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發燒吃什麼食物

  發燒,是幼兒最常見的一種疾病了。兒科專家認為,幼兒偶爾發一下燒,只要處理得當的話,那麼對身體是不會造成任何的影響的。當小孩發燒時應該吃什麼食物好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孩發燒飲食推薦,希望對你有用!

  

  1. 兒童發燒吃米湯。其實我們平常在煮飯的時候,米湯是最富有營養的。碳水化合物一般會存在米湯中。要是孩子們能夠在發燒的時候,喝點米湯,最主要的是富含豐富的營養,另外米湯是屬於湯類的食物,利於消化和吸收。在口味上,我們可以放少許的鹽巴,這樣比較有味道,孩子也比較喜歡。畢竟發燒的時候可能會流汗,因此食用鹹的米湯比較適合。

  2. 兒童發燒吃綠豆湯。綠豆湯是夏天的時候,最清涼結束的一種飲品。兒童發燒的時候,很可能是肝火太過於旺盛,我們就可以利用綠豆湯幫助寶寶降降火。小編建議將綠豆湯煮爛一點,這樣寶寶可以藉助食用綠豆填飽肚子,另外還可以利用綠豆湯降火。

  3. 兒童發燒吃水果汁。水果中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水果的微量元素也是很多的。不同的水果具有不同的性質,有的水果是屬於比較降火的水果,有的水果能夠祛痰止咳,有的水果能夠將內火。那麼,當兒童發燒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水果汁,幫助寶寶們緩解發燒的症狀。

  4. 兒童發燒吃瘦肉清粥。當孩子生病的時候,就需要利用飲食及時的補充孩子的體力,上面介紹的幾種湯類,都不足以讓寶寶吃飽。我們可以試圖做一些粥,記住煮粥時水可以多放點,這樣寶寶才比較有胃口食用。由於孩子需要及時補充體力,我們就可以煮一些瘦肉粥。瘦肉粥的做法比較簡單,我們要追求粥的清甜和營養,因此肉質要新鮮,肉要切成肉末狀,可放入少許的鹽巴作為調味料。其他的步驟和煮粥的方式是一樣的。

  小孩發燒吃5種水果

  香蕉:可以在孩子發燒時食用,能增加孩子食慾,補充水分。主要作用是通便。香蕉是屬於寒涼性質的水果,而平性和寒涼性質的水果有很好的退熱作用,發燒的小孩吃香蕉能夠補充身體缺少的營養物質。

  荸薺:可明目退翳,治痔瘡,大便下血。預防流腦,高血壓,可輔助治療慢性咳嗽、吐濃痰。荸薺是寒性食物,既可清熱瀉火,又可補充營養,對於發燒初期的病人有非常好的退燒作用。

  蘋果:蘋果是屬於平性的水果,而平性和寒涼性質的水果有利於退熱,又增加豐富的營養物質。小孩發燒吃蘋果有助於補充水分,起到降溫的作用。

  草莓:酸酸甜甜,十分好吃,還具有很好的降火功效。中醫認為吃草莓可以去火、清暑、解熱、除煩。

  梨:犁性涼,味甘,能生津、清熱、化痰,適宜風熱感冒、發熱、口乾渴、咳嗽痰黃等症狀。

  關於小孩發燒的10個誤解

  誤區1:孩子感覺發熱就是發燒了

  寶寶喊熱,媽媽一摸確實體溫很高。但這就是發燒了嗎?其實孩子感覺身體發熱的原因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剛從溫暖的被窩中出來,或在熱天處於戶外等,但在這些情況下,孩子的面板溫度在10—20分鐘內就能恢復正常,所以發熱的孩子不一定是發燒了哦!

  但如果孩子仍是感覺發熱不舒服,媽媽可以先通過孩子手心和頸後的溫度,初步判斷體溫是否正常。當然,使用體溫計測量體溫可以最準確的判斷孩子是否發熱:通常用肛表測量直腸溫度,尤其是對小嬰兒會較為準確***正常體溫為37℃--38℃***;也可測量腋下或頸部的溫度***正常體溫為36℃--37℃***。學齡前寶寶最好不要用口表測量體溫,以免發生意外。

  誤區2:發燒對身體有害

  寶寶發燒了,肯定是病毒入侵導致感冒了!這是很多家長第一時間的想法。實際上發燒並不都是對身體有害的。發燒會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是身體保護機制之一。普通發燒***37.8—40℃***可以幫助生病兒童抵抗體內感染,通常是對身體有好處的。當然啦,寶寶發燒雖然並不是壞事,但家長還是不能掉以輕心,要好好照顧好小寶哦。

