氧氣,撥出的是二氧化碳。被窩裡空氣流通差,氧氣會越來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潔氣體卻越積越多。所以,很多矇頭睡覺的人醒後會感到昏昏沉沉、疲乏無力。這就是不潔空氣導致的呼吸不暢,出現缺氧的結果。

  2.戴口罩防寒

  秋冬季節,街頭盛行口罩一族,尤其是一些年輕人以為很時尚、很優雅。其實,很不科學。口罩使區域性空氣溫度升高,但有個呼吸不暢的問題,撥出的二氧化碳有一部分又被吸了進來。鼻黏膜有豐富的血管和海綿狀血管網,血液迴圈十分旺盛,當冷空氣經鼻腔吸入肺部時,一般已接近體溫。人體的耐寒能力應通過鍛鍊來增強,若依賴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體變得嬌氣,更容易患感冒。不過,真的患上了冷風刺激的鼻炎,點滴藥物以後,戴上口罩適度保溫,真的有助於鼻炎水腫的消失。

  3.飲酒禦寒

  生活在東北林區的伐木工人有飲酒禦寒之說,認為喝酒以後,會增加體內熱量,起到禦寒的作用。河北、山東、山西以及江南的部分農村也有這種說法。其實,這就大錯特錯了,飲酒後會使人血液迴圈加快,有渾身發熱的感覺,這是酒精促使人體散發原有熱能的結果,飲酒時酒精使人熱汗淋漓,酒勁過後,因大多熱量散出體外,反而會感到渾身冰涼,導致酒後寒冷。

  4.面板瘙癢用手抓

  冬天由於室內外乾燥,時常會感到渾身面板瘙癢。不少人本能地用手撓,這就錯了。

  面板幹癢切不可用手抓撓,否則易抓破面板引起繼發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強的食物,少飲烈性酒。勤洗澡,勤換內衣。瘙癢嚴重者,可服用撲爾敏、非那根等藥物,也可塗些爐甘石洗劑或塗搽膚輕鬆軟膏治療。

  5.熱水洗臉 》》冬季女人吃7款滋陰暖身湯 女人補血的六個中醫藥方

  冬季傍晚回家,用一盤熱氣騰騰的水洗洗臉、蒸薰一下,會讓人感覺很舒服。這是因為,蒸騰的熱氣吹開了面部細微毛孔,促進了微迴圈。有人因此早晚都用熱水洗臉,但早晨卻不宜用熱水洗臉,因為在冷空氣刺激下,人的汗腺、毛細血管呈收縮狀態。當遇上熱水時則迅速擴張,但洗完以後,馬上外出上班,迅速接觸冷空氣,毛細血管又迅速收縮,這樣一張一縮,很容易使人的面部產生皺紋。

  6.手腳寒冷用火烤

  冬季北方居民有烤火的習慣,尤其是農村居民,這是不科學的。冬天手腳長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此時,如果馬上用火烘烤會使血管麻痺、失去收縮力,出現動脈瘀血、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強,區域性性瘀血。輕的形成凍瘡,重的造成組織壞死。

  冷凍的手腳只能輕輕揉擦,使其慢慢恢復正常溫度。北方居民大都知道,凍僵的手不能用熱水洗,只能用雪慢慢地揉搓,這樣才能舒緩過來,否則容易出現面板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