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健康小常識

  春季是一年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春季過後,天氣雖然已經開始回暖,但仍有寒流侵襲,乍暖還寒時,最容易得病。大家應該積極學習,那麼,都有那麼呢?

  

  衣著 不宜亂穿衣

  專家稱,春季時節,天氣忽冷忽熱,短暫性的氣溫升高,很容易給人造成夏天來了的錯覺。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農曆二八月亂穿衣”的說法。春季時節,居民要注意添減衣被,“不宜太寒、也不宜太熱”。減衣不宜過早過多,有冷空氣影響時還要及時加衣,

  起居 保持空氣流通

  中醫養生保健提倡春季養生按照“春季風不小,要防痛深擾”的原則,即人們在保健養生方面要保持飲食、起居、寒熱規律平等,保持陰陽平衡,這體現在精神、飲食、起居上的調攝和對藥物的使用上。

  春季時節是傳染病多發期,起居環境衛生也很重要,不管是室內還是室外,一定要把不起眼的角落和陰暗死角的汙垢清掃乾淨。同時,居室裡要保持乾淨和空氣流通,廚房、衛生間的異味要排除掉,減少空氣汙染,注意調節好室內溫溼度。

  飲食 不宜大熱大寒

  春季屬仲春,在中醫養生看來,此時肝氣旺,腎氣微,因此在

  飲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腎補肝,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同時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溼,也就是說忌大熱大寒,中和即可。居民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可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防止這類菜餚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而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餚時,應配以蛋類滋陰,以達到陰陽互補的目的。

  另外,白燒鱔魚、杜仲腰花、大蒜燒茄子等有補虛損、降血壓、涼血止血的作用;春筍性味甘寒,具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去煩、利尿等功效,這些都是春季比較適宜進食的食物。

  運動 適宜“慢性”運動

  春季時節冷暖交替反覆,而且風多、風大,容易感冒流涕,人很容易出現高血壓、過敏性疾病等,因此,如果天氣好的時候,建議養生要多到戶外鍛鍊身體,增強免疫力可逐漸開始晨練,以散步、慢跑、打太極為宜。春季後雖然天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按照“勿極寒,勿太熱”的原則,早晚要適時新增衣物,平日多晒太陽。

  其他春季小常識

  一、每日宜早臥早起,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

  二、加強鍛鍊。每天起床後堅持到空氣清新的地方進行早鍛鍊,持之以恆可精神飽滿、神清氣爽。

  三、早餐要攝取較多的熱量 養成每天早餐攝取大部分熱量食物的習慣,以便供給人體充足的熱量。

  四、平衡飲食。多吃一些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以滿足春季因人體代謝旺盛而蛋白質需求的增加。

  五、吃一些稍微有一些辛味的東西,如蔥、生薑、韭菜、蒜苗等;飲食要清淡,油膩的菜餚可使人飯後產生疲憊現象。

  六、多吃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功能的胡蘿蔔、菠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黃綠色蔬菜.

  七、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健康小常識之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例如枇杷、梨、核桃、蜂蜜等有助於減輕症狀。

  八、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既可中和體內酸性產物,又可補充維生素。例如葡萄乾,桔子,香蕉,蘋果中都富含這種礦物質。

  春季養生小常識 從季節來說,現在還處於春季,因此在飲食和養生方面,最好還是根據春季的季節特點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