  誤區3:發燒會燒壞大腦***發燒超過40℃是危險的***

  寶寶發高燒了,會不會燒壞腦子的。相信很多家長都曾聽說過這樣的說法,所以當寶寶燒到39℃以上時,爸媽都用盡法寶想要把寶寶體溫降下來。事實上,發燒合併感染並不會對大腦造成損傷,所以一般情況下,是不用擔心寶寶會燒壞腦或者落下什麼後遺症。

  但是當體溫高於42℃時,發熱才會對大腦造成傷害,並且只有當身體處在極端的環境溫度下時,體溫才會高到這種程度***比如在熱天把孩子關在封閉的車裡***。當寶寶發高燒時相信大部分爸媽都已經坐不住要把寶寶往醫院送去了,在醫生的照料下,寶寶體溫肯定不會高到那種程度,所以爸媽不必太過擔心。

  誤區4:孩子很容易因發燒導致驚厥

  寶寶發燒引起驚厥,是3歲以下寶寶常見的急症,因為他們的大腦功能還未發育熟。如果寶寶在家中突然發生驚厥,媽咪一定不要驚慌,也不要拍打、搖晃或大聲呼喚寶寶,更不要把寶寶緊緊摟抱。

  事實上,只有4%的兒童會發生熱性驚厥。專業兒科醫生指出,即便沒有藥物治療,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時間內緩解,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家長最好不要隨意搬動孩子,注意保持孩子頭部側向一邊,避免口腔中的黏液吸入氣管造成窒息,同時將寶寶的衣領解開,以免過緊影響呼吸。

  誤區5:熱性驚厥是有害的

  熱性驚厥多表現為突然意識喪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痙攣或抽搐等。熱性驚厥雖然看起來可怕,但它通常會在5分鐘內停止發作,並且不會造成身體的永久損傷。它也不會令兒童有更大風險。但是在下次發燒時,可能會有復發傾向。如果驚厥現象超過5分鐘,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治療。

  誤區6:治療發燒必須吃藥

  發燒38度以下,如果寶寶精神好,只需多喝水,補充維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優先使用物理退燒地方法,例如用冷毛巾外敷,使用退熱貼。

  一般當寶寶在體溫達38.5℃以上時才考慮使用退燒藥,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多飲水,為避免胃腸刺激,宜在飯後服用。退熱藥治標不治本,可能掩蓋病情,應密切觀察寶寶的病情變化。不同的退熱藥最好不要隨意互相併用,退熱藥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數或增加劑量。用藥時間不要超過3天。

  誤區7:如果不及時退燒,體溫會一直升高

  寶寶發燒時爸媽們都會很緊張地給寶寶嘗試各種退燒方法,他們普遍認為如果不及時給寶寶退燒,寶寶的體溫會一直升高,繼而容易“燒壞腦”。其實,每個人的大腦內都有個“恆溫調節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發熱,體溫常會在39.5—40℃達到最高點,而很少會超過40.6—41.1℃。而且正如前文提及,只有當身體處在極端的環境溫度下時,體溫才會高到像後者這種程度。

  誤區8:體溫降下來後,就不會再反彈

  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通常會持續2—3天。因此,當藥力逐漸減弱,體溫就會回到原來的水平並需要再次治療。只有徹底制服了病毒時,發熱才會消失。

  誤區9:如果發熱時體溫很高,說明病情很嚴重。

  發熱時體溫高,引起的原因不一定嚴重。一些家長認為寶寶體溫一直降不下來,導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嚴重。事實上,對藥物沒有反應的發熱可能是由病毒或細菌造成的,與感染源的嚴重性無關。

  如果孩子出現高熱持續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面色灰暗、咳嗽加重等情況,即使體溫不高也需及時就醫。

  誤區10:口腔溫度在37.1-37.8℃是低燒

  在這範圍內的溫度是正常的。體溫在一天之中是有變化的,它一般會在下午和傍晚時達到最高點。而低燒的真正範圍是37.8—39℃。另外提醒家長的是,給寶寶測量體溫有多種方法,學齡前寶寶最好不要用口表測量體溫,以免發生意外。推薦家長使用耳朵測溫計,測量體溫既安全又快捷。